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培养有梦想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投资方向

如果说中年人是焦虑的,那么有一半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教育。

“一照镜子我就看到自己脸上写着择校,择校,择校……”37岁的全职妈妈Alice悲叹道。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家里早早就筹备好了对口名初的学区房,只等今年九月就近入学。但仍放心不下,怕孩子初中跟不上,又开始打听培优班,希望能提前学习初中课程。

这样的焦虑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未来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

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我也一直被孩子的教育焦虑夹裹;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常看到学生整日逃课打游戏、一副迷茫无措的样子,替他们未来的发展深感担忧。

作为家长,如何缓解焦虑?作为老师,任何激励学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疫情期间,好友推荐了赵昂老师的新书《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赵老师从事生涯咨询领域多年,从2014年转向青少年生涯教育,迄今六个年头。他从生涯视角为我们找到焦虑的源头,提出用“梦想教育”来充实孩子的灵魂,点亮孩子的人生,所有孩子都可以拥有梦想成真的快乐。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  赵昂  任国荣 著

书中告诉我们,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焦虑,其实是对自身职业发展发展的焦虑。因为对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一方面担心自己被淘汰,一方面又对适应这种快速变化感到无力。当大人把这种担心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时,焦虑会进一步地放大。

在家长的压力传递下,在应试教育的捆绑下,家长和老师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了成绩上,代替孩子规划以后的人生:考哪个大学?找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孩子们被塞进一个又一个别人的“梦想”和“规划”里,失去了拥有自己梦想的能力,对学习也就产生了一些消极反应:没有梦想和远大的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也缺乏相信梦想会实现的自信心。更严重的,孩子可能会患上“空心病”,不知道为什么活,找不到人生意义。

有梦想的孩子会自带马达。

日本“可爱机器人教父”高桥智隆教授,五岁那年,在漫画《铁臂阿童木》中第一次认识到机器人,深深被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迷恋上科技和机械。年少的他就暗下决心:“原来机器人是人造出来的呀,那我以后也要从事这样的职业。”

并且,这个与机器人有关的梦想再也没有改变过。

京都大学毕业后,高桥成立了自己的机器人公司。通过与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即其他四家公司联手,共同开发仿人形机器人,参加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RoboCup比赛,分别在2004-2008年取得五连冠的惊人成绩。

《通往未来之路》中,赵老师提出:梦想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想有就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需要培养、训练,像肌肉一样,使其强化。

梦想力不是某一个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群组能力:构建梦想的能力、实践梦想的能力,以及拓展梦想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梦想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建构梦想,从自我认识的启蒙来,从系统的自我认知来。也就是说,先搞清楚“我是谁”这个问题。当然,不是指外在的身份样貌的认识,而是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在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方面都有哪些独特的特征。探索兴趣,知道自己的热情在哪里;探索能力,拥有了实现梦想的先决条件,也就有了相信梦想会实现的自信心;探索性格,了解和接纳自己,用符合自己我的方式去做;探索价值观,知道自己的长期目标在哪,才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有了建构梦想的能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才有可能有实践梦想的动力。

实践梦想,关键在于实践,而不是实现。也就是说,更多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实践梦想,从规划开始,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行动实践、调整管理、确认结果。整个过程可能会有种种意外,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努力,结果也不完全可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多关注生涯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经过反复练习,成为习惯,不仅实现梦想不再那么难,同时会获得终身受用的收益。

拓展梦想,在实现前一个梦想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去拓展、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进入下一个梦想循环。从成长视角来看,梦想一定会实现,也永远不会实现。因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看,梦想是分阶段的,也分大小,只要有了实践梦想的能力,总有一些梦想会在不同的维度获得成功。同时,因为人是不断成长的,在适合的契机,比如阅读、旅游过程总,见识不同的人和事,又会萌生出新的梦想,所以人都终极梦想用于都不会实现。实现梦想一直在路上。

这本书推荐给老师和父母,目的是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涯教育,建立更全面的教育观,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拥有梦想,培养孩子过好一生的能力。

看完这本书,我就在想: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我需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当我把这个问题拿去问女儿的时候,她问我:“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我现在每天工作按部就班,对未来没有太多期待,甚至会有些抱怨,早就忘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也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梦想。我的疲态和焦虑也无形中传递给了孩子和学生,这又如何谈得上去教育他们拥有梦想呢?

高中时期,我先后经历了两位化学老师,一位才毕业三年的男老师,整日不修边幅,郁郁不得志,甚至经常对我们说:“读完大学也不过如此!”,而另一位女老师,已经近五十岁岁,每天出现在讲台上,打扮精致,讲课到激动处甚至“上串下跳”,我们甚至给她起了一个“猴妈”的外号。这么多年过去,那个男老师早已不知去向,而那个女老师听说后来评上了省特级教师,退休后又被一个私立学校高薪聘请。后来同学聚会,大家都感叹:当老师就要当像“猴妈”这样的老师。

带一个有梦想的孩子,首先要做一个有梦想的家长和老师。

我曾经也有过很多梦想,有些是空想,有些做了一半放弃了。重谈梦想,虽然奢侈,还是那句老话:只要现在开始,再晚也不算晚。记得在一次社群自我介绍时,曾羞羞地说过一嘴“我想当名师”,其实这是一直埋在我内心的一颗种子,我喜欢讲台,喜欢被他人注视、鼓舞的感觉。近几年,在拆书帮等社群学习、讲课就是不断地在尝试和实践。我需要更大胆一点和孩子分享我的梦想,多谈谈我正在做的工作,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状态。

对孩子进行梦想教育,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上、书本中,也不一定要送孩子参加高大上的夏令营才能达到目的。梦想教育在生活中,在每天的对话中,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对父母老师来说,就是抓住这些场景,不断地让得到孩子成长锻炼,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对自身价值有哪些?有哪些经验可以获得?

在假期时,不妨停掉培优班,多带孩子到不同的城市、场馆、组织中去和不同的人接触,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有梦想”不是件搞笑的事,“梦想”是人生的发动机,可以让人认识到一个超出想象的自己。如果一个孩子有梦想,那么他会有比别人更准的目标,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动力。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孩子梦想的引导者。生活处处都是梦想教育的场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梦想的能力,构建梦想、实践梦想、拓展梦想的能力模型帮助牢牢夯实梦想的能力基础,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当然,育儿先育己,我们自身先要做好梦想教育的践行者,怀揣梦想,去实践它、分享它,以身示范,自身的影响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记住,梦想教育是生涯教育的灵魂,越早开始越好,再晚开始也不算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 ‖ 培养有梦想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