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祈望
受到新冠的影响,今年的出国旅游几乎成了不可能,尤其是国外人民更加水深火热。
在2020的最后一天,重启个人游记系列。
祈望在明年的这个时候,一切能恢复到之前的正常时光。
导语
说起意大利来,除了足球和时尚之城的米兰外,最负盛名的就是水城威尼斯了。威尼斯,一个被寄予了想象的浪漫地方:由蔚蓝的海水环绕,各种华丽的建筑浮在水上,各种贡多拉穿梭其中,就像在画中游一般,整座城市水巷纵横,宛如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梦境。现在的全世界各地有很多酒店是仿照威尼斯建设的。比较出名的有澳门的威尼斯人等,接下来的游记就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威尼斯。
百度百科
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威内托大区)的首府。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人工岛屿和邻近一个人工半岛,更有117条水道纵横交叉。这个咸水潟湖分布在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的海岸线。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威尼斯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水是威尼斯的源泉,生于水、成于水。当年无数为战争和生计所迫的人逃避到这片水中泽国,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千辛万苦,在泥沼中打下以“几十亿”计的树桩,铺上路。架起桥,终于在树桩上建起了这座水上之城。
其实威尼斯的造城方式与东南亚的水上村庄是一样的架构,但威尼斯最终“成城”了。
隔水而居的威尼斯人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始安居乐业,逐渐发展、发达起来。水是威尼斯人唯一的生活资源,他们利用水运发展运输和贸易,威尼斯商人羽翼日丰威名远扬。1204年强大起来的威尼斯人参与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后来又打败了海上竞争对手——另一个意大利海上强国热那亚,最终确立了威尼斯的海上霸主地位,财富随之滚滚而来。出自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为了探索新的商路,穿越欧亚大陆来到了中国,新的丝绸之路,也为威尼斯开辟了增加财富的渠道。鼎盛时期威尼斯的财富与中国的明朝相当,后来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欧洲海上贸易路线的改变、黑死病的侵袭、拿破仑和奥地利的进攻,威尼斯日趋式微。而在近年,随着水位的抬高,威尼斯这座老城也岌岌可危,许多人弃城而去,搬到大陆安家。今日的威尼斯已经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旅游城市,依然是船,只是军舰和商船变成了交通渡船和小舢板热热闹闹地穿行在威尼斯的水面上,续写着威尼斯的繁华。水,依然在载舟。
因为当时旅馆没有订在威尼斯主岛上,所以先到旅馆去放了行李,然后坐火车去的主岛。威尼斯分为内陆与海岛两个火车站,Mestre与SantaLucia。Mestre是威尼斯内陆火车站,为内陆中转火车站,很多火车如果路经威尼斯都经停此站。
SantaLucia是威尼斯主岛火车站,原址是圣塔露西亚教堂,距离内陆火车站5分钟的车程,可用威尼斯交通票。
从威尼斯乘火车可以到达大多数意大利城市以及布达佩斯、萨格勒布等欧洲城市。在威尼斯火车站,可以乘坐水上出租车、水上巴士前往旅馆或各个景点,到圣马可广场步行只需20-30分钟。
快到火车站之前,火车两边都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海水,火车行驶在上面,就好象是童话中的场景一样,从火车站一出来就是大运河,就可以看到往来穿棱的贡多拉,在火车站这里就可以很方便的换乘各种交通船。
赤足桥是威尼斯跨越大运河的四座桥梁之一,名字源于桥北侧有赤足教堂(Chiesa degli Scalzi)。桥北侧还连接威尼斯主要火车站之一的圣塔露西亚车站,桥南侧则是罗马广场(Piazzale Roma)公共汽车站。赤足桥由欧亨尼奥·苗齐(Eugenio Miozzi)设计,取代之前的奥地利铁桥,完成于1934年,通体为灰白色。
这就是威尼斯的“出租车”——贡多拉。另外还有各种公交船。
贡多拉又名“公朵拉”,是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威尼斯的贡多拉曾经有成千上万只,但是目前注册的只有近400条了。
大运河是威尼斯的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San Marco Basilica)至圣基亚拉教堂(Santa Chiara Church)呈反S型,把该市分为两部分。大运河呈倒S型,沿岸两旁100多座古老建筑都是12到18世纪威尼斯贵族和富商的府邸,有教堂、宫殿、市场、商铺、老桥、码头。
