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关于“气交”,在《六微旨大论》原文云:“帝曰:何谓气交? 歧伯: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这里的“气”,指六气;“交”指相交,亦即交互作用。“上下之位” “上”指天气;“下”指地气。天气与地气是相作用的,上下运转的,故曰“气交” “变”指灾变本篇主要内容是论述由于天地交互作用,上下运转而出现太过、不及,从而出现了气候的异常变化,以及万物因此而出现灾变,人体因而发生疾病的道理,故名《气交变大论》
一: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现象的正常与反常
【原文】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朞,阴阳往复,寒暑迎随①,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②,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歧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3)奈何?
歧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也?歧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⑤。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讲解】
①五运更治,上应天朞,阴阳往复,寒暑迎随
“五运更治”,指木、火、土、金、水的运行和变化,也就是指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现象。“天”,指六气;“”,周期。“天春”意即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各有它所属的时序。“五运更治,上应天”,意即地面上生物生、长、化、收、藏的节序与风、热、火湿、燥、寒的时序是完全相应的。这就是说生与风相应,长与火热相应,化与湿相应,藏与寒相应。“阴阳往复”一句中的“阴阳”,既是指天之六气,也是指生长化收藏现象这也就是《天元纪大论》中所谓的:“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往复”,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和生长化收藏五运的来回运转。“寒暑”,指一年,也指一年中的各个节序。“迎随”,“迎”指来,“随”指去。全句意即由于六气的来回运转,所以才产生了各种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现象的来回运转,所以也才形成了一年中季节上的变化。质言之,也就是一年中各个季节,各有它的气候特点和相应的正常物化现象。季节、气候、物化现象相应就是正常,反之就是失常。这也就是《阴阳离含论》中所谓的:“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
②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
前一小节是指自然气候,季节,物化方面的正常情况,此一小节是指它的反常情况。“真邪相薄”句中的“真”字,同“正”字也就是指“正气”,亦即正常的气候变化。《灵枢·小针解》谓:“神,正气也。”这里的“神”,就是指自然界的正常现象。“邪”,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灵枢小针解》谓:“客者,邪气也。”这里的“客”,就是指“客气”,亦即指反常的特殊气候变化。“薄”字同“搏”意即相互斗争或相互作用。“真邪相薄”,也就是《灵枢·小针解》中所谓的:“神客者,正邪共会也。”“内外分离”句中的“内外”,指阴阳。“六经波荡”句中的“六经”,指三阴三阳,亦即指天之六气。“五气倾移”句中的“五气”,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亦即指生长化收藏。“太过不及”句中的“太过”,指气候变化和物化现象未至而至,“不及”,指气候变化和物化现象至而不至,也就是统指气化和物化现象与季节不相应。专胜兼并”句中的“专胜”,指太过,即一气独盛,侵犯它气例如岁木太过,则乘土侮金“兼并”指不及,即一气独衰,它气来乘来侮,例如岁木不及,则金乘上。这一小节说明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自然界中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和季节之间的正常作用就会受到破坏,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等物化现象也就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③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
此节承上节而言。“保”,指保存;“流”,指流传;“无穷”,“无极”,均有永远之意。“司”,职司之意,“事”,指观察气候变化及其与生物的关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研究气象或研究气象医学等“则”,指法则或准则,此处可作效法、遵循讲此一小节意译之,就是对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与各种物化现象上的密切关系,其正常与异常变化现象,来加以总结,使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永远流传下去,成为研究自然气候变化与生物关系的准则。
④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道”,作规律解。“道者”,指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研究自然变化规律,应该就天文、地理、人事三方面综合起来加以研究,亦即把天地人三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其二,是要求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人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⑤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
此一小节系承上节而言。解释研究自然变化为什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本”,在这里指根本或关键。“气位”,指作用的部位。这也就是说研究自然变化规律,其关键在于研究自然变化中各个作用部位的具体变化。所以原文说:“本,气位也。”研究天体日月星辰变化与风雨寒暑之间的关系就是天文。所以原文说:“位天者,天文也。”研究地域方位,高下寒温燥湿与物化现象的关系,就是地理。所以原文说:“位地者,地理也。”研究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生理现象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事。所以原文说:“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
【述评】
本节指出了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现象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应,来回运转,这就是正常。反之,如果出现气候与季节不相应,至而不至,未至而至,这就是反常。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因此要认真研究天文、地理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总结其规律并使之流传下去,以使司其事者有所遵循《内经》在这里强调了天地人之间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因而在研究方法上也强调了天地人应综合分析总结的方法。这种认识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可贵的,因而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
二、 岁木太过之年
【原文】
帝曰:五运之化①,太过何如?
