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女儿去海滨公园的沙池玩耍,突然听到一位男士的吼声,紧接着听到一个小男孩的哭声。循声望去,原来是小男孩调皮一直在扬沙,爸爸在说教几次仍不听之后发火大骂。小男孩可能被吼声吓到,也可能觉得周边人太多没了面子,站在那儿哇哇大哭。爸爸大声骂完似乎还不解气,顺手往他屁股拍了两巴掌,孩子哭得更大声了。在他们周边的父母见势都赶紧把自家孩子带离。我女儿也听到了吼声,小声的和我说了一句:“小哥哥的爸爸好凶啊。”是的,真的是好凶,连我们周边的大人都被吓到心砰砰跳,更何况小孩子。
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场景很常见。父母因为一些事情冲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则在一旁哭哭啼啼。上周末,我也曾因为女儿不肯睡觉担心她第二天起不来参加涂鸦课而对她大声吼骂,把她骂哭了,估计受到惊吓太大那天夜里两次哭着醒来喊妈妈。想到这儿不禁汗颜,我那时也一定和这位爸爸一样怒目圆睁,是孩子眼中可怕的“恶魔”吧。其实骂完她我也不好受,她哭着睡着了,我也躲在被子里哭了。吼骂只是能一时“震慑”到她,但其实并不能马上改变她晚睡的习惯。我怒火冲冲的向她发泄了一时的情绪,事后又愧疚的自我消化了很久很久。我知道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知道我应该为此做出改变。可是该怎么做呢?
美国的罗娜.雷纳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给我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父母可能都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在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大多数人对未来的憧憬都是说“我肯定会给孩子一个愉快自由的童年。做一个有爱又温柔的母亲/父亲。”可是,等到真正成为父母的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想象,会因为各种原因对孩子大吼大叫,看到孩子梨花带雨的脸庞,又开始自责懊悔。这到底为什么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么改变呢?
下面我将结合《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中的内容及生活中的实际,对父母吼叫的行为进行分析,以及对减少吼叫行为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同时,也将对本书的部分观点加以补充。
01 吼叫带来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些孩子将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轮流参与和通理心”
我们家有一直宠物小狗,女儿很喜欢它每天都喜欢去逗它,有一天她俩在玩的时候狗狗没有听从她的指令,女儿突然很生气朝着狗狗大吼一声。那个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新。女儿朝宠物狗吼骂的样子仿佛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我对她怒吼的模样。都说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小孩都看在眼里,还会模仿。当她学到了父母爱吼叫的行为模式,这将影响日后孩子的性格及社交。
“吼叫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些行为,只是表达了你的负面情绪。”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的内心是很渴望父母的认同和肯定的。有时可能是父母工作的忙碌忽视了她们,所以他们会故意制造出一些麻烦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但当您没有辨别出他们的“诡计”,没有理解他们最真实的需求,而对他们莫名其妙的行为无端指责的话,会导致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更有甚者,孩子和父母沟通的心门会渐渐关闭,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家庭中积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前几年我所住的小区,有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因为母亲对他学业的指责,和母亲一顿争吵过后冲到阳台从21楼的家中跳下。其母亲在目睹其跳楼的画面后无法忍受心中的悲痛,几分钟后也从家长跳下。一个作业,一场争吵,导致一个家庭母子双亡的悲剧。现在类似的新闻很多,如果您注意观察,经常会看到X地学生因为家长的指责、老师的指责而选择跳楼的悲剧。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当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身体和心理、激素的一些变化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迷茫,这个时期他们是敏感和脆弱的,需要父母和老师正向的帮助。如果父母经常性的对孩子吼叫,会导致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出现更加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不是有句俗话说的吗,人在生气的时候智商为零。当你在怒火冲冲的时候,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说出很多不理智的话。比如说,一会孩子要参加期末考试,但是他还在家里磨磨蹭蹭的吃早餐。此刻你朝他大吼,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分散他的注意力。而你也因为怒火攻心,不仅胸口闷得慌,事后还得需要时间来自我消化一下负面的情绪,需要花时间修复孩子的关系。这么看来,吼叫对于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02 引发吼叫的原因
虽然吼叫对于孩子,对于自己的影响这么大,但是你也不要太过于自责,而且你已经意识到这个行为模式的不好,并且想要改变它,说明你是积极主动型的父母,那就是好的开始。生气是人类众多情绪中的一种,不必苛责自己压抑自己的情绪。只是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控制好自己“行为”,将“情绪”和“行为”分离,在我们生气的时候控制好自己的,别对孩子做出会伤害他们伤害自己的过激行为。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想要改变这种行为,我们首先得找到引发自己吼叫的原因。
一是表面的原因
你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自己,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触发点。下面列举几点计较常见的情绪开关:
1)来自外部的刺激
比如:孩子没有按时做作业、不睡觉、无缘无故发脾气、不听大人的指挥、说谎、不好好吃饭等等;
2)来自自身内部的刺激
比如:心情烦躁、疲倦、焦虑、伤心、睡眠不够等等;
3)来自其他的刺激
比如:在做忙乱的时候,看到先生没有帮忙分摊家务;家里的老人又没有原则的给孩子喂饭;月经来临前的激素波动等等。
找一个时间,记录一下会引起自己发怒的情绪,在下一次类似的状态下,刻意提醒自己要注意。以上都是来自外界影响、自身情绪等一些表面的原因,仔细探究你还会发现更深层的原因。
二是深层的原因
1)来自原生家庭
之前说了,孩子会受到父母行为模式的影响。回忆一下您自己的原生家庭,你自己的小时候是否也经常受到来自父母的责骂?如果您的父母也是经常对你大吼大叫,你现在的行为也许就是受到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2)来自天生性格特质
人有的性格特质是天生的。如果你的家族或者朋友中有双胞胎,你可以观察一下。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时间生出来的孩子,性格会不一样。这些都是天生的。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比较敏感,有些人比较粗线条。当你和你的孩子在某些性格特质上相反的时候,就容易会有冲突。
03 要如何才能改变
找到原因了,改变就容易得多了。作者提供了一些改变的策略供我们参考。
1)不打无准备的仗:认识自己,观察记录自己的情绪、特质
作者建议使用一个叫做“追踪法”的工具,即建立一个行为追踪表,在你生气的时候,记录下触发你生气的原因、生气后的行为、你的反应、孩子对你行为的反应、你和孩子的气质特质等等;记录好这些数据并做好分析,清晰的了解自己、了解孩子。
2)对症下药:努力改变吼叫的行为习惯
作者提供了一个叫做“ABCDE法则”的工具,供大家修炼改变,即当你感受到自己发怒的时候,先自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现在感觉如何?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然后调整自己的呼吸,放松自己的情绪,等到感受到自己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开始和孩子沟通;沟通的时候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尽最大的努力理解孩子。
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过程也许很难,但是请在冷静的时候想清楚你的初心,你管教孩子的初心。
我很喜欢书里作者的一句话就是“记住,你是孩子的行为榜样,在你管教孩子时,保证亲子关系的质量永远是最重要的”。为人父母十分不易,让我们努力修炼,做一位情绪稳定的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