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很多人不喜欢樊登?
樊登用自己前瞻性的眼光创办了“樊登读书会”,将书中的有价值的“精髓”讲给大家。
帮你读书,给你讲书,让人们对知识有了更多的渴望和了解,这样难道不对吗?为什么会让人讨厌呢?
在网上看到许多解释,有一个答案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答案说,因为樊登曾经自己爆料说,有一次连续三天的演讲,当场收入一亿元。
没错,他一年看50本书,我们也可以一年看50本。他演讲水平高,但是也不会比我高出1000倍吧,他三天演讲能收入一个亿,如果我演讲三天,应该没人给我一万吧。
樊登还介绍说自己每天就是看书,有时旅游,偶尔演讲,很少管公司。
太让人嫉妒了,樊登在演讲的时候,虽然不嚣张,但是也不谦虚,更是让人感到这是德不配位啊。
其实樊登无疑是成功的,在短时间内,创业2年公司利润就过亿,总估值就超过50亿。而现在,他的“樊登读书会”已经有超过2200万人注册会员,成为全国第一大收费社群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樊登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却值得我们借鉴。
樊登最引以为傲的核心优势就是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读懂一本书。再复杂,再没有逻辑的书,他都可以明明白白的将其解构清晰。
在《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这本书中,樊登亲授内容解读的动作要领,给出了让读者尖叫的阅读方法,看完后,你会觉得“原来读书这么简单!”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读书的?
01.如何选好书,让你理解力的池子变深
读书作为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会占用消耗掉我们大量的时间。而我们用来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冰心就曾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如何去挑选一本好书便成了一个很重要也很基础的问题。樊登给出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选书技巧。
首先,我们要看出版机构,一家好的出版机构会对自己的品牌负责,他们在出书的时候会严选内容,会先把一下关。
比如读文学文化类书籍,那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三联出版社的书都不会差;要选国外作者的书,最好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的;如果是财经认知类的书,那选择商务印书馆和中信出版社出的大多没问题。
樊登提出了“好书带好书”的办法也非常有效。比如你看一本好书,书中提到的书,大概率也是好书,同样的原理,你可以看好书后面的参考书目,也都不会差。
看作者背景,很多畅销书的作者,他们写书都有一个套路,这种书不具备太多价值。我们选书就尽量选择那些文学大师的作品,或者是有学术背景的教授写的书。
买书的时候看推荐人也是非常重要,比如比尔盖茨推荐的书,几乎个个都非常有含金量。
另外,我们主要看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每本好书都有一个使命。如果这本书解决的是个假问题,也没有提供解决方案,又或者论证过程不够严谨,那就未必值得一看。
最后也要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如果一本书文字翻译的很糟糕,错别字也很多,又或者印刷、装帧设计等不够好,说明出版社对这本书不够重视,间接地决定了书的价值。
通过这些选书技巧,你就一定不会选到烂书。
当你读的好书多了,自然你的理解力池子就大了,而你就能读懂更多的书。“理解力池子”其实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是一种跨学科多元化思维模型。
正所谓“触类旁通”,当我们懂得各科类知识的时候,将它们融会贯通后,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领域的问题,一通百通,还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呢?
樊登将理解力池子分成了7个部分,包括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常识、管理学知识、逻辑性知识、哲学知识,最后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人生经历。
有了这些知识的基本素养,可以不用像学者一样深究,作为一个读书人,完全就可以淡定的去面对每本书,去发现它的真实价值和优点。
02.用辩论的思路去解读一本书
樊登在上学的期间参加了许多的辩论赛,辩论一般有四个选手,一辩负责定义概念,二辩负责讲逻辑背景,三辩负责讲事实和例子,到了四辩的时候,就是要做总结陈词。
辩论并不是为了简单的赢输,而是为了深入分析问题的各个层面,以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得益于辩论的思维方式,樊登总结出一种解读书的新方法。
开宗明义,在阅读的时候,先搞清楚一件事,这本书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这就是一辩上来先定义,比如我们要辩论“高薪能够养廉”,那就要定义什么是“廉”、什么叫“养”、什么叫做“能够”。
书也是一样,一定会有一个主题或者概念。再复杂的书,也要首先明白它是怎么定义问题的。
其次,就是要看一本书的写作背景。就像辩论选手会花时间去描述问题的现状,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一本书的背景知识,能够让读者开阔眼界,让人们了解一个理论的前沿研究状态是是什么,从而间接的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
再次,就是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看这本书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如果是一本解决问题的工具书,也要关注书中的一些数据、实验、调查结果和案例,这些都是书中很有价值的内容。
最后,我们要思考,这本书讲的这个故事意义到底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一个什么思想?
其实读书,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与作者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探索字里行间的真实含义,才能够看得更清,读的更懂。
03.建议你警惕“樊登讲书”,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讲书
“樊登读书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付费阅读社群,它确实让许多因忙碌等种种原因,无法看书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但是我还是要指出尤其是年轻人,要警惕“樊登读书”。
因为,“听书”它很容易就让人产生读书和学习的错觉,而且越陷越深,深信不疑。这对于想上进,想读书想学习的人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人之初,性本惰。本来现在的年轻人就很浮躁,总是急于求成。但是显然读书和成长这件事情是“急”不来的。
听者总是在听了经过提炼的“精华”后 感到满足和充实,进而有更加依赖这种方式的倾向,反而削弱了人们阅读的欲望。
但是归根结底,这不是你在读书,你所学到的并不是你真正思考的结果。这种投机取巧获得的伪知识极易让人产生学习的满足感,走捷径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尤其是年轻人,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和分辨力,极易被别人的思维模式影响,所以建议尤其是年轻人,要警惕“樊登读书”。
有人将樊登称作“知识商人”,他的成功就是利用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自身的懒惰而盈利。但是他有一点说的没错,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听别人讲书,就像去旅游,到景点打卡走一圈,这是观光式旅游。
而自己讲书,就像你在一个城市待上一段时间,熟悉它的街道,了解它的味道,看到它的风土人情,懂得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沉浸式旅游。
以讲书为目的的看书是一种深度学习,而我们需要的,不是为了盈利的去讲书,而是为了深度了解书上的内容,带着讲书的心态去阅读。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可以将它真正有价值的点讲述出来时,我们才是真正的读懂了。
樊登的成功源自于大量的读书,他因在迷茫的时期,阅读了《论语》而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并得到“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诚然,我们都渴望获得知识和自我成长,但是与其被动的吸收别人总结的知识,不如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读懂一本书,并逐渐形成自己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感谢樊登将他的读书方法通过《樊登读书法》告诉大家。既然有前辈已经为我们探明了方向,铺好了台阶,那么我们为何不尝试着走一走,看看是否适合自己呢。
看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我们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通过读一本书,掌握书中的思想和论证方式,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反过来辅助提高我们的学习习惯。而自主优秀的学习习惯是会让我们受益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