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迟子建

迟子建


    迟子建,生于漠河北极村。中国最北的小村子,我却莫名地羡慕。生于江淮大地的我,真的找不出极富特色的名片来,前几天《航拍中国》之安徽,也没能找回一点骄傲来。

      我大学一个女同学,公认的才女,和我一样的年纪,已经参与大连市的中考命题工作,已经可以给全市的教师做培训。她生于大连,却常常在她的文字中很多次表达对家乡的憎恶,憎那寒冷天气,恶那贫瘠之地带来的文化贫瘠。她一直以“金陵女儿”自称,她骨子里爱的是底蕴深厚的南京。

      然而,读迟子建的散文,我感受到冰天雪地下的温情,深山老林里的文化。尤其,在她先生意外离世后,她文字里悲伤让人想去给她一个拥抱。也是在那个阶段,迟子建才情爆发,创作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还读过《白雪乌鸦》《群山之巅》,可怕的是,我居然全忘了。

        在刚过小年的今天,看了关于她的纪录片(拍在小年),真巧。看到她回到故乡,在雪地里肆意地滚来滚去,看她快活地把雪撒向空中,看她指着姥姥的园地溢出甜蜜略带悲伤的幸福。真给人带来一种幸福。又跟着回忆一把童年。童年的幸福在于那些物,虽物是人非,在于那些人,虽人来来往往有的已别,在于那些事,也点点滴滴被淡忘。但那拼凑的星星点点,如从树叶的罅隙中漏出来的阳光,现在身上也是暖暖的。

        现在一人独居的迟子建,期待着自己有更优秀的作品,遇见幸福的晚年。期待着在自己七八十岁的时候,还有机会给老母亲带件礼物。也正如我想,我的父亲年过古稀,希望 他能久久地在家长陪着我,等着我。只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只有牵挂的人在,你才愿意一次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看毕,我忍不住跟婆婆聊起了我的小时候。一半苦难,更多幸福。我的童年伴随着母亲疾病缠身,因此她的坏脾气我承担了一半。曾经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我现在感谢她,也理解了她。她给了我生命,让我更加地勇敢、独立。每一次经过小园地,那座矮矮的坟墓给我平静的力量。我每一次都会悄悄在心里跟她对话,我结婚前一天,我带着先生第一次去扫墓,我带着女儿介绍躺在里面的是姥姥……

      故乡的一切,在我看纪录片时,一点一滴被唤醒。我的故乡,在故乡度过的童年,令我幸福并骄傲。

      以后要继续阅读迟子建,她是一本优雅智慧勇敢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迟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