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货|全流程图解:我是如何设计一个课程的

经历了及其烧脑的一天,我回顾了一下我设计一个课程的全过程。
把其中的几个套路和步骤整理出来,希望对你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所启发。
大概的步骤是这样的:

  • 用纸和笔思考:让自己先保持专注,用纸笔来做道具;
  • 找到最重要的:问题很多,就启动分类,找出关键的3个问题来思考如何解决;
  • 左右互博: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从现象归纳,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的原点出发;
  • 别自嗨: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不要光想着我要怎么做,还要问自己,用户期待什么?
  • 放大镜:确定了要做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对任务属性进行拆解,找出共性;

接下来我一一示范给你看。

1. 一团乱麻的时候,先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专注

洋葱阅读第七季结束的那天,我拿到了运营团队收集上来的统计数据和完整表格。
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其实我就是一个产品经理。我最在乎的是,洋葱阅读是否真的能让用户感觉到有用,好用,必须用。


原始的数据表格

于是我把这份表格拆散,从对调察问卷结果里,看两个选项:

  • AHA点:让用户最有感觉,最喜欢的地方;
  • 机会点:用户觉得还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把它们从excel表格中复制到石墨文档;
然后逐条筛选,删除没有参考价值的评价和建议,比如:

很好,很不错,还可以,没有等等

石墨文档格式

然后打印出来,远离电脑,带上荧光笔和多色圆珠笔,用纸和笔思考。
你也许会说这样会不会浪费纸张?
其实专注力的浪费才是知识工作者最应该注意的,坐在电脑前被各种弹框和界面引起的分心才是一种浪费。

2. 信息很多,就启动分类

几百条建议在面前,一条一条过。
这个过程很耗费时间,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恰恰是灵感的爆发机会。
用几百条同主题的信息进行轰炸大脑,大脑要么爆炸,要么灵感大爆发;

所以可以用个荧光笔去标注和课程相关的一些名词:

  • 海盗集市(社群里的一种分享活动)
  • 船队(社群里的一种分组模式)
  • 6分钟语音(社群里一种生存打卡模式)
    ··· ···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会用剪刀把一条条建议剪开,然后再根据它们涉及的关键词,进行分类。


    纸笔思考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看到:
大多数的建议集中打哪些关键词,都是些什么问题。

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就是看他选择在做哪些事。
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用户的意见(工作)全部实施;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类,把绝大多数用户都头疼/吐槽的部分,找到原因,赶紧做调整。

3. 左右手互博: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筛选出学员最关注的几个问题之后,我需要对这些问题多几个视角;
于是我去问了运营团队,她们对洋葱刚结束的这一期的看法:

  • 最遗憾的,最需要改进的是那3点?
  • 最喜欢的,觉得可以保留的是3点?

这样各方的意见都收集到了一起:

  • 学员的意见,
  • 运营团队的意见,
  • 我自己的观察

接下来,就是并不是整合,而是把这些意见都放下。
因为这些意见都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的批判性思考,我需要的是创造性思考

人类有且只有两种思考方式: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 批判性思考是对现存的东西做分析,结构思考,归纳法等等都是;
  • 创造性思考是酝酿出还没有存在过的东西,创新,创意,从为什么出发,都是属于这一类;

所以批判性思考只能让我对现有的已经发生多的事情打补丁;
但是创造性思考,会让我把这些意见放入炼丹炉,练出一个全新的东西。

所以我画了两个圈:
一个是还没有上过洋葱阅读课的学员;
一个是已经上过洋葱阅读课的学员;
中间一个箭头,代表着指向:从小白学员到阅读高手的路径。
问题来了:中间要做什么?才能让这条路通畅?
这是我在混沌大学学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不是从一堆现有的东西里去归纳总结出怎么做;
而是一直追问原点: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这里我就要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在洋葱阅读课之后,开设100天的陪伴式训练营。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这里我补充一句:
为了让你阅读的时候能看得清晰,我把所有的手稿涂鸦全部用PPT重新绘制了一遍,后面我全部用PPT制图格式,手绘版就不展示了。


手绘格式

4. 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

原点思考法的好处是从最终的目的推导出要做怎么做,也就是从WHY 到 WHAT。
于是我推导出,其实我们做这件事情,是有一个前提假设:

任何的技能习得,都不可能通过21天的课程来完全掌握;
21天,最多让他知道,但是绝对不可能做到。

洋葱阅读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想要交付知识;我们要交付的是让学员有一年读懂100本书的能力。
既然是交付能力,那就必须有能力养成的时间。
于是才有了100天大航海计划。

这是我们的期待,那学员的期待呢?
课程学习,一般来说学员有“4个连接需求”:

  • 连接老师:我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吗?
  • 连接同学:我能感受到同学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吗?
  • 连接课程内容:我学得会吗?我懂了吗?记住了吗?掌握了吗?在用吗?
  • 连接自己:现在的我比上课前更好了吗?


    学员期待-4种连接

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就是逼着你不要之关注自己要怎么做;
而是要找到两者的结合:

  • 我要怎么设计我的课程,可以做哪些事情?
  • 这些设计,哪些符合学员的“4个连接需求”?

5. 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堆属性

一旦确定了可以做哪些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形成一个todolist;
接下来就是对这些活动进行拆解。
拆解,就是要看到这个事情更多的细节-属性。
每一件事都有一堆属性,这时候考验你专业的时候来了。

比如我设计一些学员课程活动的时候,常关注的类型有下面这些:

  • 难度系数:随手就能搞定的,每天都可以做的,每周可以尝试一次的
  • 成就类型:
    活力型(没得说,必须做到的练习),
    能力型(从知识到能力的练习),
    影响力型(做这件事情,可以帮助别人,让自己有成就感)
  • 秘籍攻略:如果这个活动有难度,那在做之前,能不能让他得到手册?
  • 专家学员:这个活动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学长姐可以来做NPC(游戏中的支持者)


    对学员活动进行属性拆解

6. 还可以更好的话,那就试着游戏化

我们先小结一下,看看刚才已经走过几步:

    1. 让自己先保持专注,用纸笔思考;
    1. 问题很多,就启动分类,找出关键的3个问题来思考如何解决;
    1. 左右手互博: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从现象归纳,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的原点出发;
    1. 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不要光想着我要怎么做,还要问自己,用户期待什么?
    1. 确定了要做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对任务属性进行拆解,找出共性;

本来到第五步,我的课程设计步骤就结束了。
接下里就是和运营讨论如何设计时间点和话术就可以了。

但我还有最后一招,游戏化设计:如何把一个课程变成一场游戏。

传授知识,很多人都会;
但是把学习变成一场游戏,玩着玩着就会了,洋葱阅读可是践行了3年多了。

这需要你从游戏和故事获得灵感,并进行大量的尝试。
咱既然是一个阅读型的博主,那我自然先推荐你看看书:《游戏设计之道》《游戏化实战》《游戏设计的艺术》;
或者,先买一些桌面游戏来玩。

至于怎么做,期待你的留言和提问,我们下次写文再说。


从故事和游戏中获得灵感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是彭小六。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货|全流程图解:我是如何设计一个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