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拒做月光族,训练大脑花钱的优先级别

本文首发于公粽豪:OUOUOU先森

什么叫"越花越有钱"投资法?

预算做任何事(包括投资),跟大脑判别事情的“优先级”有关。

透过问句方式找到答案和方法,财务规划往开源节流方向前进。

少买零售价格的东西,找出优惠和折扣利多,建立好的花钱习惯。

月光族指着每个月赚的钱都用光或花光,而且不进行任何储蓄或投资。

拒做月光族,训练大脑优先级

另外,你应该很少看到每天喊着没钱的小资男女,真的因为缺钱而跑去睡桥下或吃的太糟糕。

薪水拿来支付食物、穿着、房租、玩乐,听起来都很合理。但一说起“投资”,大家就会喜欢喊着一样的口号:“没有钱,哪来的投资理财啊?”

妙的是你会发现,再怎么没钱,大家还是能想尽办法“挤出钱”,花在一些月支出上面。

在这里我们并非讨论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但你会发现,“预算”做任何事(包括投资),只是跟你大脑判别事情的“优先级”有关罢了。

买东西,我们要缴消费税,因为税直接加在商品价格上 所以你买了无感。相同的方法,如果现在我要你做一件事,在领薪水当天,直接把30%薪资当作“资产税”缴到投资帐户里,然后其他剩的70%随你要怎么花钱都可以,你觉得如何?

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是:

等等!这样我每个月的钱根本完全不够用!我怎么可能做的到??”

在这我想大家先来挑战这件事:

如果你的月薪是10K元,每个月先扣除30%当“资产税”缴掉 ,这样手上就会只剩下7K,这7K元随你怎么花都行,这些花费包括了你的固定支出与非固定支出。

这样进行两三个月,你觉得可以适应这样的消费生活吗?

利用问句来做财务规划的思考逻辑

单身的喊钱不够花,结了婚的喊生活过不下去 但是,是真的“过不下去”?还是因为优先级改变了?还是因为你不习惯,或没认真想办法透过改变“消费习惯”而达标呢?

所有的财务规划思考逻辑,一定都是往节流与开源发展,我们来透过问句的方式思考:

Q 一个月赚10K不够,我如何在自己目前工作或事业上,在一年以后能增加30%的收入?

Q&Q 我现在可以做哪三件事来往这个目标发展?

A 分析目前工作职位,如何的表现能提高加薪或年终。

B 如果目前的职位,提高加薪与年终空间不大,分析自己能如何进修(如转换跑道、考证照、学销售技巧等)来提高自己的价值。

C 下班后的时间,我可以做什么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例如上网研究如何写公众号、做视频号、读10本关于财商相关的书等等。

Q 我如何能减少30%的开支,但是依然维持一样的生活质量?

Q&Q 我现在可以做哪三件事来往这个目标发展?

A 喜欢喝星巴克?先加入星巴克会员累积星点数,此外,每个月都有买一送一活动,也可跟同事朋友一起合买或代买(自己的那杯免费)。

B 喜欢看电影?申办具有电影票优惠的信用卡,或者在家看线上付费的院线片,以及免费又高画质的电影。

C 喜欢到处品尝美食?透过团购/买劵/累积点数的习惯,让自己享受一样的玩乐品质,却支付低于零售价的价格。

不要习惯零售价格,要找到优惠和折扣才花费

以上讲的都不是什么新观念,但却常常被忽略或知道却懒得做,因为觉得又没省多少钱,并且怕麻烦。

但其实这都只是花钱习惯的养成, 各大企业也都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所以都专门研究消费者的花钱习惯,借此让你用他们所订制出来的价格消费。

所以绝对不要“习惯”去接受任何吃喝玩乐的零售价格,因为这都是企业喊出来的数字!甚至企业商家跟各大会员平台合作所推出折扣与利多方案,都是倒是我们需要去建立好习惯利用的。

企业成本和零售价格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如何让自己消费低于零售的10至30%的数字,自然就能将自己的月收入30%当作“资产税”第一优先级“上缴”,但几乎不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品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工人拒做月光族,训练大脑花钱的优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