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浒传》,想到梁山108好汉,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想到的就是“替天行道”,是劫富济贫,是快意恩仇,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江湖义气。
其实很多人根本没仔细读过《水浒传》原著,梁山的故事《水浒》的江湖不过是他们根据自己所看电视剧、听来的街头巷尾的故事拼凑起来的,而且,当人们想到《水浒传》想到梁山的时候,已经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列入了“贫”的那一类。
试想,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商人,挣了点钱,整喜滋滋地吃着火锅唱着歌走在返乡的路上,突然就被劫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民,通过辛勤劳动积攒了一点家业。不幸恰好家附近有座山,山上有几个聚集了三五千小喽啰的山大王,隔三岔五就下来“借粮”……你是否还会欣赏所谓“好汉”?
其实,纵观整部《水浒传》,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劫富”和“济贫”是需要分开论的。有人济过贫,却很少劫富,比如鲁智深,他和史进一块儿劫过崔道成、丘小乙,劫过李忠、周通,但从来没有劫过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有人一直在劫富,但从来没见济贫,比如“智取”了生辰纲的那一伙,以及水浒世界的大多数“好汉”们。
而“好汉”二字和“万夫不当之勇”在《水浒传》中也是极具水分的,大概和广东的“靓仔”“靓女”一样。
梁山虽有108将,真正的“好汉”却屈指可数,算下来,大概只有1.75个。
“1个”是鲁智深
从头到尾,鲁智深都在主动行侠仗义。作为小种经略相公手下的提辖官,他有本领,为人耿直,遇到小种这样的领导,原本是有着大好前途的。可是他为了帮助金翠莲,误杀了郑屠,军官做不成了,亡命天涯,继而出家为僧。
因为不守清规戒律,五台山是呆不住了,长老安排他去大相国寺某个差事。路上,他还捎带着教训了一下强抢民女的周通,除掉了崔道成丘小乙两个恶霸。
在相国寺,看守菜园子这份差使也还不错。但为了林冲,他和尚也做得不安宁了,转而落草。
鲁智深说自己“平生不修善果,只知杀人放火”,殊不知,在他身上,“杀”就是修的最大的善果,他杀的是恶人,放的是正义的火。
所以最终,这个只知杀人放火的胖大和尚圆寂成佛。
“0.5个”是武松
武松的一生大多时候都处于被动之中,他的侠义行为都是间接的。打虎,是为了自保,但间接救了无数过往客商的性命;杀西门庆,是为兄报仇,但间接除了一霸。
中期的武松曾一度迷失在尘世的迷雾中。因为受了施恩的恩惠和张都监的假意欣赏,他先后做了他们的工具人,直到落入陷阱。
从飞云浦逃得性命的武松彻底魔化,世间再无天人打虎英雄,只剩下天伤星。
所以武松只能算半个英雄。故事的结尾,武松失去了那只打虎杀人的右臂,也被斩断了魔性,心中大彻大悟,最终青灯古佛,寿至80善终。
剩下的“0.25个”是石秀
石秀绰号“拼命三郎”,但他的拼命多半时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在街头,看到小混混欺负杨雄,他抄起扁担就上。
救卢俊义劫法场,他一个人就敢虚张声势大喊“梁山好汉全伙在此”。
最宝贵的一点,在以“做买卖消折了本钱就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主流价值观的水浒世界,石秀是一个另类,他做生意亏了居然没有凭自己一身武艺去上山当强盗,而是上山砍柴卖,就冲这点,称他一声“好汉”绝不为过。
然而在处理杨雄和潘巧云的事上,石秀似乎管得有些越界了。加之在某些说法中“石秀是小武松”的说法,这里只算他四分之一个好汉。
诸君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