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研发流水式作业的职业危害

参与多年的敏捷研发项目,发现很多敏捷项目组的dev,BA,QA都在工作3年之后开始抱怨,“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定位。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 dev做不了BA,BA也做不了dev。
一个人都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好事,总比好过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自己的专长做深,做精,才能让之际的职业持续发展。

讽刺的是,当职业定位过窄的时候,就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想想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自己在流水线旁拧螺丝,你螺丝拧的再好,以后也就只能拧螺丝。敏捷和精益研发管理其实都类似于流水线,dev在每个项目中都开发类似的功能,BA在每个项目中都用同样的方法做需求梳理和分析。也难怪,BA也抱怨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哪里,不管做多就,也就是需求梳理和拆分,这种技能,2年时间足够精通了。在一个强项目的组织结构下,基本上职业发展很容易走到瓶颈。

而强职能弱项目的的结构,则BA,Dev都能在某一个领域内有深入研究和发展,进而成为专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部和研发部的分离,甚至研发部内部的细分也是按照领域来进行的,比如:AI,数据,日志采集,前端,API等等。这种划分方式比较有利于dev的深入研究。

当然,在兼顾员工职业发展的同时,职能型部门的之间的合作就需要流程和制度了。
流程和制度设置不好,就难以产生1+1=2的合力。

因此,强项目制的企业,人员流动大也不足为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敏捷研发流水式作业的职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