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会对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人口减少会让经济走向衰退吗?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国家相继又放开了二胎政策,人们纷纷猜测:是因为人口的减少会放缓经济的增速吗?是低生育会导致以后大片产业无人可用吗?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质疑,我们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但至少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得到一些警示的经验,至少可以防患于未然,早做准备。

联合国中方案预测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到2050年将减少2亿……到2040年左右,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的后期阶段,即以长寿为主导力量的老龄化阶段……中国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挡。

针对少子老龄化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这本由“日本宏观经济学泰斗”吉川洋编写的《人口与日本经济》充分揭示了其内在答案,从正反两面分析了人口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并辩证的阐述了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这本书一上市就引发众多重量级媒体热议,上市仅8个月销量就超100000册。

直击人们与自己切身利益最相关的话题,针对国家、社会的未来变化做出自己的宏观预测,是此书的精要之处。不过,通过客观分析,我们也要明白经济的一味增长并不是只有好处,经济的停滞并不一定就是坏处。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国家进入到了哪一个层次,应该保持在哪一种平衡上。

现在我就从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中选三个进行简要概述,让大家明白我们担心和害怕的那些事到底会不会来,来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糕。

一、低生育会让我们越来越穷吗?

日本经济的停滞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起,被世界持续地称为“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到现在已经是“失去的30年”了,日本的经济真的是人口减少导致的吗?

诚然,少子老龄化的社会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养老和医疗负担过重,工厂招不到足够的劳动力,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本国招不到足够的劳动力,可以引进国际的劳务合作把别国过剩的劳动力吸引过来,或者把工厂开到劳动力比较廉价的区域,如现在非洲的人民还没有实现温饱,大量的青壮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那既然不是人口减少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增长,那又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疯起,进入21世纪,世界已经由工业化社会变成了信息化社会,究其原因,日本是没有抓住信息化这一风口顺利转型,也就是说缺少创新。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也不是他们为世界发明了什么,而是在西方的基础上把产品做精做细而成功的,但在信息化的时代,你不能够创新,就算把工业产品做得再精再细也没有用。因为你的产品再精再细,无法依托现代信息化把你的产品输送到全世界,你一样死翘翘。

而这些信息化的命脉几乎都握在欧美一些大佬手里,日本也没有像中国一样遍地开花地搞创新搞开发,所以,核心技术与世界持续脱轨,才导致了经济的停滞。而正在这个风口,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与医疗负担日益加重,导致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出现负增长。

但反观我国,现在所处的形式与当时的日本完全不同。在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还是工业化社会,需要密集的劳动力来支撑工业的运转,然而,自从21世纪,世界已经迈向了信息化社会,以前许多需要人来操作的工作,基本上已经被机器取代,人力不再是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只能是人才,而且是创新型人才。我们还有20年才达到老龄化社会,如果在这20年我们依托创新掌握世界趋势下的核心技术,情况又将会是什么样呢?

因此回到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低生育会让我们越来越穷吗?不会。只要我们国家注重高新人才培养,能够在将来发明出更多让全世界都接受的产品和技术,经济就不会停滞。虽然我们因为高速发展,人民富裕程度提高,需求趋于饱合,经济增速放缓,但绝不至在老龄化社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所以,现在国家积极部署,在美国对华为实行最严厉的贸易封锁时,华为出售它目前最赚钱的手机业务,自断一臂,以期在物联网等引领未来的技术上开发上先人一步,抢占先机。今年国家已启动额外招收初高中数理化格外优秀的学子进入清华北大,进行特别提速培养,为他们将来为国家创新事业做出贡献提供可能。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的核心不在人口劳力,而在人才创新。

二、A1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现在人工智能化的出现,代替了许多以前靠人类来操作的工种,许多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未来会遭遇比自己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风险,但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人类从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进入农耕社会,再到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哪一次不面临着传统工种的大量失业?但新的技术的出现,又哪一次不是衍生出更多的工种,让人类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呢?

