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的与众不同,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武术之间的冲突

2008年一部《叶问》打开了华语功夫片的新篇章。

成就了甄子丹,同时也成就了叶问这个ip。

也许是口碑太好,两年之后就拍了续集。

熟悉香港电影的观众都知道,他们抓到一个ip不拍个三四部是不罢休的。

到如今《叶问4》的终结,影片在质量方面不及第一部。

但票房一路高涨,说明功夫片依然是中国观众最期待的题材之一。


每一部新的《叶问》都有题材上的创新。

到了《叶问4》,人到晚年的叶问面临全新的人生课题和矛盾冲突。

叶问这个人物形象也在各种冲突之中变得更加体力丰满。

作为父亲,虽然家庭不完美,但叶问深爱自己的儿子,充满浓浓的父爱。

作为宗师,叶问一贯的武德是打破文化隔阂,发扬中华武术,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作为英雄,他每一次挺身而出,遇到挑战,从容面对,捍卫武者的尊严。


叶问的烟火气息

《叶问4》是叶问系列的终结篇,2019年上映。

导演和主演依然为叶伟信和甄子丹,这对老搭档携手走过了11个年头。

结局也不负众望,延续了前三部所创下的票房佳绩,获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

叶问的成功,跟真实的历史人物有直接的关系,李小龙之师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除此之外,很大程度还得归功于它颠覆了传统的民族英雄形象。


叶问之前,广为流传的民族英雄有黄飞鸿、陈真、霍元甲等。

叶问区别于其他英雄形象的地方在于多了浓厚的烟火气息。

他温文儒雅、爱抽烟、爱家人、对徒弟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宠爱。

“这个世界,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这句话体现了叶问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好男人。


在《叶问1》中,广州沦陷,被日军入侵,国家和家庭都陷入生活的危机。

面对日军的汽车,叶问无从反抗地移开身子 。

这个小小的细节体现了一个武者面对家国剧变下的无奈和迷茫。

《叶问2》中被房东催房租,他也只能无奈的和妻子相对沉默。

《叶问3》中,妻子身患重病,他作为一个丈夫,尽到了本身的责任,不惧困难陪伴妻子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每一部《叶问》的人生困境,都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正是众生芸芸能共情的日常生活。

而每一次的人生矛盾和生活冲突中,都能看到叶问对家庭的重视,对老婆的呵护。

对孩子的宠爱,对朋友的义气,对武德的坚守和对民族大义的献身。

这些细节让他一次次面临困境,走上擂台,最后从一个普通人蜕变成民族英雄。


《叶问4》终结篇,在前三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刻画了这位武者的日常生活。

晚年身患绝症的叶问,面临新的人生挑战,新的矛盾冲突。

在新的人生课题中,叶问这个人物也将变得更加丰满。


一.父子矛盾

《叶问4》不再刻画叶问好丈夫、好朋友的形象,而是放到晚年的另一个身份——父亲。

这几乎是全天下男人都要面临的命题,但叶问这个父亲角色,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影片一开始用了倒叙,在空手道大赛现场,叶问回忆起在医院的场景。

医生告诉他患了头颈癌。此时叶问的妻子已经过世,只有儿子和他相依为命。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宗师叶问也不免于此,这让影片一开始就添加了一层悲凉的底色。


温文儒雅的叶问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他的世界,家庭比什么都重要。

在失去妻子以后,叶问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并想办法给他最好的教育。

但孩子都有叛逆期,叶正因为打架被学校劝退,父子两人的矛盾冲突爆发。

叶正受父亲的影响,希望学拳,放弃念书。

叶问深知学拳当一个武者是没有前途的,当然是希望儿子以读书为重。

两人进行言语的碰撞,提到母亲时,叶问被激怒打了叶正,父子两人的隔阂因此更深了。


叶正把自己关起来,不见父亲,还把床上的窗帘都拉了起来,独自呆在狭小的空间里。

叶问没有办法,但对于孩子的反抗,他知道叶正正处于叛逆期,还是给予包容的态度。

为了孩子的前途,最终还是独身一人去往旧金山为儿子找学校。

并嘱托好友肥波照顾叶正,每天晚上坚持打电话回家。


这些都表现了叶问对家庭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影片一开始没有刻画民族大义这种宏大的命题,而是把重心放在父子之间。

这就是区别于传统武侠片的地方,一种生活化、日常化、平淡的风格。

通过叶问的回忆,在舒缓的节奏中描绘了父子的日常生活细节。

父子的冲突可以很好的表现出叶问内心的柔软。


到了旧金山以后,叶问才发现找学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下父母心真的让人感慨。

比起找学校的困难,更让叶问无奈的是儿子的冷漠,拒听他的电话。

叶问内心感到孤独,并不管自己身患重病,开始抽烟。

此次来旧金山找学校,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叶问的遭遇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理念。

白人的傲慢、文化隔阂、校园暴力等,让他觉得国外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好。

特别是万若男的出现,改变了叶问对儿子的教育观念。


若男是一个女孩,喜欢啦啦操,但却被父亲逼着学太极拳。

在学校的她被同学欺负,她毫不客气的反抗,但回到家却被父亲责备惹祸。

若男家的父女关系正好和叶问家的相反,叶问遇到这种情况。

他作为第三者,多了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父子和父女的关系。

若男不爱习武,父亲却希望她传承太极拳,若男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父亲的愿望。

相反,叶问不希望儿子习武,希望他读书以后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影片的双重矛盾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有人喜欢传承,有人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叶问终于慢慢领域到。

