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这是莱昂纳德·科恩《Anthem》作品中的一句歌词。

翻译成中文: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很有辩证法意味的一句话,阳光当然指代那些美好事物,而裂痕则隐喻人性阴暗面。

现实中,太多人一味去追求阳光,忽视生活中的裂痕,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下面介绍的这部台湾电影《阳光普照》便是如此。

在去年的第56届金马奖中,这部电影一举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等多项大奖,是当之无愧的赢家。

故事聚焦于一个普通的台湾家庭,一家四口,父亲是驾校教练,母亲是酒店化妆师,有两个儿子。这个家庭,也是无数中国式家庭的缩影。

父亲阿文很信奉一句话,这句话也是驾校的宣传语。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映入观众眼前,足以引起大多数人共鸣,因为我们的父辈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不苟言笑,对子女严格要求,认为成功的人生才有意义。

偏偏事与愿违,因为小儿子阿和闯了大祸。

起因是阿和被人欺负,于是找来兄弟菜头替自己出头。没曾想到自家兄弟是个狠角色,菜头冲进饭馆,直接把对方的手砍下来。

一时冲动带来了牢狱之灾,两位少年因故意伤害罪面临审判。在法庭上,令人诧异的一件事发生了,父亲阿文不但没有为阿和求情,反而用冰冷的语气对法官说“我希望把他送进去好好管教,关到老,关到死”。

对于不争气的阿和,阿文似乎理所应当地否认他的存在。阿文对外人也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明年上医学院。”

他口中这个唯一的儿子便是大儿子阿豪,懂事、上进、善良、阳光,从小到大品学兼优,俨然“别人家的小孩”,同他弟弟完全是相反的两类人。阿豪也是由新晋“国民老公”许光汉饰演。

阿豪的出场方式很特别,一间大教室,大家都在睡觉,唯有他醒着。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父亲给阿豪送学费,同时送了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同样是“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八个字。

阿和进入辅育院后,阿豪也就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

直到有一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阿豪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一项温顺的儿子会选择自杀?阿豪的父母始终想不明白。

有一个心仪阿豪的女生,她是这样形容阿豪

“他好像把所以的好都给了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

有一种抑郁症叫做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不少喜剧大师,如:卓别林、金·凯瑞、罗宾·威廉姆斯,都患有抑郁症。他们带给别人欢乐,独自承受痛苦。

阿豪也属于这种,他曾经这样描述太阳“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各占一半”。

即便阳光如此美好,长期处在暴晒之下,也是难以忍受的,需要寻得一处阴影休息。

可是对于阿豪自己。“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阿豪讲过一个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把水缸砸破后,并没有水流出来,只有一个小孩,躲在水缸里面的阴暗处。那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自己。

我们可以理解为,阿豪希望自己成为那个躲在阴暗处的小孩。但还有一种解释,那个小孩,是他弟弟阿和。

对于父亲阿文,他现在真的只有一个儿子。

阿豪的离去也带给阿和巨大冲击,阿和之后像变了一个人,表现积极,提前出狱。

出来后,阿和努力工作,不惜同时打两份工。

已经出现的裂痕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轻易消失,父子关系依旧紧张。为了避免见到阿和,阿文甚至搬到单位住。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阿和遇到了更大的麻烦。菜头出狱后,多次找上门威胁阿和,迫使阿和替他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

菜头是个悲剧人物,他的世界没有阳光,他一直活在阴影里。影片告诉我们,菜头很小就没有了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感情,成了他生命中一种寄托。

菜头的愤怒不是因为替好友出头被关了几年,而是发现曾经的好友早已抛弃了他。

其实他们两个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在车上,菜头质问阿和

“为什么审判的时候把事情推得一干二净。”

阿和只是说“我们不是说好只是去吓吓他。”

菜头觉得替兄弟出头天经地义,阿和则更多地考虑如何保全自己,显然阿和更现实,或者说,更自私。

菜头想要找回曾经那种亲密无间、快意恩仇的感觉,可惜,年少时的好友,如今已经形同陌路,一切都回不去了。阿和只想老实本分过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菜头却依旧沉浸在过去,他的偏执也最终导致他的死亡。

当阿和听到菜头死去的消息,一丝微笑浮现在脸上,在天桥上狂奔,阳光照在他身上,似乎未来一片光明。

有阳光,就必定会有阴影,在山上,阿文告诉了妻子真相:他很早就发现菜头骚扰阿和,然后一直跟踪,在一个雨夜杀死了菜头。

父亲终究是爱孩子的,可阿文可能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承认,他自己是一切悲剧的来源。

通过母亲的描述,我们得知,阿和小时候很可爱,最喜欢的就是,让妈妈骑脚踏车带着他,一直骑一直骑。直到升入中学,变得暴戾,喜欢打架。虽然没有明说,但阿和的“变坏”,很可能和家庭关爱的缺失有关。

父母对阿和放任不管,结果阿和误入歧途。对阿豪寄予厚望,阿豪最终承受不住。

自古以来中国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其中的影响也体现在很多家庭中。传统的中国家庭要求子女要听话,对于叛逆的小孩,父母一言不合就大道理奉上。

陈奕迅的《单车》讲的是父子关系,里面有一句歌词是,

怀念单车的你我,唯一有过的拥抱。

印象中小时候有一次考了好成绩,父亲给我买了最爱吃的冰激凌,把我抱在单车上,在阳光的沐浴下兴高采烈回家。那是我童年记忆中为数不多同父亲的幸福时刻,可是,这样的时刻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呢?

宁愿默默在背后为孩子奉献一切,也不愿意多给一个简单的拥抱。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等孩子长大,反而不断插手他们的人生,这也是一种本末倒置吧。

卧冰求鲤,尝粪忧心,埋儿奉母,这是古代中国24孝的典故,诚然很感天动地,却暗含着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何必要这么苦呢?仿佛陷入了死循环,父母先为孩子牺牲一切,等父母老去,子女再为父母牺牲,然后祖祖辈辈传下去,世世代代无穷尽。

我们的文化过于强调遵从,而忽视了尊重。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面对亲情中出现的裂痕,不再忽视,选择面对。他们尽力去修复同父母的关系,并努力构建更温和的亲子关系。他们不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

影片最后,阿和骑车带着母亲行驶在林荫小路,就像小时候母亲骑车带着他一样。母亲望向天边,那是在树枝遮挡下若隐若现的阳光,不知不觉陷入沉思。一切都会变好吗?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在这个时代,我们如阿文所信奉的那样,“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我们渴望成功,我们追求效率。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自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挫折,遭遇了阵痛。那是我们觉得不堪的曾经,是我们永远不愿提起的回忆。我们假装遗忘,却始终无法忘却,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抹去那些痕迹,它们没有刻在我们身上,而是深埋在我们心中。它们总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击碎我们伪装在白天的坚强。最终,我们只能鼓起勇气面对它们,审视自己!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民族,都是如此。

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向前驶去,不会给你任何喘息机会,我们只能不断前进,不停拾取着的同时也在不停失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