歧伯曰:岁木太过②风气流行,脾土受邪③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⑤,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⑦。
【讲解】
①五运之化
“五运”,一般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亦即指地面上的生物生长化收藏各种物化现象。但这里主要是指的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在自然气候反常变化的影响下所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由于人体的心肝脾肺肾可以五行加以归类,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因此,它们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现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均可以叫做“五运之化”。由于自然界气候变化亦可以五行加以归类,如风属木,热属火,湿属,燥属金,寒属水,而六气对人体五脏的影响又都可以用五行概念来加以统一认识,因此,这也可以叫做“五运之化”。本节以下主要讲在自然气候特殊变化下人体五脏的相应变化。因此,本节一开始就提出了“五运之化”的问题。
(2岁木太过
“岁木太过”,即木运太过之年。凡是年干属于木运而且在天排列顺序上是单数(即阳干)的年份,就是木运太过之年。以壬申年为例,壬申年的年是壬。丁化木,凡是逢丁逢壬之年都是木运。壬在十天干排列顺序上属于单数,阳干,属太过,因此,申年从大运来说便是岁木太过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岁木太过之年共六年,即: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等六年。
3)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风气流行”一句,在这里有两重涵义:其一,指自然气候变化中风气偏盛;其二,指在风气偏盛的情况下,人体肝气也相应偏盛,这也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谓的“风伤筋”,“风气通于肝”。由于“气有余,则制已所胜”(ㄍ五运行大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玉机真脏论》),因此,肝气偏盛,则必然传之于脾使脾土受邪发病。以下原文所述之“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等,均是“脾土受邪”的临床表现。
④上应岁星
“上应”,指与天体上的星辰相应。古人认为,自然界气化和物化现象的发生来源于运动,而运动的发生又与日月五星的运行密切相关“岁星”,即木星,是行星。其运行方向是由西而东,在恒星之间移行,十二年一周天古人用以纪年,并认为它的周期变化与农事密切相关,故名“岁星”。“上应岁星”一句,意即自然界风气流行与天体上木星的运行变化有关。据现代认识,木星在恒星间的运行周期为11.86年,与太阳活动周11.11年相近。太阳活动周期与自然气候变化有关;已为近人所公认,因此木星的活动周期是否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与自然气候有关,应该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⑤化气不政,生气独治
“化气”,从自然气候来说,指湿土之气。从人体脏腑来说,指脾胃之气。“政”有主其事者之义。“化气不政”,意即自然气候方面“湿以润之”的作用失常。人体脏腑方面,脾胃的作用失常,也就是前面所述的脾土受邪”。“生气”,在这里是指“风气”或“肝气”。“独治”,指偏胜失治,也就是指风和肝的作用偏胜而出现反常。原文中所谓的“忽忽善怒,眩冒癫疾,“胁痛而吐甚”等等,均是肝气偏胜的临床表现。所述的“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等等,均是自然气候和物化现象反常的表现。
⑥冲阳绝者,死不治
“冲阳”,穴位名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谓在足跗上,去陷谷穴三寸。《针灸大成》谓去陷谷二寸。一般认为穴在足背部的最高点处,直对第二跖骨间隙。穴处可以摸到足背动脉搏动。冲阳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冲阳绝”,即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胃气败绝,故曰:·“冲阳绝者,死不治”此处是指如肝气太盛,乘犯土,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致脾胃败绝而致人于死。
⑦上应太白星
太白星,即金星。金星光耀夺目,为五星中之最白者故名“太白”。金星与木星,古人认为有相制的关系。金星变化与六气中的燥有关,而燥又与人体中的肺有关。一般情况下由于天体星辰之间的互相作用,所以才出现了自然气候变化上的自稳调节。由于自然气候本身存在着自稳调节,所以人体五脏之间也才有自稳调节。“上应太白星”一句,就是指的这种自稳调节现象,用运气学说的术语来说就是“胜复”。所谓“胜”,就是偏胜,“复”,就是报复或者恢复。前面讲过了,木星在运行中有偏胜,就会影响气候上风的偏胜,人体中肝的偏胜以及因此而出现脾的失常。由于有自稳调节,所以如果木星在运行中有偏胜时,金星就来制约它使之恢复正常运行,因而自然气候和人体五脏之间也就与之相应恢复正常。这就是古人解释自然气候和人体生理活动之所以会出现自稳调节的原因,所以原文继“风气太过,脾土受邪…上应岁星”之后,最后又提出了“上应太白星”的问题。
