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0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0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往昔哀公问政。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没有别的,只是效法祖先而已。以前文王、武王以圣人为君,又有周公、召公诸臣为之辅佐,当时所行的政事,根据古代的事情来比照今天的情况,万世没有弊端,现在都分布陈列在方策中,比如《周官》、《周礼》等书,就如昭昭的日月,遵循着它去做,就不会很难。有治理的方法,必有治理的人,假使现在,在上有励精图治的像文王武王之君,在下有实心做事的像周公召公之臣,则纲纪法度粲然具备并得以实施,文武之治的盛世可再次出现。不然,没有治理的人则没有治理的法,其人既死亡,其政事也随之

灭息,方策里面所记载的只剩下文字!所以,人之为道,对于政治要敏捷迅速,元首和辅佐的大臣,要一心一德,兴利除弊,收获成功是非常容易的。犹如地之为道,植树是最敏捷迅速的,当土脉动时,万物就会滋生,而何况如文王武王之政呢!显谟承列,尽善尽美,朝发夕效,尤其敏捷迅速。就如草中的蒲苇,相比其他植物,其生长尤为容易。”

可见政治举措并不难,人是最关键的,君臣一起奋发图志,而说文武之政不会重来,是不会这样的。

张居正讲:哀公,是鲁国之君。方,是木版。简,是竹简。古时无纸,有事只写在木版竹简上,所以叫做方策。哀公问于孔子说:“人君为政的道理该如何?”孔子对说:“君想要行使政事,不用向远处去求,只要效法祖先就可以。比如我周文王周武王,是开国的圣君,那时又有周公、召公诸贤臣辅佐,所行的政事都是酌古准今,尽善尽美的。如今布列于木版竹简之中,比如《周官》《立政》诸书,以及《周礼》所记载,纲纪法度,固然是班班可以考据的。只是那一时的君臣,今已不存在了。假使当今之时,在上有文武这样的君,在下有周公召公这样的臣,则当时立下的政事,如今件件都可举行,而文武之治,也可于今日重现。若是没有那样的君臣,则那政事便都灭息了。”记载于方策上的,不过就是陈迹而已,法岂能自己实行呢?可见树立政事并不难,得人为贵,上有励精求治之主,下有实心做事之臣,则立纲陈纪,修废举坠,只在反掌之间而已。不然虽然有良法美意,譬如有车而无人去推挽,车岂能自己行走?想要图治者,所行留意。

人,指君臣说。敏,是快速的意思。树,是栽植。蒲卢,是蒲苇,草之最易生者。孔子是说:“上有明君,下有良臣,便是得人。这人的道理,最能敏政。君臣一德,上下一心,一整饬间,而废者即兴,坠者即举,一修为间,而近处的没有不服的,远处的没有不从的,可以大明作之功,可以收综核之效,何等的快速。就似那地的道理一般,土脉所滋,凡有所栽植的,随植随长,没有不快速的。人能敏政,则只要得其人,则可以行政。而何况这文武之政,是圣人所行过的,合乎人情,宜于土俗,尽善尽美,至精至备,又是最易行的,就似那草中蒲苇一般,比之他物,尤其容易生长。”人道既然能敏政,而王政又甚如此易行,倘若得人来举措,对于为治有何难呢?

朱子讲:哀公,鲁君,名蒋。方,版也。策,简也。息,犹灭也。有是君,有是臣,则有是政。O敏,速也。蒲卢,沈括以为是蒲苇。以人立政,犹如以地种树,其成迅速,而蒲苇又是容易生长之物,其成尤其迅速。言人存政举,其易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