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最近通读了贺雪峰教授的《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该书通过实地调研及对比研究系统论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结构变迁、中国乡村建设的重点与对策、中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及其存在问题、中国农村管理体制及基层治理问题以及当前中国农村村社集体现状。该书对系统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在政策、体制机制上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可提供有益参考。

《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的作者贺雪峰,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是“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新乡土中国》《村治的逻辑》《地权的逻辑I、II、III》《最后一公里的村庄》等。

作者通过研究,在《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论断:

第一,中国当前既存在不超过10%的已完成工业化的农村(长三角与珠三角农村),也存在70%以上的一般农业型农村和5%以下的适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具有区位条件或旅游资源的农村。

第二,随着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程务工以获取务工收入,而留守农村的中老年父母则通过耕种承包地以获得农业收入。由此,中国中西部农村形成了普遍的以代际分工的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

第三,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背景下,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发凸显,近期来看,农村在一定时期内将愈发萧条。而愈来愈多农民进城,给仍留在农村的部分中青年农民提供了更多获利机会,成为“中坚农民”,“中坚农民”愈发成为农村治理的中坚力量。

第四,农民虽然进城,但仍然保留了土地经营承包权和宅基地,为进城失败留下了退路,使得中国城市不会应为农民进城失败而形成贫民窟。

第五,乡村建设的重点不是经济建设,而是文化建设。当前中国乡村反贫困政策中存在错位。

第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谬误。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使得村社集体失去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应该强调土地的生产资料性质。

第七,当前的乡村治理中,由于强调规范化,“留痕迹”,使得村干部多数时间浪费在案牍资料之中,普遍存在形式主义。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对《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一书的简单概括,尚不足全面且准确总结全书。但本书对于厘清乡村振兴背后的逻辑,确可提供有益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荐书: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