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商人范蠡的一生

图片发自App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城人。

春秋时期的楚国出了不少狂士,他们狂放不羁,却都很有才华。范蠡便是其中之一。

范蠡精通兵法善于权谋和经商是历朝历代罕见的能臣,他能在越王刚愎自用,执意伐吴时提出高瞻远瞩的战略计谋。能在越王忍辱为吴奴仆时相伴其左右,能在身处逆境时,矢志不渝,献计献策,保越王回国。能苦身深谋20年,等待时机,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会稽之仇,他能在高官厚禄面前不迷心智,预料“兔死狗烹”,依然辞官,退隐从商,能巧用经商之术,十几年的时间变成巨贾。后世人最终以陶朱公称一个人富可敌国。

范蠡此人有才,有大才,楚国宛令文种不惜自降身份,两次求见,才得一谈!两人探讨国家大事,共讨霸王之道,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二人先到吴国,而当时吴国鼎盛,人才济济,难有作为,于是转赴越国。

越王勾践,闻听吴国治病备战,欲先发制人,派兵攻吴。范蠡极力劝阻说到“治国之道,要牢记三条:一要掌握好持盈之道,二要掌握好定倾之道,三要掌握好节事之道。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恃其功,圣人随时而行,是谓守时,天时不至,人事不应,则隐忍不发。现今君王不盈不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实为逆于天而不和于人,若强行之,必危国家,害及己身”,换句话说就是你勾践若出兵伐吴,就是自寻死路。可越王不听,已然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出兵伐吴。结果应了范蠡的话,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越王急了,自己身陷绝境,灭国之忧萦绕于怀求范蠡教他,范蠡冷静应对,最终用美女8人,白璧20双,黄金千镒,买通吴国权臣伯嚭,在文种和伯嚭的游说下,吴王夫差同意和越王讲和。讲和条件就是勾践携妻去吴国当人质。

范蠡自荐,同越王同去,本来去当人质憋了一肚子的火,奈何范蠡太能说,一番卑作言辞,让越王火气全消,最终在吴国太宰伯起的帮助下保住了性命。但也确确实实的遭受了百般凌辱,在含羞蒙辱的日子里,范蠡朝夕相伴,寸步不离。吴王患病,范蠡献计说:“大王应该请求去看一下吴王,得见时,要求尝一下吴王的屎尿,看一下颜色,然后就拜贺说,吴王不会死,不久就可痊愈。日后吴王病好后已然就会相信你了”。越王虽觉得心里不爽,但想想觉得有道理,边依次照作。果然吴王病好后不久赦越王勾践离吴归越。

图片发自App

越王归国后,不忘会稽之耻,将国都迁往会稽,命范蠡造新都城,并到处宣扬:“我臣服吴国,不能阻塞通往吴国的进贡纳献的道路”。至此,吴王夫差完全的相信了勾践。此策也为范蠡所想。

勾践归国后多次要兴兵伐吴,都被范蠡阻拦,范蠡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均至才是伐吴的好时机。

前482年,越军兵分两路,兴师伐吴,征战中吴过太子被乱箭射死。吴王夫差闻听,求勾践赦免吴国,范蠡认为,吴国灭亡时机未到,因此勾践赦吴班师。前477年,越军在此伐吴,最终越军围困吴国都城姑苏。围而不战,仅达三年之久。后夫差求和,勾践不忍,有意准降,范蠡见状说到,大王昔日受会稽之辱,隐忍负重20年,难道忘了为的是什么吗?一旦捐弃前功,伐柯者就在眼前!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不久越军攻入姑苏,吴国灭亡,夫差拔剑自刎。

灭吴后,越国横行与江淮之间,称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天下的强国。范蠡官封上将军。

图片发自App

然而范蠡和勾践朝夕相处了20多年,自知勾践“可与同患,难以处安”,于是在征战途中,经五湖时像越王辞行,说“君王好自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最终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一时不知去向。还曾告诫文种随他一起走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书,心有所动,但未能果断离去。不久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文种自裁。

范蠡沿海路到达齐国,自称“鸱夷子皮”居与沿海一代,从事农业生产,其很懂农业知识,有辛勤劳作不久边富庶一方。齐王见其善于营生发家,要任他为相,范蠡接此职务不久后有辞官,再次迁移,后居住到陶。

图片发自App

范蠡看重这里是从事商业的好地方,于是因地制宜,出了“父子耕畜”外,还开始经商,范蠡师从计然,尽得其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说“范蠡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居,与时逐而不责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至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图片发自App

这段话表明陶朱公经商致富之道,主要是善于择地,择人,择时。总结出了择时与择人,择地相结合的致富术。更可贵的是。他能在经商成为巨富后用所得救济贫困人。因而他既是商人之祖,也是商人的典范。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臣、商人范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