各种由时光凝固的艺术品都在展示着威尼斯城市的魅力,东西方建筑的艺术语汇在此交集,大运河就是威尼斯的历史、文化、生活的展示长廊,更是摄影人的创作舞台。因为威尼斯街巷狭小,拍摄建筑往往没有足够的距离,而大运河给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尤其是早晚阳光斜射,色温漂亮,更是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从主岛出发,先去了较近的穆拉诺岛,途中可以看到远处的圣米凯莱修道院。修道院最早建于1469年,修道院外就是威尼斯当地人的墓地。岛上有特别平易近人的居民。这是满是死亡和记忆的地方。这里有坟墓、墓地、纪念教堂、石刻、碑刻、雕塑,主要是塑料花和蜡烛。这里不像是威尼斯的其他景点。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一条游船航线,可以找到非常著名的人墓碑。有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佳吉列夫和艾兹拉·庞德等。
穆拉诺是意大利威尼斯湖中的一个岛。名义上是岛,其实是群岛,岛与岛之间由桥梁连接,形同一岛。穆拉诺在威尼斯以北约1.6公里。穆拉诺以制造色彩斑斓的穆拉诺玻璃器皿而闻名于世,尤其是拉丝热塑,因此穆拉诺岛又名玻璃岛。
公元6世纪前,穆拉诺被罗马人占据。从6个世纪开始,威尼斯奥德尔佐人到此居住。穆拉诺海岛作为一个捕鱼港和食盐产地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一个商港。从11世纪开始由于居民迁出,穆拉诺曾走过一段下坡路。13世纪穆拉诺由威尼斯波德斯塔(Podestà)管治,与礁湖内其他的岛屿不同,穆拉诺铸造自己的硬币。
1291年威尼斯共和国担心玻璃厂的炉火会引起布满木屋的威尼斯城发生火灾,下令威尼斯的所有玻璃厂迁往穆拉诺。从此奠定作穆拉诺成为七彩玻璃制造业的中心。14世纪,穆拉诺开始出口玻璃制品,以其玻璃珠、玻璃镜子和玻璃吊灯闻名。15世纪时,穆拉诺还成为威尼斯人的度假地,在岛上建成不少宫殿。
小岛上有很多家玻璃艺术品制造店和一座玻璃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美丽的玻璃艺术品,还可以了解它们的制作过程。意大利政府每年都会从穆拉诺岛订购一批玻璃艺术品,专门送给来访的外国友人。
如今穆拉诺岛上有7000多人口,岛民们几乎都从事着玻璃制造业,据说直到现在玻璃工匠们仍然采用穆拉诺的独特配方,而配方的构成永远是一个严格保守的秘密。岛上现有100多家玻璃工坊,从Colonna码头下船,沿着Fondamenta dei Vetral大街一路步行,就可以一家挨一家不停歇地参观玻璃工坊。
另外还去看了一个玻璃制品商店,五彩斑斓的玻璃制品看的令人眼花缭乱。
除了玻璃以外,在岛上还可以看看风光和建筑美景。
在穆拉诺岛的朱斯蒂广场(Palazzo Giustinian)有一所“穆拉诺玻璃博物馆”展示玻璃制造的历史和从古埃及时代至今的各种玻璃器皿。在这里你可以详细了解威尼斯玻璃生产的历史,并能看到几个世纪以来玻璃大师匠心独运的玻璃作品,种类涉及耳环项链、果盘、花卉、工艺摆设、日用器皿、吊灯等。
岛上还有很多美丽的玻璃工艺品。其中最著名的穆拉诺血红玻璃,是按秘方搀入黄金制成的。现意大利各地的博物馆都收藏着很多穆拉诺岛盛产的精美玻璃工艺品。
逛完一圈后,接下来顺大路到玻璃岛上的另一个有着显眼的白色灯塔的“FARO”码头,在此购票等候转往布拉诺岛彩色岛的船。
彩色岛 (布拉诺burano) ,应该是世界上色彩最明艳的地方。当地人曾以打渔为生,为了方便离家的男人能轻易找到房子,主妇将房子刷得色彩斑斓,因此这里也被称作彩色岛,没想到误打正着因此成了岛上最大的特色,
岛上的手工蕾丝、抽纱制品、彩绘玻璃等,都是威尼斯闻名遐迩的特色手工艺品。
一踏上小岛,一片五颜六色的房子就迷住了人们的眼睛。
沿着河道一路逛去,岛上的房屋姹紫嫣红。
富于想象力的当地人把那些小巧玲珑的房子刷上了各种颜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地政府规定居民必须每年刷一次房子的外墙。
家家户户临水而居,五彩的房屋倒映在河道中,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增强了表现力,长长的河道,变成了一条条绚丽的彩虹。
布拉诺岛充满了艺术气息,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装饰着鲜花和样式不同的精美蕾丝,五彩的房屋倒映在河道中,仿佛童话版的威尼斯小岛。
远处歪斜的钟楼是岛上最高的建筑,特别显眼。
都说这儿是上帝打翻调色盘的地方,但其实更像小孩子的作画,充满了童真又不失美感。
面具,威尼斯的一种象征性元素。
在岛上闲逛,实在是一次令人愉快的视觉享受,一幢房,一扇窗,一道门,都成了艺术品在吸引眼球。
逛完彩色岛后,接下来回到主岛继续漫游。威尼斯的河道众多,但河中并没有什么垃圾,除了清洁工的辛勤,还是得益于居民和游客的文明。
路上还有各种小吃美食等。如常见的意大利披萨,意大利面等。
