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渐行渐远

罗马城,适合用步行丈量的城市。

和孩子一起穿街过巷的感觉很好,每一个街角都是一处风景。上坡下坡、长长短短、曲曲直直的路,车和人混搭行走着。墙上都是涂鸦,而且是不好看的涂鸦。走几个街口,就能看到一排垃圾桶站岗,看起来垃圾分类也做得不好。行人少的巷子里,少不免有脏臭的地面和下水道;小型车和摩托车乱七八糟停满了,孩子竟然喜欢观察三轮摩托车……反正,罗马可以匹配“乱”这个定义。

而这样的乱,却不影响它的优雅。

它的乱,总是色彩斑澜,新新旧旧的痕迹交错着。

它的乱,总是恬静惬意,车远远就停下来,等我们慢慢走过。这个城市,好像没有车鸣声!

它的乱,也有自己的秩序。每一个超市门口,总有一个沉默的黑人兄弟站着;每一个教堂门前总有一个吉普赛女人坐着……这些好像都是这个城市的标配。

我们从惊恐和小心谨慎开始,渐渐理解、渐渐接纳。

到今天为止,我们竟然在这个城市里整整游荡五天了,这是一个不会让人迷路的城市。几天时间内,连孩子都能掌握罗马城的东南西北,掌握了台伯河两岸路的蔓延方向,他喜欢走在我的前面,带着我穿梭。

这样的行走,孩子看到我看不到的罗马城。

走在路上的孩子,总是漫不经心。有时欢天喜地,有时犹豫沉默。他的节奏,只是偶而能和我共鸣。大多数时间,他享受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问孩子:你喜欢这里吗?你发现这里有什么不一样吗?

孩子说:“这里的人,怎么都喜欢穿增高鞋呢?我发现大多数人都穿增高鞋,不是一点点根,而是很高的,很粗的……看起来有点可笑。”有一次在教堂里,孩子突然说:“你低头看看,你会吓一跳的。”……“教堂的椅子下竟然有香口胶,太不可思议了。”还有一次,从美术馆出来,孩子竟然问:“为什么普罗塞皮娜的脚是黄色的?”

无可否认,这孩子和我的视觉越来越大差异。或许,这就是孩子的成长。

第五天,我们逛了鲍格才美术馆和国立当代美术馆,我确实是满满的收获。睡前,孩子对我说:“我最喜欢是鲍格才公园,那一树的绿鹦鹉实在太震撼了。妈妈,明天能不能带面包再去一次公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就是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