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的中秋节

咋又到中秋节了呢?

之前,基本上传统节日都是为老妈过的;现在,没了她,节日失去了意义。

回头看看,从记忆里搜出些片段。

大概是五六岁吧,那时的孩子还没有很多作业,世界上也没有很多坏人,小孩子可以成群的满街疯跑。拿着老滕给的月饼,和小伙伴们比谁的月饼大,有一个大点的孩子说,“天黑以后,你在月饼中间挖一个孔,对着月亮看,可以看到吴刚砍树,还有嫦娥和小白兔呢!”忍住嘴馋,保持月饼的完整,飞跑回家,找工具,怎么挖这个孔呢?那时老孟不在家,印象里老滕好象生病了。自已转到厨房,找到那种铝制的汤匙,用柄一点点挖了洞,又举起来比照着灯泡看下效果,嗯 ,还不错。小心翼翼地托着,去找小伙伴,一起等月亮。等呀等,月亮出来了; 望呀望呀...大大的暖暖的月亮,对着月亮举起我有孔的月饼,只有黄黄的的光上面隐约的山,找呀找,没有吴刚没有嫦娥姐姐没有小白兔,没有呀没有!大孩子还在指导我们一群小屁孩儿,“往下方看呀,右边那不是兔子吗?上面不是嫦娥吧?”“哼,骗人,再也不相信你了,没有没有没有!”

人生第一次重大期望破灭。


上大学那一年,刚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老滕。到南方城市的新鲜感 ,学校举办中秋晚会的热闹,丝毫没有减低我对家的想念。虽然离家前,处于青春期的我,与老滕的关系十分紧张,对于远离家充满期待和雀跃。但那个中秋节,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盯着高高挂在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想家,想老滕......。那轮小小的、冷冷的月亮,基本是我后来对月亮的印象。

世界上有一种物种叫“外甥”

这小子是农历八月十六出生的。so,那之后的中秋节基本约等于小子的生日。他小的时候,要费尽心思选一样他能喜欢的礼物;他长大离开家后,就变成了微信上的问候。有时,会静静地等到24:00,24:01分要发出我的祝福,只是想让他知道,他的姨妈记着这一天,他对姨妈很重要。


中国人的节日,大多和吃相关。当物质极大丰富以后,节日的气氛就越来越淡。赏月、拜月,应该是少数人的活动了。有点羡慕日本人,他们有“观月宴”,神庙里有“祭月”赏月晚会。和人群相关,有精神生活交流的节日才有意思。

今年的上海,还没闻到桂花香;被清理过的街道,少了很多制作“鲜肉月饼”的小店,又少了很多月饼香;一会儿做做功课,去哪呢?怎么过个有点滋味的中秋节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在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