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爱控制我》共读第9周:言语虐待的影响

(本文为止观正念读书会通讲课程逐字稿)

各位书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共读的第8周。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共读,阶段目标是“认识和处理言语虐待(初阶)”。本周共读的主题是“言语虐待的影响”,阅读的章节是第2本书第5、6、10三个章节。

在正式开始本周通讲之前,我们先对前两次内容做一个简要复习。

第二阶段的第一周我们探讨了“什么是言语虐待”。

首先,我们用“秘件奇文”模型分析了言语虐待的四个特点。“秘”是隐秘;“件”是逐渐升级;“奇”是突然性和可预测性这对奇怪的矛盾;“文”是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逐一解析了两大类共12种言语虐待。一种是相对直接、容易辨识的言语虐待,包括命令型、指责与批评、对抗型、威胁型、辱骂型和愤怒型;另一种是相对间接、不易觉察的言语虐待,包括健忘与否认、自我压抑、掩盖、阻碍转移、暗中破坏、贬损与轻视。。

再次,我们利用“信认跨越”模型帮助受虐者个人成长。“信”是确信自己的感受;“认”是认清现实;“跨越”是指跨越五个认知陷阱,包括“温水煮青蛙”、“一定是我的错”、“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有比较,所以他很不错”、“每个人都不完美”。

第二阶段的第二周,我们探讨了从权力角度认识虐待关系。

首先,我们探讨了两种权力,分别是支配权力和个人权力,我们也分别探讨了它们对应的两种状态,状态Ⅰ和状态Ⅱ;

其次,我们探讨了两种关系,非虐待行为关系和虐待行为关系;

最后,我们针对一对夫妻沟通的三种情形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施虐者和受虐者个人成长的方向。对于施虐者来说,可以利用“学修城市”模型,学习言语虐待如何代代相传,修正童年经验,承认自己的过错,尝试温柔和体贴;对于受虐者来说,需要重建自尊心。

下面,我们来看本周的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内容对应本书的第10章,说的是言语虐待就像是一锅慢慢烧热的水,而受虐者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第二个重点内容对应本书的第5章,说的是言语虐待会损害受虐者的认识能力;第三个重点内容对应本书的第6章,说的是言语虐待会伤害受虐者的情绪、情感。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言语虐待就像一锅慢慢烧热的水主要对应的是第2册书的第10章内容。

我们先来思考什么是温水煮青蛙一个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她将一只青蛙放到一盆滚烫的水中,青蛙马上跳了出来。然后,她又将另一只青蛙放到一盆冷水中,青蛙没有反应。科学家慢慢地给水加热,使其温度逐渐升高,青蛙似乎是适应了环境,依然没有不适的表现,最后在越来越高的水温中,这只青蛙被舒服地煮死了。

受虐者们起初在困惑中努力思考,寻求突破。但慢慢地就适应了这种环境,变得逆来顺受。就像温水里的青蛙那样,不知不觉间,他们就失去了那个原来的自我,没了自信、自尊,甚至也没了判断力。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为什么受虐者意识不到他所在的“水温”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呢这是因为,动物都有适应环境的本能。当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改变时,我们通常都能逐渐适应。但是如果变化非常剧烈,就不太容易适应。

青蛙之所以会立即从热水中跳出来,是因为它平时处于空气中,空气的温度非常舒适,身处热水中则会很难受。两者温度差异大,对比悬殊,所以能立刻分得很清楚。而缓慢、逐渐的变化一般很难被注意到,所以受虐者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对环境的变化毫无察觉而不自知地适应。

最后我们来思考受虐者身处的是一锅怎样的“温水”通过考察“温水”的内容和性质,我们就能了解受虐者的生存状况。

这里的“温水”,也就是说受虐者所处的容易形成他们受虐倾向的“环境”。以伴侣关系中的受虐者为例,我们把TA的环境简单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受虐者的成长环境,也就是原生家庭;第二类是受虐者的现在所处的存在言语虐待现象的伴侣关系;第三类是社会文化,尤其是其中不良的道德意识和陈腐观念。

从受虐者的成长环境看她(他)们在现在伴侣关系中的受虐,始于她(他)们的孩提时期。受虐者从童年时起可能就听惯了各种各样不近人情的话,也就是带有虐待味道的话语,长大后,即使受到言语虐待,她们既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也意识不到那些言语虐待不近人情的地方。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比如一块糖果)而哭闹。他的父母这样说:“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当然,也可能是妻子在哭泣时。丈夫这样对她说。对于孩子来说,被直接这样告知,或者观察到家人之间互相这样对待,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他就会对这种否认真实情绪感受的说法感到习以为常。

