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书里】四阶·《孔子传》第一周周记

四阶缘起:始于终南山,再续终南山。

汇贤书院

2014年3月,在十多位愿意精进的同修共同努力之下,【大学心法】南宁研习会创立了。六年多时间,从一开始的三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二百六十多人,从一开始的单一禅坐打卡,到现在促进精进健康幸福生活的系统打卡模式;从一开始的“独乐乐”,到现在融洽团结气氛的小组及组与组之间的联合……然两月一次的初级班,数月一期的中级班,课程之间仅靠研习会打卡维系修学质量是不够的,而书院每周的活动也无法顾及更广大的同修……如何支持更多人,特别是已经愿意在研习会自律用功的同修们在修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其实首先是关乎我自己如何保持持续的进步。)2019年8月,终南山汇贤书院第六期中级班第四天,用功之余,脑中跳出一念——读书会!这一念更在后面几天的用功中愈来愈强烈,并做了详细的规划……

【题外话】浸泡在大学心法的8年,让我逐渐学会了跟随“心”去做事,也便少走了许多弯路。工作、生活、包括孩子教育中,往往面临许多的抉择,你无法区分究竟是习气做的主呢?还是心的决定。而当静下来,真相自然就显露在了眼前,……相信“静能生慧”,也相信“再好的大脑也没办法思考心”。在中级班,严谨的环境,强大的共修场,让“心之流”自然流动……当念念都在如何让自己有智慧和慈悲,去支持更多生命走在修身齐家,自在圆满的路上,自然而然就会迸发出想法/点子/办法/规划……并且还能反复检视可行性。如果一个想法起来了,再想就没有了或变了,这件事就断不能做;也或者怎么也没想法,说明时机未到,本来就不是做事的时候……

【书里】之初,生搬借鉴了某读书会的一些做法。也采用了三本书一个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和量。

第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孩子十四岁了,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育儿的工具书。读之时看似有用的种种技法,放下书一个月后几乎全部失忆。对人刻意所为的技巧是难以持久的!

第二本书《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技巧》,当下电子化的时代,书中的许多方法仍在帮助我规整梳理,有效应用时间。

第三本书《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这是一本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振奋精神的书,正逢国庆70周年,那段时间,【书里】是满盈的“又红又专”。

【书里】一阶三本书读下来,开始对读书会的规则产生了改革的想法。为什么而读书?是几十人的自娱自乐吗?是简单的读书量的积累吗?是锻炼写作能力吗?……一切的【输入】要通过【输出】去按收获的确认键,也就是【大学心法】助教团《心法》——人不是因为有力量了才去支持别人,而是通过支持别人而才有力量!

于是,一阶结束,开启了第一次公益读书会……

三个阶段读书下来,一些书友反馈“读累了”,一些曾经如此热情并写出高质量周记的书友没在坚持,而也有一些书友询问下一阶什么时候开始……我有过一度的犹豫,【书里】的做法是助人还是包袱?她动了人的哪些“奶酪”?…下一阶段如何能更好地持续?

既然【书里】始于终南山,那便再到终南山中级班去续写【书里】的今生吧。

汇贤书院第八期中级班里反复推敲:

(一)【书里】必须延续,并且恰好充实了研习会的“研学”部分;

(二)经过8年的累积,南宁书院开始也应该有能力做公益了。南宁52期初级班,100多个娃,让我看到现在太多的家庭“生病”了,为那些迷茫、颓堕的孩子感到痛惜。家庭是孩子们做人的根,抓教育要从家长抓起!以《治家格言》为桥,推广建设家庭文化,正好发挥研习会的优势,是利己利人的输出之道。三年,2000个家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通过【书里】,以【大学心法】为基,培育南宁书院后备师资队伍,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士有一个输出的平台,去利益更广泛的社群。

回顾【书里】诞生的这一年,是蹒跚学步的一年,于我,也是收获的一年。

什么是“笃定”?不是你看到这件事情对了,你才去做,而是你坚信因为你坚持去做了,这个事就对了。

在【书里】,养成“读书→输出”的习惯,比读什么书更重要。知识不会产生力量,是一群人,心一致行动一致,同频共振,志同道合产生的力量!是简单、重复、坚持产生的力量!

感谢一路坚持同行的你我他!

感谢用各种方式启发推动【书里】去改变去前进的曾经的所有书友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