此外,威尼斯里有450座大小、形态、色彩各异的桥,构成了水城的一大特色。由于威尼斯空间狭窄,没有多余的地方来造引桥,所以水城的桥都是高高的拱桥,根据河道宽窄的不同,这些拱桥分为高耸的“背形拱桥”、坡度较缓的“半圆形拱桥”、还有如满弓形状的“微沉拱形拱桥”等。
在威尼斯漫游,就是要走过这些高高低低的拱桥,水城之游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在威尼斯,有各种木桥、石桥、铁桥,而桥栏则更是花样百出:石柱、铁栏、铸铁枝条、木铁混合、单层、双栏等。
桥,是整个水城风景构成的主要元素,造型各异的桥,搭配不同的水道和房屋,站上一位帽带飘飘等客的水手,成为一幅幅千变万化的图画。桥,是水城风景的最佳观景台。看,水巷深处,欸乃一声,一艘贡多拉摇了过来,仿佛从历史中穿越而来。桥,是威尼斯人的生活舞台,是游客的看台,主人和客人共同营造了威尼斯的水城生活。
雷雅托桥(ponte di rialto)是所有进出威尼斯的人都要从大运河上的一座大拱桥,又名商业桥。
它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如今的桥面上排列着两排金店和各种礼品店,与其说是桥,还不如说是横跨在运河上的长屋子。桥上整天挤满游客,在任何时候都能看见各种面孔在桥边探头探脑,即使到了晚上这里也灯火通明、人流如织。
对于威尼斯人来说,圣马可广场是属于游客的中心,而他们的中心就是雷雅托桥。
在古威尼斯时期,以桥为界,圣马可广场这一边的是政治中枢,威尼斯最初的海关、银行、和许多行业公会都在这里。而桥的对面,则是传统的集市区,是关乎人们柴米油盐的地方。雷雅托桥是威尼斯的商业象征,曾作为欧洲的商业中心达300年之久。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至今,这里仍然是威尼斯人的生活区域,对面桥下右边是个大型的集市,左边的第一条巷子里,则藏着一家每天门口排着长队的小饭店。这片被称为“圣保罗区”周围都是些小街小巷的平民区。不过,大名鼎鼎的弗拉里荣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就隐身于此。
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就矗立于桥一侧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大教堂建于11世纪,以后时有增修。
如果说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心脏地带,那圣马可教堂就是这个地带中的心脏。据说教堂里埋葬了耶酥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
正面中央的制高点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被六名天使簇拥的圣马可雕像;他脚下那用典型的拜占庭式星空图案修饰的尖拱立面上,金色的城市象征——一只展翅的飞狮尤其醒目,狮子的左脚抓着一本翻页的圣书,上面刻着拉丁文的天主圣谕:“愿你安息,马可,我的福音布道者。”
教堂五座拱门上的马赛克镶嵌画五彩缤纷,画着当初威尼斯人是如何从埃及把圣马可的遗骨偷运回来的。再往上看,十字军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4座青铜马(真品收藏在教堂内)正待跃蹄奔腾。1254年,威尼斯人把抢来的铜马装饰在了自家的大教堂上,直到拿破仑征服威尼斯后把它们搬到了巴黎。不久后,随着拿破仑的垮台,铜马又重回威尼斯的怀抱。不过,现在在大教堂门上的四匹铜马只是为了防止海风腐蚀的复制品,而无价的真品就收藏在教堂内的博物馆里。
走进教堂内部,就会明白“金色大教堂”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整座教堂的上空被总面积超过4000平米的马赛克镶嵌画完全覆盖,金、铜和各种宝石散发的贵气与光芒让人片刻就会头晕目眩,双膝发软。
镶嵌画的主题描绘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以及各路圣人的肖像,由于这些镶嵌画需要经常修复和更换,许多伟大的画家如保罗•乌切洛、卡斯塔尼奥、保罗•委罗内塞、丁托列托和他的儿子多梅尼科•丁托列托都参加过这里的绘制工作。
教堂内部五个大圆顶、400多根花岗岩柱子、从大理石地板到墙壁,都用灿烂的镶嵌画覆盖。
最深处的黄金祭坛(Pala d'Oro)是教堂的镇殿之宝,位于圣马可的陵墓之后,宽3. 48米、高1. 4米的金色围屏上镶嵌着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和圣马可的瓷片,其间装饰着超过2500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珍宝。
中央圆顶上是一幅耶酥升天的庞大镶嵌画,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2楼还有个博物馆,里面安放着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铜马真品。
