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老师

缘起

第一次听李老师讲课,是在心理咨询师年会上,他一开场就如一股清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原来心理学可以讲得如此生动有趣。


咨询界的一股清流


后来心理咨询师协会主办了一场公益培训,邀请了李老师讲课。据说那次培训,大家伙收获很多,也对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所耳闻,整理录音、读书、出题、考试,每个人都想为成为分子而努力着。

听说李老师的新阳光研究所不定期进行聚餐,大家伙都喜欢去听李老师的教导,但又担心李老师随时随地的提问,一旦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会被老师骂,这不禁让我既向往又担心。

后来偶然听说李老师要招收研修生,我就毅然决定去报名学习,哪怕是被老师批得体无完肤,也要学得真本领。


汇报案例绝对来真的


研修之路

真正跟随李老师学习,才发现他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严厉,他很喜欢学生们提问题,有不懂的地方他会反复解答,直到你弄明白为止。他经常会说:我说明白了没有。而不是你们听明白了没有。我认为这就是表达的艺术。

研修生只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要坚持写三个月的日记,内容要积极、正向、阳光。这个任务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毕竟天天写,总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做为一个心理学小白,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本本族而已,写专业性的东西不行,写观察日记到还可以。连续三个月的鸡毛蒜皮的记录,李老师到很给面子,每天点赞鼓励,让我不敢有所懈怠;再加上同修小伙伴们的互相扶持,日记这个硬骨头生生被我拿下。

写日记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就像李老师常说的:习以为常,视而不见。这一条适合家庭关系的改善,也适用于夫妻双方感情的递增,毕竟以前只是看而已,并没有"见"背后的风景,一旦修通这一点,就像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开拓了视野,调整了心态,生活自此以后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个月的研修生活,让我初步建立了心理学的框架,李老师总是强调:要规范!要规范!要规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点儿很重要,要专业,更要职业。我认为这是对来访者的尊重,也是对职业小白的保护。对他语重心长的提醒,我一开始必没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亲眼看到一位同行在同辈督导的过程中,她被伤到不能自已时,我才发现原来李老师说过的规范是如此重要,从此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多的敬畏和警醒。


学习的过程绝不允许糊弄


框架搭建好之后,我又参加了中级研修生的培训,就像李老师说得:架子搭好了,应该往里面装东西了。我给你们一颗颗珍珠,你们学会把它串成项链来用。

怎么来用呢?理解它、讲出来。中级研修的重要一课就是学会讲课。心理学是解释学,一个人的解释不可能高于他理解的高度。李老师真是手把手的教呀,每个人都要上去讲课。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遇到了自己的一个人生难题--讲课。自从生病之后,我的话越来越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不出。经过这几年的康复,我慢慢适应了这种方式,少说多听,有一句话说得好:老天用三年时间教会了我们说话,又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如何闭嘴。正当我在默言的过程中获得了若干好处的时候,老天又扔给了我这份难题,内心冲突不已的时候,李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问题是建构出来的,看看《疾病的希望》。恍惚之间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老爸总是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经典精神分析学派总结了八字箴言:利用移情解决阻抗。我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


顺利结业


学习体会

每次结业典礼,我总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分离焦虑,虽然理智上知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但是情感上总是过不去这个坎。李老师说:学会识别依赖和共情,你们就可以闯荡江湖了。说实话,我还真想依赖上他,可是他总是把我们扶上马背,陪伴一程,然后就扬起马鞭,让我们策马飞奔在前行的路上。如果需要帮助,他也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前提是协助我们,绝不替代。


讲得如何,我要仔细记录


老师印象

就像老师课堂上讲得咨询师秉持的十个基本理念,其中第一条就是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套用一下:老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治学严谨,不容学员们有一丝马虎,一旦发现我们有原则性错误,他绝对会严厉地指出,毫不留情。他喜欢读书,如果有学员和他探讨书上的内容,他总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这一点上他总是让我感觉是亦师亦友的状态。老师非常注重仪式感,每次训练营结业,他总会把大家聚在一起,送礼物、颁证书、拍合影,每次必唱保留曲目《无言的结局》,说实话,他的歌喉确实无法恭维,我就佩服他不在调上的大声歌唱,听他唱歌,我的自信心油然生起,原来我比他唱得好多了!他从不掩饰自己对红烧肉的热爱,每次我做的红烧肉,他总会连吃带拿,我觉得老师必不缺红烧肉,我能感受到他深深地人文关怀,他说过一个咨询师的理论取向代表着他的人性观,老师虽然是动力学取向,但他确实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用心记录这一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