上述内容加以小结就是:凡是岁木太过之年,从自然气候上来说,这一年,风的变化比较突出,多大风,暴风;从人体五脏来说,肝气偏盛,脾气容易受损,因而临床表现上以肝脾症状为主。由于自然气候和人体五脏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和自稳调节,因此,在这种互相作用过程中也可能因矫枉过正而出现相应气候和相应脏腑的一些反常表现。从气候变化来说,可以由于风胜而出现燥胜的现象;从人体五脏来说,可以由于肝盛出现脾衰,又出现肺气失常的现象。因此在岁木太过之年,在气候变化上要考虑到风、湿、燥三气的特殊变化问题,在人体五脏上要考虑到肝、脾、肺三个器官的特殊变化问题。
三、 岁火太过
【原文】∵
岁火太过①,炎暑流行,肺金受邪②。民病苑③,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51,燥耳聋,中热肩背热⑥,上应荧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唐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8),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寒,上应辰星⑩。上临少阴少阳(11),火潘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12)咳喘息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13),上应荧惑星。
【讲解】
①岁火太过
“岁火太过”,即火运太过之年。凡是年干属于火运,而且在天千排列顺序上是单数(即阳)的年份,就是火运太过之年,以戊辰年为例,“戊”,戊癸化火,凡是逢戊逢癸之年都属火运,戊在十天次序中属于单数,单数为阳千,属太过,因此辰年从大运来说便是岁火太过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岁火太过之年共六年,即:戊辰,成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等六年。
②炎暑流行,肺金受邪
岁火太过之年,从气候变化来说,以炎热为特点;从人体五脏病变来说以心病为特点。由于火与金的关系是相制的关系,火可克金,火太过就可乘金、伤肺,因此原文谓:“炎暑流行,肺金受邪。”
③民病疟
“疟”,即疟疾。“病疟”,即患疟疾。疟疾是每年夏秋季常见病,也是地方病,多发在南方炎热地带。“火”在五行归类上除了意味着炎热以外,还意味着南方和夏季。“金”在五行归类上意味着凉,西方和秋季。联系上句“炎暑流行,肺金受邪,病疟”,意即疟疾是一种地方病,主要发生在南方炎热地带;也是一种季节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古人以五行为工具归类自已经验的典型说明。
④少气咳喘
“少气”,即气受到损伤而出现不足。“火”在阴阳属性上属于阳,火太过,则阳热太盛。按照前几篇所述之运动变化规律,盛极必衰,阳热太盛了必然要向阳气虚衰方面转化,所以火热太过就会“少气”。这也就是《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谓的“壮火之气衰”,“壮火散气”,“壮火食气”,“热伤气”。咳喘,指咳嗽气喘,咳和喘均与肺的作用失常有关。这也是因为火盛可以乘金,热病可以伤肺的缘故。
⑤血溢血泄注下
“血溢”,“血泄”都是指出血。一般说来,血从上出、外出叫“血溢”,如鼻出血,吐血,咳血,肌等。血从下出叫“血泄”,例如便血,尿血,崩漏等。“注下”,指水泄,即大便稀水。各种出血,从病变部位来说与心有关,因为“心主血”;从证候性质来说,多数与火热有关,因为血热则妄行。“注下”,从病变部位来说与大肠有关,“大肠者,传导之官”,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与肺有关,肺可以移热于大肠。联系前文,这也就是说,“岁火太过”之年,由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所以可以因心肺病变而出现上述症状。
⑥肩背热
“肩背”,主要指人体肩胛部。人体胸部,肩背部与五脏中的心、肺密切相关。因为手太阳小肠的经脉循行部位是:“…上糯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上糯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小肠属心大肠属肺。这就是说“岁火太过”之年,可以因心肺病变而出现这些症状。
⑦上应荧惑星
荧惑星,即五星中的火星。由于荧惑星在光度上变化很大,在运行形态上也错综复杂,足以惑人,故名“荧惑”。“上应荧惑星”一句,其解释与前述“上应岁星”相同。
8)两臂内痛
人体上肢两臂内侧部位属于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手厥阴心包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上抵腋下,循臑nào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是:“…下出腋下,循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骨锐骨之端,…”手厥阴心包与心在作用上相同,可以代心用事,因此心肺有病时可以出现“两臂内痛”。
⑨浸淫
