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方案》读书笔记-5

第九章 空虚和意义感

有一种病叫做“没有感觉症”。有一位读者来信说,自己日子过得都挺好,但是她总是对自己不太满足。作者给出的建议是,“要让一潭死水活起来,需要源源不断的把活水引进来。让自己的生命活起来,就需要在生命里发生点什么,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印刻在我们头脑中的大喜大悲的经历和体验,而不是臆想的关于生命意义的答案,才是真正让生命有质感的东西。”作者提到说,完整的人应该包括三部分:兽性,人性和神性。兽性是原始的,带来欲望的感受;神性是创造的、投入的利他行为;而人性是为了社会的运转而产生的循规蹈矩、精明计算的方式。读者觉得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作者建议她可以制造点问题出来。去做各种以前不敢做、也不想做的事情,在折腾完之后,才会真的得到想要的。有人从小到大,凡事顺利,避开了生活的麻烦,但是也避开了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读到这句话,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小孩子要去玩水、玩泥巴,大人立马制止孩子,告诉他不要弄脏自己。想到了父母指着那些跑来跑去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要乖一点、要好好读书。我们从小被放在一个水晶球里,外表看似晶莹剔透,实际上却受不了任何冲击。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生活的麻烦,却不知道自己还错过了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另一位读者来信说了自己的人生平平淡淡。作者提到这封信不多不少,刚好九百个字,这份信恰到好处。他想象读者的为人,应该从来都是礼貌得体,不会在别人面前太失落,也不会高兴得忘乎所以,估计从未情绪失控过。在关系中他也不疏远,也不越界,所有的情绪和行为都符合情景和别人期待。既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正如他所描述的,都是顺顺利利的。但如果没有经历很多麻烦,也不会体会到恐惧。如果没有恐惧,那么也就不知道,在恐惧的背后自己的渴望是什么。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故事,人生的意义附着在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中。我们先要有欲望,然后才会有挫折,接着才会在艰难的选择中发现自己是谁。所有意义,是我们在对苦难的应对中发展出来的。如果一切都嫌麻烦,虽然凡事顺利了,但是回忆起来,过去也是一片空白。

还有一位读者来信,说自己找不到活下去的目的。作者回信说:真实的生活是人生意义的土壤,当我们跟真实生活失去联系时,哪怕再高深的哲学,也无法帮助我们领会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应该来自对生活的提炼和总结,如果连生活都没有了,又何来意义呢?我觉得任何一种有用的哲学都应该教导我们,自在投入的生活,既不被生活教条所困,也不从生活中逃离。说人生没有意义,可能包含三重含义,1)从本质上讲,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整个社会文化的运行,其本质都是为了创造人生存所必需的意义感,避免人直接面对存在的虚无。2)生命的意义是人自己赋予的。3)思考人生意义这样抽象又无聊的问题做什么。不如好好活着,做好自己的事情。作者提到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认为,意义的本质在于联结。这种联结不仅包括个体与群体的联结,也包括时间序列中此刻与过去或未来的联结。当个人感觉到自己和未来、和他人、和更大世界有联系时,感觉到自己是更宏大而有序的整体的一部分时,我们就会产生意义感。

第十章 结束与开始

在《转变》一书中,作者认为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有时候我们的生活无法完成转变,进入下一个阶段,是因为在结束这个阶段就被卡住了。怎么判断一件事在某人心里是否真的结束了呢?作者有两个标准:第一,看我们是否还有欲望去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人经历了挫折以后,可能更加的积极,但是也会有人不想做任何的追求。第二,他是否还在期待弥补损失。如果有人还无法放弃曾经的损失,期待弥补,那么它就没有真的结束。我们文化总是倡导,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但作者认为很多时候,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结束是很艰难的,因为结束总是包含了失去,我们在结束中失去的都是一部分旧的自我,他像是我们身上的一部分死去了。但是,自然也是以这种方式循环。没有经历结束的循环,也不会有新的自己。该怎么结束呢?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去固执的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出来。哪怕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个未来,生活就在这个循环中滚滚前进。

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分享了自己从浙大辞职之后的经历。作者认为自己的人生隐喻是一个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奥德修斯是一位古希腊英雄,他打赢了特洛伊战争,带着一帮战士回家。没想到,三周的路途变成了十年的旅程。他发现,一路上他遭遇了许多未知的麻烦,导致原有的一切都慢慢的失去。到最后,他抱着一个木头逃生,回到了家里。他被剥夺了一切,只剩下他自己。想到大卫哀悼扫罗父子的哀歌:大英雄何竟死亡。作者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成为一个不断扩展自己心理舒适区、克服障碍、获得成功的故事。但是,现在的他是另外一个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一个从失去中得到的故事,一个在迷茫中沉静的故事,一个逐渐发现真实自我的故事。真实的自我,也许没幻想中的那么好,但是让人踏实。如果我的才能只够支持我做一些简单的事,那就做他,一直做他,只要它有价值。

成为自己意味着什么?作者分享了在浙大的最后一节课所做的演讲。其中他提到:他需要辞职,是因为当他屈服于办公室的蝇营狗苟时,他会在课堂上心虚,在文章里心虚。他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跟学生所讲的一切东西。现在他可以说,当他说要听从自己内心声音的时候,他说要不断走出心理舒适区的时候,他说选择难是因为不懂舍弃的时候,他说自由的心很可贵的时候,它是真的!他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成功,但是至少他在一条容易和一条难的路之间,选择了一条难的路,只因为它自由。这条路未必好走,他可以先走一走。他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但有趣是用来对抗世俗的琐碎和无聊的。所以,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总要做不一样的选择,付出一些世俗的代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方案》读书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