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你当然可以不分享

假期里,我们去亲戚家做客。七大姑八大姨的济济一堂,最不缺的是小朋友。

一个远方亲戚的3岁小男孩比小和小1岁,两人却玩不到一块儿去。

饭桌上,小和拿着他的新宠“爆裂飞车”,那个弟弟开始哭闹着“我要玩爆裂飞车”。

孩子的奶奶风淡云轻,眼睛却望向我们。


小和奶奶见状,“把你的玩具给弟弟玩一会儿!”“不要!”小和也拒绝得干脆。

“真没礼貌!你是哥哥,玩具给他玩儿,一会儿就还给你!”弟弟依旧在哭闹,别的亲戚也在劝“让给弟弟玩一会儿吧!你是最棒的哥哥啦!”

作为妈妈,我必须在这时候做出姿态,但是我不想违背孩子的心,蹲下来问他“弟弟想玩一会儿你的爆裂飞车,可以吗?”他依旧“不要”。然后,我就闭嘴了。

是的,我就像个假慈悲的狼,只是走个过场。

我不想强迫孩子“分享”,这时他最需要我的支持,我不能在他被千夫所指之时再补上一刀。

即使,事后被亲戚指责为“不会做人,不懂礼数”,可是,谁care?

于是,我转头对亲戚家的孩子说:“这是别人送给哥哥的礼物,他很喜欢,你先吃饭,等会儿给你买个一样的,好吗?”

01

关于分享,在小和3岁前,一直是这样的画风——

每天在小区玩的时候,我会带上自制的三明治或者小零食,他像欢快的小鹿一样,满场飞着分享零食,并且客串促销员“这个可好吃啦,你尝尝吧”。

但是,自己的玩具和心爱的滑板车是千万不能被触碰的。

每当有小小孩未经允许就走近试图触摸他的车,他会轻轻把对方的手拿开,把自己的东西拿回来。

我并没有觉得这行为多么“自私”,只是告诉他,如果不想别人碰他的私有物品时,可以告诉对方“这是我的,请不要动”。

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另一个声音说“这个哥哥真小气,玩一下又怎么样啦?”

或者直接向我发难“小和妈,别把孩子教育得这么自私,有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啊”。

我只能两手一摊,作无奈状“这是孩子的东西,我没有权利去处理啊”。

而很可笑的是,比小和小半岁的青青如果在场,她的奶奶立刻会说:“我们青青最大方了,来玩青青的滑板车吧!”

青青为了不负“大方”的名号,赶快让出自己的车给人玩。

“哇!青青好棒!”大家立刻把赞美声都献给青青。

小女孩得意的笑了,更加被光环加持的是青青奶奶,圣母玛利亚般爱撒人间。

对比之下,境界立显。我和我的孩子,多么自私的一对母子啊。

可是,我觉得挺好的呀。

我的孩子,他不需要为了别人的赞美而刻意“大方”,他只需要做自己所想。

分享,是心甘情愿地拿出“我的”与大家共享,孩子要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与满足,自然就乐于分享,根本不需要大人的提点和指引。

02

在小区滑滑梯,有两个可以摇的小马。有两个小朋友在摇着玩儿比赛。

我拉着跃跃欲试的小和说“这是公共设施哦,谁先抢到谁先玩儿,我们等等吧。”

过一会儿,其中的一个小女孩儿不玩了,去玩滑滑梯了。小和兴奋地翻身上去抢占小马,欲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


那个小女孩看到了立刻折返,非要扯着小和下来。

“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你给我下来!”小和抱着小马不相让,眼看着两个孩子要厮打起来.

对方妈妈见我没有丝毫让孩子谦让的意思,扯着嗓子恶狠狠地命令女儿排队。

可小姑娘并没多少耐心,不到一分钟就叉着腰指着小和叫“快点下来,该我玩了!”小和依然不动。

小姑娘灵机一动,跑来对着我告状“他不懂得分享,他不是好孩子!他是哥哥我是妹妹,他必须让着我!”