指浸淫疮。《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谓:“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以其渐渐增长,故名浸淫也。”各种疮痒,从病变部位来说,均可定位在心。这也就是《至真要大论》中所谓的:“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从证候性质来说,各种疮痒多属风热。这也就是《诸病源候论·头面身体诸疮候》中所谓的:夫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生疮,…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这也就是说“岁火太过”之年,容易因心病而发生疮疡。
⑩收气不行,长气不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
“收气”,是指金气。“辰星”,指五星中的水星。全句是指在“岁火太过”之年,由于火盛乘金的缘故,致使秋收之气不行。由于胜复的原因,火气太盛则水气来复,所以反而出现“雨水霜寒”的反常现象,而天体星辰间除了出现火星的变化以外,还同时出现了水星的变化,其道理与前述“岁木太过”之年相同。
(11)上临少阴少阳
“上”,这里是指司天。这里是说在“岁火太过”的年份里,如果再遇上当年的司天之气是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的话那火就比一般更加亢盛因为大运是火太过,司天之气又是火,火上加火,所以就会如火燎原,不可收拾,严重危害自然界万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原文说:“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水泉涸,物焦。”六十年甲子中,岁火太过而又逢少阴、少阳司天的年份有戊子、戊午两年。
12)谵妄狂越
“谵妄”,即胡言乱语;“狂”,指发狂;“越”指踊上屋。总的来说就是指“神明”之乱。由于心主神明,所以神明之乱属于心病。这也就是说“岁火太过”之年,由于心病及火热太过的原因,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出现“谵妄狂越”这类症状。
(13)太渊绝者死不治
“太渊”,穴位名称。穴在腕掌侧横纹上桡侧六分之一段的中点处,亦即相当于拇伸长展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线之中点处。此处可以摸到桡动脉的搏动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太渊绝”,即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心肺气均皆败绝,故:“太渊绝者,死不治。”此处是指心热太盛,乘犯肺金,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致心肺败绝而致人于死亡。
根据以上所述加以小结就是:凡是岁火太过之年,从自然气候上来说,这一年中比较炎热;从人体五脏来说,心气偏盛,肺气容易受损,因而在疾病表现上常以心肺病变为主。由于胜复原因,也可以出现暴热暴冷的反常气候变化和肾气失衡的临床表现。因此,在岁火太过之年,在气候变化上要考虑到热、燥、寒三气的特殊变化问题。在人体五脏上要考虑到心、肺、肾三脏的特殊变化问题。
四 、 岁土太过
【原文】
岁土太过①,雨湿流行,肾水受邪②。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③,上应镇星④。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⑤,行善瘈,脚下痛(6,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举⑦。变生得位(8),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泽生鱼⑨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⑩,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11),上应岁星(12)
【讲解】
①岁土太过
“岁土太过”,即土运太过之年。凡是年干属于土运而且在天千排列顺序上是单数即阳干)的年份,就是土运太过之年。以甲子年为例,甲子年的年干是甲,甲己化土,凡是逢甲逢己之年都是土运。甲在十天干次序中属于单数,阳干,为太过,因此甲子年从大运来说便是岁土太过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岁土太过之年共六年,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等六年。
②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岁土太过之年,从气候变化来说以雨水很多,比较潮湿为特点。从人体五脏病变来说,以脾病为特点。但由于土与水的关系是相制的关系,土可以克水,土太过就可乘水伤肾而出现肾病,因此原文谓:“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③民病腹痛,清意不乐,体重烦冤
