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5——血气要平衡的道理

(原文)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解读)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黄帝道:人体最重要的,就是血和气了,现在您却说血偏胜、气偏胜都是虚,那么就没有实了吗?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岐伯说:多余的就叫作实,不足的就叫作虚。因为,气偏胜,血就相对不足,血偏胜,气就相对不足。加之血和气失掉了通常的相互联系,所以就成为虚了。大络和孙络里的血气,那是流注到经脉去的,如果血与气相混杂,那就会变为实了。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如血和气混杂后,循着经络上逆,就会发生大厥的病症,得了大厥病,就会突然昏死过去,如手足还暖和的就能治活,否则就会死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黄帝道:实是从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从什么渠道去的?关于虚实的关键,我希望听你讲一讲这其中的缘故。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岐伯说:阴经和阳经都有输入和会合的腧穴阳经的气血灌注到阴经,阴经的气血充满了,就会流走于他处,这样阴阳就能得以平衡,从而充实人的形体,使九候的脉象也表现一致,就称为正常的人。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凡邪气产生的病变,有生于阴的内伤,有生于阳的外感。生于阳的,是受了风雨寒暑的侵袭;生于阴的,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正常,纵欲过度,喜怒无常的缘故。

今天学习了血气要平衡的道理。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黄帝内经》素问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5——血气要平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