所以说,这种担忧纯粹是杞人忧天。不过,要适应新的形式,就看谁先快人一步。人工智能和高速自动化的出现,把人类从繁琐、重复机械劳动中解救出来,以后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可能就不是物而是人了。那时候谁更能了解人的需求,并能很好的满足它,谁就是更优秀的服务者。

因此,现在沟通技巧与心理学知识尤其受人追棒,这种改变就是人脱离机械性的显要表现。而随之而来的,教育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工业化时代强调服从,现在必须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让他们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内在特质。千篇一律没有人喜欢,高薪定制没有意外惊喜让人振奋,人与人的互动将成为以后服务业的主流,在产品极大丰富又质量过硬的后面,产品将是在关系中的顺便夹带。

所以,你还会认为A1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A1不但不会抢走我们的饭碗,还会为创造更多的服务内容可供我们选择。A1的出现只不过是让我们换了一种工作方式而已,让我们不用把汗水洒在过多体力劳动中。就像从原始社会进入农耕社会,我们再也不必要让自己的生命过度暴露在风险之中一样,这于个人的生存是一种莫大的改善。

三、经济增长就一定是一件好事吗?

毫无疑问,经济增长让我们不再缺衣少食,不用再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下,但经济增长就一定会带来人们的幸福感吗?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指标的是GDP水平,GDP是指国家在1年之内创造的全部经济价值,但它只统计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和服务。比如自己种菜做饭,在家吃就不会创造GDP,购买食材或收费餐厅就餐,就会带来GDP的增加,当然这是拉动内需,但我们还可以看另外一些例子。

比如,疫情期间,大家足不出户,但新冠肺炎带来的巨大医疗费用也带来了GDP增加,另外如治理海洋、河流、空气等环境危机的支出也会带来GDP的增加,但我们能说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GDP的增加,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吗?这种打破锅再补锅的行为值得鼓励吗?

所以说,GDP是一个很含糊的指标,并不是所有增长都能带来比原先更好的结果。为了经济增长而增长,并不是所有采取的措施都是可取的。

既然产品是来服务于人的,只要人人感到满足幸福,又为什么一定要深挖人性的欲望,要经济的持续增长呢?当人的需求达到饱和,经济增长就会放缓或静止。但现在大多数中国人还挣扎在贫困线,需求远未达到饱和,因此只要我们能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领先,我们的经济还是能持续平稳地增长的,虽然比前期有所放缓,但总体是遵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像一个人的一生,它必须经过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我们国家经济起步较晚,现在刚刚迈过快速成长少年时期,正进入需要缓慢成长的青年时期,经济在高速增长后放缓,正符合这一时期的成长特征。

人口是经济的推动器,也是经济增长的加油器,当人口过少,经济明显会显得动力不足,但人口过多,又会让经济这部机器难以推动。因为目前低生育率的持续出现,为了保证经济活动足够的动力,我们有必要稍微调整一下之前过紧的生育政策。这是因为我国还远未达到富裕程度,还需要拉动经济来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致力于的是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世界上还有许多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民族需要我们解放。

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必要,决不会红利只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因此的致富策略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让全民富起来,再让全世界人民一起富起来。现在我们致力于帮扶非洲,就是为非洲人民的富裕助我们的一臂之力,直至达到全人类的幸福。

看了这本书,面对未来的模糊担心一切都没有了,我们终于明白了人口的减少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老龄化社会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长寿和退休人员幸福指数的增加正是我们努力之后人类最丰硕的成果。长寿自古以来都是帝王将相求之不得的,目前长寿几乎成了发达国家的常态,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就达到了86岁。

不过,面对成长中的中国,即将到来少子老龄化社会确实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严重的问题。过去这批即将进入老年群体的人曾推动过中国的高速发展,将来他们是否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确实是我们要迈过的一道坎。但迈过这道坎并不是放宽计划生育即可,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统筹调整,做到未雨绸缪,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不过是国家保证国力持续增强的众多举措中的一个,它虽然对未来有所影响,但绝不起主要作用。

《人口与日本经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翔实的数据和醍醐灌顶的提示,让我们在面对未来时更加明确自己所面临的风险,也更明白在风险之外还有更多的确定,让我们做到知难而上,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踏实更坚定。沉稳而坚定地行走,是我们不变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生育会对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人口减少会让经济走向衰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