人体少腹部与脾胃、肾、膀胱、肝、胆均皆密切相关。因为足太阴脾经在腹部的循行部位是:“…上膝股内前廉,入腹,…”足阳明胃经在腹部的循行部位是: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足少阴肾经在腹部的循行部位是“…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去腹中行五分处之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育俞商曲、石关、阴都等穴位,均属足少阴肾的穴位。足太阳膀胱经在腹部的循行部位是: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肾与膀胱一脏一腑,密切相关。足厥阴肝经在腹部的循行部位是:“…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足少阳胆经在腹部的循行部位是:“…循胁里,出气街,…肝与胆一脏一腑密切相关。少腹两旁的五枢、带脉等穴位亦是足少阳胆经穴位。由于如此,所以腹痛与肝脾肾均有密切关系。
“清”,此处指下利清谷。“厥”,此处指手足逆冷,“意不乐”,指忧思不乐。“体重”,指身体沉重。“烦冤”,指烦躁而委屈。这些症状均与脾虚湿盛有关全句意即岁土太过之年,由于“雨湿流行,肾水受邪”的原因,所以在临床上即可出现上述症状。
④上应镇星
“镇星”,即五星中的土星。土星的运行二十八年一周天,与二十八宿的数目相同好象每年轮流坐镇或填充在二十八宿之中一样,所以土星又名填星。“上应镇星”一句,
⑤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样,不再详释。
其解释与前述“上应岁星”,“上应荧惑星”一样“肌肉萎”,指肌肉萎缩。“足痿”,指足部肌骨萎弱瘫痪不能站立行走。《素问·痿论》谓:“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须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这就是说,“肌萎”,“足痿”从病位来说与脾肾有关,从病性来说与湿有关。全句意指岁土太过之年,由于“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因此可以出现上述症状。
(6)行善瘈chì,脚下痛
“瘈”,有拘急、痉挛或抽搐之义。《素问玉机真脏论》谓:“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瘈”此句是形容前句“足痿不收”时所出现的行动障碍现象。
⑦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
“饮”,指水饮。“饮发”,即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面引起的液体排泄障碍,水饮留。“中满”,即腹部胀满。“食减”,即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四支”,即四肢。“四支不举”,即肢体运动障碍。以上这些症状,中医学认为,都与脾胃作用失常有关。因为,脾主运化,胃主纳食,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作用失常,就可以出现上述症状。这也就是说,“岁土太过”之年,由于脾土的作用失常,就有可能出现上述症状。
(8)变生得位
“变”,指灾变或病变;“生”,指发生;“位”,指位置或时间。高士宗注云:“变而生病,当土王之时也。”“王”同“旺”。从一年来说,“土旺”的季节,一说“土旺于长夏”;一说“土旺四季”,亦即土旺于辰、戌、丑、未这几个月份。这就是说“岁土太过”之年,虽然说从自然气候来看,全年均以“湿胜”为特点,从人体疾病部位来说,均以脾病为特点,从症候性质来说,均以“湿”为特点,但是灾变的发生,由于“土旺于长夏”及“土旺四季”的原因,一般又以每年的长夏及三月(辰月)、六月(未月)、九月(戊月)、十二月(月)等一段时间中比较突出。这就叫做“变生得位”。
⑨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
“藏气”,指闭藏之气;“伏”,指低下。“藏气伏”一句,指闭藏的作用低下,亦即应闭藏而不闭藏。“化气”,指土气;“独治”,指偏胜。“化气独治之”一句,指雨湿之气偏胜,亦即雨水太多。“泉涌河衍”,指水势汹涌,河水泛滥。“涸泽”,指干涸了的池或水聚之处。“涸泽生鱼”一句,指由于雨水多,干涸了的池溏都聚满了水可以生鱼。这几句经文总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岁土太过,雨湿流行”雨水太多了,水应藏而不能藏,因而泛滥成灾。
⑩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
这一段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雨太大了水就会多,永多了反过来又可以土而出现“土崩溃”,“鳞见于陆”的情况。这就是墨子所谓的:“五行无常胜,说在宜(多)。”(《墨子·经下》)也就是说本火土金水五行,谁占绝对优势谁就胜。水太多了就可以反过来犯土。再一层意思是雨太大了,风气就要来“复”它。一般情况下大雨而同时出现大风,雨不久就会自然停止。这也就是前篇已经讲过的:“土位之下,风气承之。”“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这是自然气候本身具有的自稳调节。这也就是本段所说的“风雨大至”,大雨之后提出了大风,紧接着又提出“上应岁星”等问题的原因。
(11)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