拜占庭式的圆顶和装饰,罗马式的拱门,文艺复兴式的栏杆,希腊十字形的教堂结构—这座教堂可以算是世界少有的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集合体,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很像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因此算是索菲亚之后世界第二大的拜占庭风格教堂。
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当时只是圣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广场。后来成为了威尼斯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在两百多年前,征服者拿破仑赞叹其为“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这就是圣马可广场。她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在寸土寸金的威尼斯,这个大广场无比昂贵。
“客厅”很大,“客人”很多,有听音乐者,用餐者,喂鸽子者,当然也有表演者。
面朝大海的圣马可小广场,流光溢彩。这里有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护神圣马可的飞狮,而这两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门。
圣马可钟楼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一座钟楼,位于圣马可广场的附近,靠近圣马可教堂的前方,为威尼斯的地标之一。
圣马可钟楼高98.6米,构造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所妆饰。
钟楼的最上方则是金字塔状的尖塔,尖端上放置了一个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状的风向标。现在看到的圣马可钟楼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过圣马可钟楼后来在1902年突然倒塌,后来在1912年重建完成。
圣马可钟楼的造型也受到了世界各地广泛的模仿,包括美国西雅图的国王街车站、德国基尔的市政厅、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政厅、南非伊丽莎白港钟楼、美国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丹佛的丹尼尔-费雪塔、加州柏克莱加州大学校内的萨瑟钟楼及宾州詹斯镇圣本笃钟楼等。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有一座圣马可钟楼的复制品,它位在拉斯维加斯大道旁。
夜色降临,威尼斯的夜景也很美。
总督宫又称威尼斯公爵府。始建于9世纪,属于欧洲中世纪哥特建筑。由于当时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国家密切的文化贸易往来,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席纹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它曾经是强盛而富庶的威尼斯共和国的政府办公楼,现在则成了世界上一个最有趣的艺术博物馆。
总督宫内从前设有威尼斯的法院。在这受审的犯人,若是有罪,就会走过著名的叹息桥,到达阴森的监狱。楼下是囚禁轻罪罪犯的监狱,重罪的犯人则关到小水道另一边的灰井,两者之间以水都最有名的“叹息桥” Ponte dei Sospiri相连。过桥时,能由桥上的孔隙,看外面世界最后一眼,想到之后再也看不到外头,常为之深叹一口气,此桥因此得名。
真正令叹息桥扬名的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拜伦由于政治上不为上流社会所容,于1816年4月愤然离开英国,几经辗转于这年的11月来到威尼斯,一住就是三年。在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戈登·拜伦写道:我站在威尼斯的叹息桥头,一边是宫殿,一边是监狱。
由于英国的推崇,叹息桥又被搬到了英国。其中剑桥大学内康河上的叹息桥就是最有名的一座。传说剑桥大学的毕业考试很严格,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往往来到这里叹息、流泪,后悔莫及。
因为是圣诞期间,所以到处可以看到圣诞老人。
这天的晚饭吃了墨鱼面和海鲜披萨。
墨鱼面是名副其实的黑暗料理,因为吃完了以后一嘴乌黑。味道很不错,最后离开的时候还带了一袋走。
整个威尼斯之行写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预告
意大利游记的下一个城市则是著名的艺术和历史之城——佛罗伦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