她带着愤怒和不满,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希望我这个监护人能帮她争取权益。

可是,我让她失望了“小妹妹,这个小马不是他的,是公共设施哦,他没办法分享给你。这个哥哥先抢到的,他才刚玩儿,你要等待一会儿哦”。

小女孩放声大哭起来,她的妈妈脸都绿了,面带愠色地牵着她走了。

瞧瞧,我是一个多么厚脸皮的“自私且不懂得教育小孩”的妈呀,可是,又怎样呢?我并不稀罕博得众人称赞“真是一个懂得教小孩的妈妈,孩子真懂礼貌”。

我也不想示范虚伪的人间大爱,不想让小姑娘以为“只要是我要的东西,撒泼打滚就可以得到”“我是女孩子,男孩子应该让着我”。

03

为什么大的就要让着小的?为什么主人就要把所有玩具让给客人玩?

“要学会分享”“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是幼儿园老师们纯纯善诱的教条。

“你不分享玩具给我,我就再也不和你玩了”,是孩子们经常对对方不分享的逼迫威胁。

什么时候,“分享”被套上了一层道德的枷锁,变成用来强迫他人借出玩具的理由与手段呢?

分享,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忍让。我并不打算让我的孩子处处温良谦恭让,显示君子风度。

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我以为是在教孩子分享,其实是在强迫他放弃保护自己心爱东西的权利。

反省自己,为何一定要孩子分享呢?无非是这样的孩子更能给自己赢得赞美,让自己面上有光。而且隐隐的,我害怕别人的评价“看看孩子被她惯成什么样子了!”

而我要求孩子分享,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自己的宝贝未经允许就可以被人轻易拿走,而且被扣上“不爱分享,自私”的恶名。

他该有多委屈不甘呢?那意味着他的自尊、感受、思想、委屈都是不被接纳的,不应该的。他应该大公无私的把自己珍爱的东西都分享给别人,并且还不能有任何怨言。

体察至此,我对小和说“以后你的玩具你的东西,你可以决定要不要分享给别人。妈妈错了,对不起。谁也不能强迫你分享,妈妈尊重你的决定。”

况且,让与不让,只能看孩子的意愿,如果被让者并没有心存谢意,觉得理所当然地要求,我绝对会鼓励孩子坚守阵地。

04

而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也曾犯过这类愚蠢的错误。对方孩子看中我家孩子的玩具,哭闹着非要玩儿,我会让他让出心爱的玩具“给他玩玩吧,玩一玩又不会弄坏,他一会儿就还你啦”.

或者说“你看,他都哭了哦,你们是好朋友,你不想看到他伤心吧?”“如果你去他家玩,他也什么都不分给你,你是不是也好伤心呀?”我希望他能体会对方的心情,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常常好说歹说,甚至半威胁半强迫,他终于放手了,我喜滋滋的活在“会教养小孩的妈妈”的幻觉中,嗯,这感觉,还真不错。

可是,我发现,他并不开心。虽然让出了玩具,可过不了几分钟就要回来。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以“哭”来作要挟,遇到对方弄坏了自己的玩具,也只是默默伤心,不发一言。


05

当他渐渐长大,三岁后,他自己会拿玩具和人交换着玩儿。他从幼儿园回来让我做好三明治带出去和小朋友分享,他在路上捡了香香的鸡蛋花带去幼儿园送给小朋友。

他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着开心与喜悦,同时也收获了友谊,而这些,我再也没有强制过。

儿童教育书籍上说,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物权。要让他知道,哪些是他的,他可以自行决定,哪些是公共的,他只能按照规则来——谁先抢到谁先玩。

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物品的决定权都没有,他也就失去了与他人的界限,而一个界限感不清晰的孩子,就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

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分享,不是因为你想做个乖孩子,而是因为你真切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与美好,享受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爱的流动

我希望你做任何事,都只是跟随自己的心,不因为别人的称赞或夸奖,而硬要讨人欢喜的勉强。

而硬性的“要分享啊,不分享就怎样怎样”的逼迫威胁,我也希望你能够内心有力量,坚持做自己,回一句“对不起,这是我的东西,我不想和你分享!”



前图书出版人,华德福教育践行者,自由写作者。育一双儿女,闲时读书写字。个人公众号“悠悠的慢生活”,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爱的孩子,你当然可以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