太溪,穴位名,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为足少阴肾经穴位。本句意即“岁土太过”之年,“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如肾受邪太甚,在太溪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即意味着肾气已绝,预后不良,故曰“死不治”。
(12)上应岁星
“岁星”,即木星,义见前解。此处是指“岁土太过”之年,木气自然来复,从天体星辰来说,木星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这一段加以小结就是:凡属“岁土太过”之年,从自然气候变化来说,以“雨湿流行”为特点。从人体疾病的发病脏腑来说,以脾病和肾病多发为特点,从疾病性质来说,以湿病、水病为特点。由于胜复的原因、在气候上还可以出现风的特殊变化,在病变上可以出现肝的特殊变化。因而在“岁太过”之年,在气候变化上除了考虑湿和寒的变化而外,还要考虑风的变化;在人体疾病方面,除了考虑脾和肾的病变以外,还要考虑到肝的病变。
五、岁金太过
【原文】
岁金太过①,燥气流行,肝木受邪②。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③。肃杀而甚④,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⑤。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足皆病⑥,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8),草木敛,苍干雕陨,病反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⑨,上应太白星。
【讲解】
①岁金太过
“岁金太过”,指金运太过之年。凡是值年天在五行属性上属金,而在十天千的排列顺序上又是单数,即阳干的,即为金运太过之年。以庚午年为例,庚午年的年千是庚,乙庚化金,因此庚午年的大运便是金运庚在十天千中属于单数,为太过,因此庚午年便是金运太过之年,亦即岁金太过之年六十年中岁金太过之年有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等六年。
②燥气流行,肝木受邪
“燥”,指干燥。燥气,在运气学说中有两重涵义:一代表干燥,一代表清凉。这是因为“阳明燥金”在六气六步中代表五之气在季节上代表秋季秋天的气候比较干燥,不象长夏雨季那样潮湿;秋天的气候转为凉爽,不象夏天那样炎热。此句是说“岁金太过”之年,由于气候较凉,春天应温不温,好象秋天气候一样。这样就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从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说,燥属金春属木,“气有余则制己所胜”,因此,金气偏胜就必然要乘木,使木气受损。由于人体中的肝在五行中归属于木,“肝旺于春”,春生之气受到影响,肝自然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疾病,所以原文谓:“燥气流行,肝木受邪。”
③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
人体的两胁下,少腹,目、耳等部位均与肝胆密切相关。因为足阴肝经的循行部位是:“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连目系。”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是:“起于目锐…从后入耳中…循胁里……过季…”在五行归类上,肝属阴木,胆属阳木。因此在“岁金太过”之年,由于“燥气流行”,所以就可以出现上述“肝木受邪”的症状。
(4)肃杀而甚
“肃杀”中的“肃”字,指肃清,“杀”字,指杀灭,也有成熟或衰老的涵义。在秋季里由于气候转,自然界生物因此出现收敛成熟的现象,由夏季的欣欣向荣而变为树凋叶落,生长现象趋于停止,这就好象被肃清和杀灭了一样因此“肃杀”二字代表秋气,从物化现象来说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肃杀太甚,亦即秋气太甚,在气候上过于寒凉,那就会因气候严重的反常而使人体“肝木受邪”,发生一系列病变以下原文所谓的“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等等,均是指“肃杀而甚”时而引起肝胆病变的临床表现。
⑤上应太白星
太白星即金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之年与天体上金星的变化密切相关,故原文谓:“上应太白星。”
⑥甚则喘咳逆气,背痛,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皆病
“甚”,指肃杀太甚“喘”,即气喘;“咳”,即咳嗽“逆气”,即气往上逆,此处是用以形容咳喘。“肩背”,前已述及主要为手太阳小肠及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部位,与心肺有关。“尻”(kao音考),指骶骨以下尾骶骨的部“阴”,指外生殖器;“股”,指大腿部“膝”,指膝关节部位“髀”,指大腿的上半部,腨zhuon音专),指小腿肚,相当于小腿腓肠肌部位。“䯒”(héng音杭),又称骭骨指人体小腿部的前内侧,相当于小腿胫骨部位。“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皆病”一句,意即外阴部,尾骶部,大腿部,膝关节部,小腿部以及足掌部皆有疾病。这些部位从经脉循行来看,主要与人体的肝胆密切相关。因为足阴肝经的经脉循行部位是: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附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部位是:“下合厌中,以下循阳,出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加以归纳,全句意即“岁金太过,燥气流行”之年,如“肃杀而甚”,不但可以引起肺的疾病,如“喘咳逆气”等肺经的症状而且由于“肝木受邪”,还可以出现上节所述的“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以及本节所述的“阴股膝髀腨䯒足”等肝经和胆经的症状。同时由于“胜复”的原因,岁金太过则火气来复,还可以出现“肩背痛”等心经的症状。