传承不是唯一的道路,还有比传承更重要的事,就是孩子的愿望,孩子的个性舒展,。


跟若男相处的日子里,叶问真正开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

叶问鼓励若男参加中秋节的啦啦操表演,这时他的观念已经转变。

开始尊重和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选择。

叶问对若男的理解和支持,是叶问父子之间缺失的,也是若男父女之间缺失的。


在最后的大决战之前,叶问还是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坦诚了自己身患绝症,并向自己的儿子道歉。

其实在叶问离开以后,叶正虽然倔强的拒听电话。

但每次电话响起,他还是忍不住默默关心在旧金山的父亲。

得知父亲身患绝症,父子之间的冷战瞬间被融化,此刻叶正哭着呼喊父亲,希望他早点回来。

最后叶问回国,叶正主动上前去帮父亲提行李,这也是叶正的长大成熟。

叶问最终把缺失的家庭教育找了回来,是精神上的自我成长。

他不再一味要求儿子做什么,而是顺从儿子的心愿,教他打拳。

父子矛盾通过叶问的固执到反思,最后理解,这一段心理历程细腻自然,体现出叶问朴实、融通的个性。


二. 文化隔阂

去往美国旧金山的动力源自帮儿子找学校,为此他身不由己的被卷入武学的斗争中。

为了拿到万宗华的推荐信,两人第一次见面就闹得不愉快。

万宗华认为李小龙开武馆教外国人武术,是忘本的行为。

而叶问则认为武术不分国界,开馆教徒,有助于传播发扬中国的武术,是一件好事。

两人的矛盾还牵扯出传统武术和截拳道之间的矛盾。


造成这种偏见是有很深的历史问题。

中西方本身就存在着文化矛盾,其中必然会有偏见、种族歧视等问题。

加上唐人街当时是封闭的状态,文化隔阂自然就形成了。

在20-60年代,华人为了团结,在唐人街成立中华总会。

中华总会在美国的体系之外,会长是和美国主流社会沟通的桥梁。

所以校长必须要中华总会的推进新,才能让叶问的儿子入校。

唐人街这样的方式自然就脱离了美国的主流社会,两方各自守卫自己的文化,很难融合。

会长一直在强调要互相团结,这也反映出华人在美国的生存困境。


叶问和万宗华的对决,表面是太极和咏春的矛盾冲突,其实是两种观念的对碰。

两人的对决因地震而中断,虽然有点牵强,但目的是为了表现华人的共同命运。

身处异乡,不应该拳脚相见,同时也说明了武术的胜负对文化的隔阂,起不到任何作用。

要想打破文化隔阂,是需要交流的,直接和外界的人进行沟通,相处。

万宗华是一个保守的人,应该用他会长的地位,去改变外界对华人的看法。

把中华武术,中华文化的优点展现给外界,让他们真正了解华人,这样才有可能打破隔阂。


李小龙开馆收徒,不管是华人、白人、黑人也好,都一视同仁。

他的徒弟来自各行各业,各种肤色,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原因遭到拒绝。

李小龙在空手道大赛上展现了精彩的格斗技术,征服了无数外国人。

他用行动证明了,中国武术不是花拳绣腿。

这也印证了上诉所提,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自己首先得迈出第一步,主动和外界交流,打破文化隔阂。


三. 种族歧视

影片不仅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还对种族歧视有明显的深入刻画。

《叶问4》的终极矛盾来自于种族歧视。

刚开始到美国的时候,拒绝推荐信的韦特先生言语之中把中国人看成罪犯。

而唐人街封闭起来,他们对白人的排斥,也透露着种族歧视的矛盾无处不在。

若男在学校被欺负是矛盾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贝奇向移民局的父亲告状,引来了对中华总会的报复。

巴顿是一个极度白人主义者,他对咏春进行嘲讽,并在中秋晚会上示威。

叶问战胜哥连,是武学上的战胜,但巴顿打伤所有师傅,去移民局挑战万宗华。

目的很明显了,他想要把这场战争上升到种族之间的矛盾。

当若男跪下求饶的时候,万宗华忍不了这种侮辱,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他接受了挑战。


结果万宗华不仅比武失败,还遭到了巴顿的侮辱,把腿打断。

叶问看到万宗华的腿断了以后,既愤怒又震惊。

他知道,这是对华人的侮辱,对中华武术的侮辱。

于是叶问主动对巴顿发起挑战。


最后的决战场地,巴顿还在宣扬他的白人主义,美国是最强大国。

这场对决由此上升到民族尊严、种族矛盾的层面。

这一战的意义非凡,所以当叶问战胜对方的时候,观众才会如此激动。



《叶问4》好看之处就是因为它不断升级的矛盾冲突。

而且每一层矛盾都展现得清晰而完整。

身为父亲的他,疼爱儿子,但面临儿子的叛逆,无法交流,感到无奈,一个不完美的家庭,却充满了人情味,最终他理解了儿子,终于懂得要和儿子和平相处,用心聆听儿子的真实想法,自己也完成了精神成长,成为一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慈父。

身为武者,有开阔的胸怀,主动放下身段和外界交流,发扬中华武术,叶问高超的武艺和深厚的武德修养让人佩服。

作为民族英雄,在遇到不公的时候,他挺身而出,面对种族歧视不卑不亢,从容应战,捍卫了民族自尊,也体现了他身为武者的宿命和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问4》的与众不同,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武术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