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产品角度如何看待AI?

从决定转型AI至今有一段时间了,是时候写一篇文章做下输出、总结了。

先说转型思路

1、因为之前有搜索广告相关经验,首先重温、复习了广告策略相关知识,重点看了《计算广告》、《这就是搜索引擎》这两本书

2、结合产品工作中的数据分析经验,重温大数据相关书籍,包括《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我是看了才知道吴军老师这本书主要是写大数据,个人认为是讲大数据最到位的)、《大数据》、《大数据主义》

3、AI通识型书籍,了解AI前世今生,当前主要应用领域与核心场景,展望AI未来前景。主要是看书(李开复、李彦宏、周鸿祎写的三本,《奇点临近》),其次是看行业报告、白皮书、线下大型活动报道、资讯报道、公众号等。

4、基于第3点基础上,选定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NLP+智能推荐,这也是我目前进行到的阶段。看过《推荐系统实践》,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目前的计划是进一步系统学习NLP的核心技术与算法模型,然后全面了解个性化推荐在各大内容型产品中的应用现状,年后转型内容产品推荐策略PM。

谈下我眼中的AI

在我看来,AI的核心词是智能,AI的核心属性是工具。我个人将AI看做一个函数,输入数据,进行映射,得出结果。

长远看,可以把AI划分为3大发展阶段:感知智能、认知智能、通用智能。目前还处在感知智能阶段,也就是让AI具备看、听、说等各种人类的感官能力。

虽然眼下AI的核心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B端、ZF。但长远看,AI将会赋能更广泛的C端产品,从而更好满足C端用户需求,大幅提升C端用户体验。先B后C的核心原因是AI的C端落地需要探索应用场景、以及基于高成本投入下的商业模式探索,或者说降低投入成本后才可大规模应用。

AI的类型划分

我将AI从技术原理划分为以下两大类别:

1、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模型。这是上一代的AI技术,是相对白盒的处理模型,是可分析和解释的算法。典型算法如逻辑回归、K-means、SVM。

2、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这是新一代衍生出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多层函数来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从而实现仿生学的智能。内部处理原理是相对黑盒的,而且要靠海量数据来训练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典型算法如CNN、RNN。

二者并非割裂状态,而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但长远来看,一定会有纯黑盒、自动化进化的AI技术模型来取代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AI在C端应用场景

大胆预测与幻想下AI在C端的应用场景:

1、拍照与图像领域,各种美颜算法自不必说,各种滤镜、小饰品,以及20年后的自己、二十年前的自己,最美军装照之类,总之能落地的点太多了。

2、语音交互,将会使私人助理式AI取代、融合大多数APP,比如查天气、订日程、点外卖、管理智能家电等等,理想形态是钢铁侠的管家式存在。

3、汽车将更加智能,比如车子能自动驾驶了,这是可预见的未来。

4、家电将更加智能,比如天热快到家,空调自动在到家前5分钟打开并设置好自己喜好的温度,

5、手机将更加智能,比如手机会基于用户所处场景状态、位置等信息,智能管理后台进程与内存,智能节省电量。

6、儿童私人专属AI出现,如铁臂阿童木,陪伴儿童成长。

总结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说对AI不能过于乐观。其实大数据也好、AI也好,都更像是一种信仰,一种对科学和科技的信仰,这种信仰对我来说深入骨髓。

往往在新东西出来时,持悲观情绪的人,最终结局是可能汤都喝不到,请尽情拥抱和享受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吧,也请保持快速进化,毕竟AI也开始抢部分人类的饭碗了。

(最近过忙,文章创作时间被压缩至2个小时,望读者海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产品角度如何看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