⑦上应荧惑星
“荧惑星”,即火星。此处是指如“岁金太过,燥气流行”之年,由于胜复的规律,金气偏胜时,火气必然来复;火气来复又与天体上火星变化有关。因此原文谓“上应荧惑星。”
(8)收气峻,生气下
“收气”,即金气,燥气,亦即秋收之气。“生气”,即木气,风气,亦即春生之气。“收气峻”,即前述之“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生气下”,即前述之“肝木受邪”。在“收气峻,生气下”的情况下,自然气候及物化表现上就是草木不能正常萌芽生长。这就是原文所谓的:“草木敛,苍干雕陨”这里的“苍”字,就是指草木。“苍干雕陨”就是指草木的树凋叶落现象。在人体疾病表现上就可以出现肺心等疾病现象。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病反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
⑨太冲绝者,死不治
“太冲”,穴位名称。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亦即在足背部当第一跖骨间隙之中点处,为足厥阴肝经穴位。“太冲绝”,即在太冲穴处不能触到动脉搏动。全句意即“岁金太过”之年,“肝木受邪”,如果肝木受邪太甚,太冲脉绝,那就意味着肝气已绝,故曰:“太冲绝者,死不治。”表示预后不良。
这一段加以小结就是:凡属“岁金太过”之年,从自然气候变化来说,以“燥气流行”,气温偏凉为特点。从人体受病脏腑来说,以肺病及肝胆病多发为特点从症候性质来说,以病为特点。由于“胜复”的原因在气候变化上还可以出现热的变化甚至暴热的特殊变化;在病变上还可以出现心的特殊变化。因此在岁金太过之年,在气候变化上除了考虑凉和燥的变化以外,还要同时考虑火热的变化;在人体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除了考虑肺和肝的问题以外,还要考虑心的病变问题。
六、岁水太过
【原文】
岁水太过①,寒气流行,邪害心火②。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③,上应辰星④。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⑤,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⑥。上临太阳⑦,则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8),神门绝者死不治⑨,上应荧惑、辰星⑩
【讲解】
①岁水太过
“岁水太过”,即水运太过之年。凡是值年天干在五行属性上属水,而在十天千的排列顺序上又是单数,即阳干的,均是水运太过之年。以丙寅年为例,丙寅年的年干是丙,丙辛化水,因此丙寅年的大运便是水运。丙在十天千排列顺序上属于单数,即阳干,阳干为太过,因此丙寅年便是水运太过之年,亦即“岁水太过”之年。六十年中“岁水太过”之年有丙寅、丙子、丙、丙申、丙午、丙辰等六年。
②寒气流行,邪害心火
“寒”,指寒冷。“太阳寒水”在六气六步中代表终之气,因此在季节上代表冬季。此句意即在“岁水太过”之年,气候较冷应热不热;从自然界物化现象来说,会影响万物的正常生长,不能欣欣向荣。从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说,寒属水,热属火。水气偏胜,就必来乘火,使火气受损。由于人体中的心在五行归属中属于火,“心旺于夏”,夏长之气由于岁水太过而被抑,心属火,心自然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疾病,所以原文谓:“寒气流行,心火受邪。”
③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
“身热”,即发热。人体发热常与感受寒邪有关,因为寒邪束于肌表,亦即在致病因素作用之下,人体肌表调节功能因之障碍,所以就会出现体温升高的发热现象。这也就是《六微旨大论》中所谓的:“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热论》中所谓的:“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烦心躁悸”,指心烦、心慌、心跳加快。“阴厥”,即因寒而引起的手足逆冷。“上下中寒”句中的上下中即上中下三焦。全句意即全身均出现寒象。“谵妄”,即谵语狂妄。“心痛”,即心前区疼痛。“寒气早至”,即冬季来早,未至而至,至而太过。以上就是说,由于“岁水太过”之年,“寒气流行,邪害心火,因此这一年从气候变化来说,冬季来得比较早,也比较寒冷;从人体疾病来说,容易因伤寒而发热,也容易因受寒邪“上下中寒”而发生“阴厥”等证,还容易出现心痛、心跳、心慌、谵语狂妄等心病病症。
④上应辰星
辰星,即水星。“岁水太过,寒气流行”之年,与天体上的水星变化密切相关,故原文谓:“上应辰星。”
⑤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
