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不偏科了

        泥鳅以前只是数学好一点,每一学期结束后基本可以90分以上,还可以获得一个单优奖。为了改进老师说的偏科问题,泥鳅在语文上用心了一些,越是小学后期,对语文的感情更深,突然就开窍了。

        之所以对学习有了感情,是因为学习满足了泥鳅一些心理需要。一次语文课堂,老师为了检验同学的作业情况,抽查昨日的古诗翻译家庭作业。前桌的女同学没有翻译,心理有点慌,她转过身来,希望泥鳅能够帮助她。“好吧,我舍身取义,”泥鳅说。然后老师抽到了前桌的女同学回答,她按照泥鳅的书写,照着读,老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古诗翻译讲究一要准确,二有美感,满足两个条件是可以过关的。泥鳅把作业给前桌时,心理其实有一点点担心:“老师不会又抽我回答吧!如果真的连续抽问,前桌本子给我也来不及,而且就算有机会给我,我怎么回答呢?继续照着读,内容不就重复了,不是明显抄袭么?”抄袭,是个大问题。要是前桌回答抄袭我的,我不但没能帮助她,反而老师要加重对她的处罚。如果回答我抄袭她的,是我帮助了她,最后受罚的还是我,反而想不通呢?

        正在考虑时,老师果然下一个抽泥鳅回答,好似刁难一般。泥鳅先是一慌,看看前桌女同学的脸也在紧张,看来是完了。不过泥鳅急中生智,他凭借回忆,让古诗骨干准确度不变,然后把第一次的直译升级成第二次的意译,对翻译内容进行补充、修饰、丰满,这样就可以区别和第一次作业的不同。当泥鳅凭记忆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老师尽然说:“回答地不错,比前桌同学回答要好一点。”泥鳅心理感觉意外:“明明就是一人做的,还有更好的么?”不过,老师没有发现他们作弊还是很高兴的,同学二人渡过了难关,泥鳅还意外获得表扬。

        还让泥鳅开心的事情是能够解出老师都觉得难的数学题。一次班级遇到了一道大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全班都没有算出答案,老师也不清楚解题思路。老师说:“你们算一下,谁算出来了给我说答案。”开始满教室一片沉默,老师也在讲台思考。泥鳅此刻专心算题,发现这道题的确有些灵活,需要多转几个弯,最后算出答案。他抬头一看,发现班级其他同学,还有老师继续在埋头苦算。泥鳅举手回答:“我算出一个结果了。”老师抬起头怀着不相信的表情看着泥鳅:“答案是多少?”“是34。”老师一看答案对了,继续问:“你怎么算的?”泥鳅讲了下解题思路,老师似乎就豁然开朗了。

        这些学习经历带给了泥鳅快乐和自信。让他在苦难的童年里得到了一丝慰籍。泥鳅再也不偏科了,还有一段时间就是小学结业考试,泥鳅满心期待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五章 不偏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