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觉得字不像个“字”了?了解汉字的来源,探寻其中奥妙!

当写一个字,或看一个字很多遍、反复的仔细看一个字时,是不是突然觉得,这个字突然不认识了,看这个字长得很怪,”不像个字“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汉字其实很有意思,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虽比英文繁杂,但是却也具备英文不具备的特征,那就是图形符号既可以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第660页写道:“以中国之人读中国之字,而高下轻重徐疾,已各自成音,赖有象形,会意等义相维持,故数千年后尤得于考证古训也。外国文字仅知谐声,以口相传,久而易变。”汉字是象形文字,简化至今,虽形已经抽象,但意义仍未改变。英语四五百年前才统一拼写,英语毕业生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困难重重,但现在国人读诗经楚辞依然朗朗上口,这也证明了汉字的魅力,汉字书法的魅力。

现代简化字我们之所以知道它的意思,是因为在小学的时候,在课堂上都有学习,比如“日”这个字,表示太阳,“月”这个字表示月亮,老师教过的字我们懂了,老师没教过的字,我们可以在《新华字典》中查到,从而知道它的意思,以及它的组词、造句。我们扪心自问,新华字典说它是某个意思,那么为什么又是这个意思呢?为什么“日”这个字,就表示太阳呢?


要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从甲骨文逐步演化到现在的楷书。甲骨文说通俗一点,就是用象形符号当做文字,表述某种事物。但汉字也有具体的种类,共有六种;分别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最主要的是前四种,所以我们今天只了解前四种。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象形字。

象形字演化至今基本都是独体字,例如“日“、”月“、”人”等字,象形字的特点就是对某种事物、物体直接勾画,说俗一点,就是“照着画”,某个事物长啥样,我就”画“成啥样。但是以前的甲骨文,那都是刻在龟甲、兽骨那种硬邦邦的材质,不好刻的,所以不能画的那么复杂,就画一个符号代表它 。所以用甲骨文把字刻出来,看起来也“像那么回事”,知道这个字“画”的什么,知道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看下图,对比甲骨文和演变至今的楷书简化字,有没有感觉甲骨文“像那么回事”呢?

甲骨文:日、月、人


但也是因为直接“画”的原因,产生了很多限制。物体可以直接勾画,如乐器、大树、动物、兵器等眼睛看得见也摸得到的,字也大都表示名词解释,那动词、形容词呢?如吃饭、睡觉呢?这就有了指事字。它虽然也属于独体造字法,但是与象形字是有区别的。指事字它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画“象形”法画不出来的字。如“刃”字。这也好解释,表示刀的字,可以画把刀,那刀刃怎么画呢?怎么表示刀刃呢?就是在刀上加一点。

小篆字:刀、刃


虽如此做,但也不能将所有的引申含义都如此做,所以便有了形声字和会意字。形声字和会意字都属于合体造字法,将两个字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字。

这里先说形声字。《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重点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意思就是形声字的组成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说明字的意思,或者说明这个字属于哪类字,声旁表示字的发音或者类似的发音。“江河是也”,是许慎举的两个例子,现代汉语释义为长江或黄河,或者大河的泛称,江河属于水类字,所以用形旁水,“工”和“可”为声旁。声旁可以没有实际的意义,就像名字一样,比如爸爸姓“水”,两个儿子一个叫“水工”,一个儿子叫“水可”。但是,也有存在实际意义的声旁,既“取譬相成”,表读音,又表示音旁本身所代表的含义,也就是有实际含义的声旁,比如“茱”,“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草字头表形旁,朱不仅表读音,还表示了红色。

小篆字:江、河


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在于,会意字可以不是由形旁、声旁组成,可以是两个或多个任意独体字,当然也不能随意造字,一个字的诞生必然有它的实际含义,但会意字也不是组词,它是为了突破象形字和形声字的局限性,它能够表达更多抽象的意思了,所以会意字是很多的,《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会意字有上千个。会意字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拿最简单好理解的“众”字,就是三个“人”字组合,表示很多人的意思。

现在知道了文字为什么会“长这样”,那为什么会从象形符号演变成今天的简化楷书呢?这不仅和人类文明、文化的进步有关,还和书写工具和文字的载体有关,现在我们写字用笔纸,写起来好写,而以前不同,都是用刀子刻。这样笔画拐弯得圆滑才能保证书写速度。后来战国时期,蒙恬将军改良了毛笔,后来就逐渐用毛笔书写。伴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为了提高写字效率,人们又从字本身下手,觉得篆书写着很繁琐,写着慢。于是秦朝时,出现了“横平竖直”的隶书。隶书的出现是个转折点,不仅承上启下,而且改变了汉字的结体。《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中说道:“小篆还保存了象形文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书中还说:“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


综上所述,汉字的演化,不仅跟文化进步有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为了好写。汉字从隶书,又演化了草书行书楷书,又演化到今天的简化楷书,演化至今,虽然没有甲骨文那么“象形“了,但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更严整了。《辞海》中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从唐代开始,流行至今。

不知道各位看官在了解完汉字的演化后,有没有感受到象形文字的魅力呢?有没有透过文字看到“象形”呢?

本文小北原创,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进行研究参考。部分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汉典、甲骨文密码、《新华字典》、《说文解字》等。

版权所有:小北know

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时觉得字不像个“字”了?了解汉字的来源,探寻其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