“岁水太过”之年,“寒气流行”。寒可以伤肾,肾被伤,则水气不行。水停在腹,则腹大如鼓;水停在腿,则为胫肿;水停在肺,则为喘咳;“寝汗出”,即睡梦中出汗,亦即盗汗,与肾虚有关;“憎风”,即恶风,与卫气有关,由于“卫气出下焦”,因此也与肾虚有关。这就是说在“岁水太过”之年,由于寒伤肾的原因,使肾的作用受到损害,因而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肾受损伤的症候。
6)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
“大雨至”,即天降大雨。“埃雾朦郁”是形容大雨时或自然界过度潮湿时尘雾迷茫的自然景象。高士宗注云:“土湿如雾,朦昧郁结也。”“镇星”,即土星这里是用以说明上述雨湿现象的发生与天体上土星的变化有关。以上这些自然现象,运气学说认为,都是由于“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因而土气来复的表现。为什么“大雨至,埃尘朦郁”是一种“胜复”的表现呢?我们认为这应该从气温的高低这一角度来分析。因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就意味着天气很冷,气温很低,这种情况下不应是下雨而应该是降霜雪。此述“大雨至”,实际上意味着气温的回升,因此,这是一种“复气”,亦即自然气候变化中的自稳调节表现。
⑦上临太阳
“上”,指司天之气。“上临太阳”,即这一年的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全句意即“岁水太过”之年,如果再遇上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那就会寒上加寒,气候变化更加严重反常。六十年中“岁水太过”而又逢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有丙辰、丙戌两年岁运是水,司天之气也是水,岁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完全相同,叫“天符”,所以丙辰、丙戌两年为天符之年,意味着气候变化剧烈。
(8)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冒
“雨冰雪霜不时降”,指“岁水太过,寒气流行之年,由于“胜复”原因,因此气温时高时低,时而为雨水,时而为霜雪,泠暖无常“湿气变物”,指由于“寒气流行”,“土气来复”的原因,整个气候偏寒,偏湿因此可以使自然界物化现象出现灾变,发霉变质;“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等,是指脾不化湿的各种临床表现;“渴而妄冒”“渴”,指口渴,是指由于脾为湿困,不能运布津液,因而出现口渴症状,“妄”,指谵语狂妄,“冒”,同“瞀”,指神识不清,这是指“邪害心火”的临床表现。以上意即凡属“岁水太过”之年,从自然气候来说,可以出现偏寒偏湿冷暖异常的现象;从人体疾病来说,可以出现脾运失常的湿困现象,以及心失神明的神明之乱现象。
⑨神门绝者,死不治
“神门”,穴位名,在掌后锐骨之端陷中,穴当腕侧横纹尺侧三分之一段的中点处,即锐骨之后,尺侧腕屈肌腱桡側之凹陷处,为手少阴心经的穴位。“神门绝”,即神门穴处不能触到动脉搏动,意味着心气绝。意即如“岁水太过”,“邪害心火”过甚,心气绝者预后不良,因此谓:“死不治。”
⑩上应荧惑、辰星
“荧惑”,即火星。辰星,即水星。本句意即“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等自然变化现象均与天体上的水星、火星变化有关。
本段加以小结就是:凡属岁水太过之年,从自然气候变化来说,以“寒气流行”,气温比较冷为特点。从人体受病脏腑来说,以肾病及心病多发为特点;从症候性质来说,以寒病为特点。由于“胜复”原因,气候上还可以因湿气来复出现湿的变化或暴热和雨水多的特殊变化;在病变上还可以出现脾的特殊变化因此:在“岁水太过”之年,在气候变化上除了考虑寒的变化以外,还要考虑到湿的变化;在人体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除了考虑肾和心的病变而外,还要同时考虑到脾的病变。
【述评】
本节主要论述了六十年中属于岁运太过之年的自然气候变化以及物化现象的特点,人体受病的脏腑及其临床表现。根据有关论述总结其规律是:凡属岁运太过之年,其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和在人体疾病变化上的规律为:本气偏胜,所胜受邪,所不胜来复。例如“岁木太过”之年,则风气偏胜,湿气受邪失常,燥气来复而出现应温不温的异常气候。这种异常气候严重地影响万物的正常生长。其在人体受病脏腑及其症候性质方面则肝气偏胜,脾土受邪,肺气来复,因而在临床上出现肝脾肺三脏的疾病表现。这些气化、物化以及人体疾病的变化现象又与天体上日月五星的变化密切相关。虽然所述及的某些具体内容,特别是上应五星的内容,还有待于在认真观察以后才能判断其确切与否,但是现代气象学也认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是造成异常气候的自然因素之一。因此上应五星的问题还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更重要的是这种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人体疾病的观点和方法,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加以研究、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