从受虐者现在的伴侣关系看所有的虐待语言都是没有理性的,而受虐者之所以相信TA的伴侣是一个理性和正确的人,很可能正是因为TA童年时期的经历,使得TA以为,父母那么说是正确的,错误在于自己。成年后,TA也自然而然地在听到同类话语时,感到伴侣是正确的,错误也在于自己。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复习一下,在上周通讲课中,我们提到了“不良教育”,那些施虐者之所以总是采用支配权力模式,既是他们从小受到了不良教育的结果,又是他们成年后继续对子女进行不良教育的无限延续。而不良教育既可能养出一个采用支配权力的施虐者,也可能养出一个缺乏自尊心的的受虐者。

我们在分析受虐的成因时也需要从中反思如何正确地教育子女和自我教育

好父母一般会这样安慰孩子:“你已经吃了一块糖了,我知道你想再要一块,但是为了你的健康我不能再给你了。”孩子明白不可能达到目的,于是会在父母的臂弯中寻找安慰。父母承认和接纳了孩子的需要,平和地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满足他,但对他失落的情绪给以安慰。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旦父母只是粗暴地对他说:“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他是不会对这种回答满意的。长大以后,在遇到这类语言时,他会觉得惊讶,而不是感到“这很正常,问题在于自己”。

从受虐者所处的社会文化来看,社会中存在一些文化糟粕,主要包括一些旧道德和陈腐观念。

比如,男性普遍是理性的、明智的、有逻辑性的,而女性则缺乏理性,不理智、情绪化,这是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比如,“女人在家庭中就应该比男人多付出一些”、“你要像你希望比人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夫妻床头吵架床位和”等等,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陈腐观念。

再比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要斤斤计较”、“以德报怨”、“永不放弃”等等,这些属于伪鸡汤,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中,尤其是有暴力和虐待的情况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糟粕和伪鸡汤呢?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道德是变化的,有新旧之分。不能拿固定不变的道德来衡量不同情境下变化的行为。”带着这样的理念,去分辨那些我们从社会文化中吸收的观念在何时适用、何时不适用,从而面对言语虐待作出明智的反应。

以上是本周第一个重点内容,一锅慢慢烧热的水。做个小结,首先,解决了what即“是什么”的问题,受虐者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其次,解决了why即“为什么”的问题,受虐者为什么不离开虐待环境?这是因为适应环境的本能。最后,解决了how即“怎样、如何”的问题,受虐者是怎样适应虐待环境的?我们追溯了受虐者的童年经历、现在的伴侣关系、以及社会文化中的旧道德和伪鸡汤。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重点内容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的认识能力主要对应的是第2册书的第5章和第10章部分内容。

具体地说,言语虐待损害了受虐者三个方面的认识能力,一是认识自我的能力,二是认识施虐者的能力,三是认识关系的能力。

第一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认识自我的能力它体现在受虐者关于自我的表述上

比如说,“我不够好”,这是不自信和自我否定;“都怪我”“都是我的错”,这是过度自责;“我真不幸”“这就是命”,这是认为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要是我不那么敏感就好了”“要是我不和别的男人说话他就不会生气”,这是否认自己的宝贵特质和正常行为;“到底是对是错?我不知道”,这是自我判断能力下降。

第二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认识施虐者的能力它体现在受虐者对于施虐者的表述上比如,“他很坦率、心直口快、人并不坏”、“他有时候送我礼物、和我谈心,他有时侯很贴心”、“人无完人,他也有缺点,互相包容吧”。受虐者把施虐者那些不应被轻易原谅的言语虐待行为理解为只是心直口快、缺点、还是爱自己的,弱化了施虐者的错误和责任。

第三,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认识关系的能力它体现在受虐者对于关系的表述上比如,在存在较多言语虐待的伴侣关系中,受虐者这样告诉自己和关心她的朋友:“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他还是爱我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夫妻之间摩擦是正常的”、“生活依旧美好,未来很有希望!”等等。这些表述,体现出受虐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虐待型的伴侣关系中。

那么受虐者如何增强自己的认识能力呢这里,我们再复习一下第一阶段的通讲课中曾经学习过的“用see you see me法识别控制行为”。它的意思是,要识别控制行为,我们一要观察对方的言行,二要觉察自己的角色和信念。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也对这个see you see me法做个深化理解。

如何观察对方的言行?简单地说,对方会自以为是地曲解对方,并且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比如,他们可能会这样说:“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比你更了解你,更懂你的想法”“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我告诉你为什么要怎么做”“你要听我的话照着做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在上上周学习过的“言语虐待的14种类型”,来深刻分析和识别各种各样的言语虐待。

如何觉察自己的角色和信念。首先,我们要看看自己的角色是我们喜欢的、还是对方强加给我们的。有控制欲的人把各种各样的标签强行贴在对方身上,给对方下各种各样的定义。比如说言语虐待的丈夫会把“蠢材”、“笨”、“傻”等角色强加给妻子。其次,我们要觉察自己是不是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就像刚才我们在探讨“温水”的时侯,提到我们从成长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吸收了一些错误的信念、似是而非的伪鸡汤。

