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IT女神——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

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

夏培肃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被称为中国的“计算机之母”。

最美IT女神——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_第1张图片
1923年,夏培肃出生于重庆市,1940年,考入当时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电机系。其间,吴大榕教授讲授的交流电路分析激起了她的兴趣,这对她日后研究计算机影响很大。大学毕业后,学校推荐她到交通大学重庆分校电信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1947年,夏培肃通过留学考试,顺利成为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的博士生,研究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和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应用,这段经历为她后来从事计算机电路的研究和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成为博士后。1951年10月,夏培肃夫妇应清华大学周培源的邀请回国,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

最美IT女神——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_第2张图片
1952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华罗庚教授,由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数学研究期间与“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有过密切交往,接触到了刚刚起步的计算机技术,并以数学家的卓越眼见,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的远大前景,因此提出要在中国研制电子计算机。他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三位电信和电子学方面的科技人员,都是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信和电子学方面的科技人员,包括闵乃大、夏培肃、王传英。

正是这个转折点,使夏培肃走上了开拓中国计算技术之路,她也成为我国计算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她的一生和计算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她的生命历程就是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最美IT女神——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_第3张图片
当时,国内没有一本叙述电子计算机原理的书,计算机方面的资料奇缺。夏培肃和同行们克服重重困难,一边从图书馆的英文期刊中查找计算机方面的文章,一边还托国外的同学帮助找相关的资料。没有打印机,所有资料都只能靠手抄,夏培肃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在他们掌握了计算机的原理后,开始对计算机所需的基本逻辑电路进行实验,初步拟定了中国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技术路线和轮廓设想,并逐渐弄明白电子计算机的原理。

最美IT女神——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_第4张图片
1956年,根据规划,中国向当时的苏联购买计算机图纸和资料来仿制计算机(103、104)。因此,夏培肃他们原来的计算机研制工作暂停。直到1958年,她才得以继续原来的工作,完成了该机的总体功能设计、逻辑设计、工程设计、部分电路设计以及调试方案设计,并参与电路测试和部件、整机调试。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计算机设计试制成功。107计算机(校内设备代号KD-1)是一台小型的串联通用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是新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计算机,安装在位于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50年代中国有限的科研条件下,107计算机的诞生一直被视为一个传奇,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从模仿到自主设计的跨越!

在这之后,夏培肃一直研究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探索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并负责研制成功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其中她成功研制高速阵列处理机150-AP,运算速度达到了1400万次/秒,高于美国当时对中国禁运的同类产品的运算速度,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夏培肃多次以书面的形式向领导部门建议中国应开展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的设计,建议国家大力支持通用CPU芯片及其产业的发展,否则,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技术领域将永远受制于人。为了纪念她从事计算机事业50周年,首款龙芯处理器芯片被命名为“夏50”。她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最美IT女神——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_第5张图片
没有什么生死离别,有的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探索。没有那么热血也没有那么激情。夏培肃一生淡泊名利,为人低调,除了专注于科研,就是教书育人,深耕计算机科学。2014年8月27日,91岁的夏培肃与世长辞。人生虽已落幕,但她在中国计算机科技发展史上留下的印迹却依然灿烂夺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花筒,人工智能,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