而这些对自我的觉察,其实也正是帮助我们避免“主动式自我分裂”和“被动式自我分裂”的重要方法。关于“自我分裂”,大家可以自己回头去复习第一本书,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是本周第二个重点内容,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的认识能力。我们来进行小结。第一,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认识自我的能力;第二,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认识施虐者的能力;第三,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认识关系的能力;第四,如何增强自己的认识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重点内容言语虐待伤害受虐者的情绪情感主要对应的是第2册书的第6章内容。其中,作者一共探讨了8种受害者的自我感觉,包括不胜任感、挫败感、被遗弃感、失望、悲伤、恐惧、震惊和困惑。我们选择其中4种自我感觉加以深入分析。这4种感觉不容易被别人感知,甚至就连受虐者自己也难以觉察。


第一种是受害者由于言语虐待产生了不胜任感不胜任感是指一个人过分疑虑,怀疑自己不能解决问题、达成目标,产生了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为什么受虐者会产生不胜任感和力不从心的焦虑感呢?根源在于,受虐者尝试为施虐者的行为负责。

如果受虐者意识到家庭关系不和谐,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她(他)们总是从自身行为的角度去改善关系。比如说,当受虐者与伴侣交流困难时,她认为可能是自己的一件没有表达清楚,是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对,所以伴侣才不能理解。如果施虐者经常对她发脾气,她认为可能是自己做的什么事情惹恼了对方,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极力避免。

但结果常常是,无论受虐者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善关系或者得到伴侣的理解。每当这时候,她就会感到自己对改善他们的关系无能为力,责任感就会被力不从心的焦虑感所代替。

作者认为,为别人的行为负责,这是受虐者的潜意识,明白自己有这种潜意识是很困难的。好在,我们今天正在面对它。

那么,受虐者如何改善自己的不胜任感呢?方法是,明白这些问题是由于伴侣的言语虐待倾向,不再为伴侣的行为负责。这样一来,她就会要求改变生活状况、摆脱虐待的境遇,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依照自己的兴趣形式,重新进入个人权力的自然状态,让自己的精神重新充满活力。

言语虐待带给受害者的第二种自我感觉是挫败感

我认为,挫败感是在不胜任感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受虐者发现,自己总也无法解决问题,比如说无论怎么解释施虐者都不信任她,无论怎么努力施虐者都在拒绝她,就像是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迎来施虐者的迎头棒喝一样,受虐者会陷入深深的挫败和沮丧之中,没精打采、垂头丧气。

受虐者会产生挫败感的原因和产生不胜任感的原因相似,都在于TA试图通过自己单方面的努力去改变对方、改善关系。但是,她最需要做的是,把伴侣的责任归还给伴侣,把更多的精力收回来,投入到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上,让自己乐观向上,只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言语虐待带给受害者的第三种自我感觉是被遗弃感

我们知道,小孩子都渴望自己被接纳、被喜爱。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感到父母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当自己努力取悦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冷言冷语、吹毛求疵、鄙夷不屑,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在伴侣关系中,受虐者也可能会产生出这种被遗弃的感觉:“我干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不喜欢,他看不起我,我配不上他,我在他眼里没有价值。”

那么,受虐者如何改善自己的被遗弃感呢?她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施虐者正在进行言语虐待,她应该积极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而不祈求从对方的认可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言语虐待带给受害者的第四种自我感觉是迷惑不解

迷惑不解,是由于内心的疑问、冲突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受虐者不明白施虐者为什么嘴上说着爱自己,有时候也会关心自己,但是同时又经常对自己恶语相向。一边骂自己,一边说爱自己,这种矛盾现象,是受虐者感到困惑不解。

为了更好地消除自己的困惑,受虐者需要能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言语虐待。而作者认为,“首先认识到问题的人,尤其需要强烈的自信和自尊。”这里,就需要再次复习和回顾我们在上周通讲课中提到的,受虐者需要“重建自尊心”。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就会懂得,“有时候你的确会关心我,会说爱我,但这绝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在另外一些时候伤害我。”

言语虐待带给受虐者的其他几种情绪感受,比如失望、绝望、悲伤、恐惧、震惊等,大家自己看书,这里不再细讲了。

以上,就是本周的第三个重点内容。在课程结束前,让我们对今天的通讲课程做一个回顾和复习。今天,我们探讨了言语虐待对受虐者的影响。首先,言语虐待就像一锅慢慢烧热的水,受虐者就像温水中的青蛙,逐渐适应了虐待的环境。而温水主要是指受虐者的成长环境、现在的生活环境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次,言语虐待损害受虐者的认识能力,包括认识自我、认识施虐者和认识关系的能力。最后,言语虐待伤害受虐者的情绪情感,使受害者感受到不胜任感、挫败感、被遗弃和困惑不解等等。

好,到这里,第9周的内容,就全部通讲完毕了。请大家安排好阅读时间,完成打卡。我会在小程序里和微信群中阅读大家的打卡内容,给大家反馈,也鼓励大家互相反馈、共同讨论。我们下周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用爱控制我》共读第9周:言语虐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