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读《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女神闺蜜群2020年12月压轴的必读书目。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代表作。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

在写这篇读后感时,我有些困惑,这本书其实包括了很多概念,自卑感和优越感只是其中一章的内容,为何中文译名为《自卑与超越》?
其实此书英文名是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也许更为准确。

开篇第一章,作者就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真是很难回答。

作者试图用一个普世的、“真实”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人生的三大任务

作者认为要研究生命的意义,首先要看到人受到三大约束,那就是

1.生活在地球这个星球上
2.没有谁是人类中唯一的存在
3.人类由男女两性构成

经由这三大约束,进而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星球家园里有如此多的局限,该如何在其中找出一个可赖以生存的方式或职业?
第二,如何找到我们在群体中的位置,以便与他人达成合作,并享受合作的益处?
第三,我们该如何自我调整,理解两性的存在以及依赖于两性关系的人类繁衍问题

于是作者认为,人类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类到这三个主题:

工作、社会与两性关系

这一根本确实是在指挥着我们的人生。人一出生,就在不断学习和精进3大能力(个人生存能力、社会合作能力和异性交往能力)来应对人生三大主题,有的可能是有意识的,像在学校学习、参加集体活动,报名学习语言表达、沟通演讲或者各种各样的技能,也有的也是无意识的,比如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互动、遇到困难时的选择。

作者甚至说,通过审视面对这三类问题时的反应,人们就能够了解到他们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上学时表现不佳,被老师评为顶多只能成为鞋匠。他的父亲鼓励他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二、生命的意义便是关注人类整体,他们愿意努力促进社会利益与爱的增长

乍看起来,这一点非常高大上,似乎有点不接地气。但作者通过非常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就很容易理解了。

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一片空白或不尽如人意,工作上一无所长,没什么朋友,甚至以与人交往为苦。从这种种他加诸自身的局限与制约上,我们可以推测,他必定视生存为难事,认为生活中危机四伏,少有机遇,而且常常遭遇失败的挫折。他的生命空间如此狭窄,犹如在宣示着这样的观念:“生活即意味着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把自己圈起来,全身而退。”
反过来,我们再设想这样一个人,他拥有亲密融洽的爱情生活,工作卓有成绩,朋友很多且交友广阔,无往不利。那么他一定是将生活看作一项创造性的使命,认为生活提供了无数的机遇,也不会有什么闯不过的难关。他在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时的勇气所传达的是:“生活就是对人的兴趣,就是成为整体中的一份子,将我的力量贡献出来,谋求人类的福祉。”

此外,作者非常重视儿童成长期的经历,经过大量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

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

这对我们看待自己的过往、为人父母后亲子教育都有新的启发。

面对变化、挑战或者说不确定性,书中有段话,我觉得很受启发,给予了另一个视角来看待问题。

不妨让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单独的个体,或是整个人类,达到了再也没有任何困难的境界。显然,这种情况下的生活好比一潭死水,一切事情都可以预知,都可以提前计算得出来。明天不会带来任何未知的可能,未来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期待。我们对于生活的兴趣大多来自不确定的未知。如果我们能够确知每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无所不晓,那将不再有争论,也不再有发现。科学走到了尽头,我们身边的世界就像不断重复的故事,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是。为我们带来了完美理想的艺术和宗教将不再有任何意义。生活中的挑战不可穷尽,这是我们的福气。人类的奋斗永不会停歇,我们总是能找到或制造出新的问题,创造出新的合作和贡献的机会。

看完以上这段话,我要感谢世界的“不完美”、感谢人性的“不完美”,如果什么都是完美的,我们就没有追求下去的动力和希望了,事物的“有限”恰恰带给我们“无限”的追求,真是太会设置了!

三、自卑情结与优越感

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伴随,当外界的环境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时,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产生自卑情结。

这一点会推动我们去成长和改变,从而超越自我、改善现状;但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时,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为了摆脱自卑感产生的压力,人们可能在心理上凭空产生一种优越感,从而“凌驾于困难之上”(心理上的一种补偿机制)。

“自卑情结”的定义: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恰当地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事实上,在我看来,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位外星访客来到我们的星球,他一定有这样的感慨:“这些人类,建立起了他们的团体和制度,竭尽全力保障他们的安全,修起屋顶来避雨,做了衣服来保暖,铺好街道路面来让行走更方便——显然,他们觉得自己是地球上最弱小的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确是地球上最弱小的生物。我们没有狮子或大猩猩的力量,许多动物都拥有比我们更好的天赋来单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的动物会集结成群来弥补他们个体的弱小,但人类所需要的合作比我们能在自然界任何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更多样、更根本。

四、合作的价值

看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词就合作。

看看下面这些话吧~

让我们来做个总结吧。在人生的最初四五年里,儿童确立了他们的精神诉求,奠定了心灵与身体之间的根本联系。固定的生活方式已经成型,并具有相应的情绪、身体习惯与特质。这种生活方式中已融入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能力,而正是靠着这些合作能力,我们学会了评价和理解他人。举例来说,所有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乏合作能力。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给心理学另外下一个定义了:它就是对合作力缺乏的理解。

作者简直把“合作”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归根结底,一切人类有关价值和成功的判断都有其根基,那就是合作。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共识,放诸四海而皆准。

回到一开篇提到的三大任务,每一项都离不开合作。

真的是非常基础性的能力,合作精神值得我们重视。

好啦~

最后还是摘录一些我觉得很受益的话~

日常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记忆的作用在于稳定情绪

家庭生活的所有行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权威的存在

如果我们意识到合作与爱是永远无法靠力量强行获取的,想必这个世界上的紧张压力和无用功就会大大减少了。

能够决定孩子行为的并非他们的经历,而是他们从经历中得出的结论。

性格的发展没有一定之因,但是孩子们能够利用个人的经验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将它们转化为世界观的成因。

好的方式,是找出孩子们真正好奇的是什么,实事求是地为他们做出解答,而不要将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的信任感,将我们正在与他们合作的感觉延续下去,至于我们真正应当关心的,是帮助孩子找到他们问题的解决之道。如果这样做了,我们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懒惰是野心与缺乏勇气并存的标志:野心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看不到任何实现它的希望。

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儿童的极限,而在于他们的自我设限。

如果儿童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那他们的发展就简单多了。如果我们问他们长大想干什么,大部分儿童都会给出明确回答。然而,他们的答案通常并未经过认真思考。当他们说想当飞行员或汽车司机时,其实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并没有了解。我们的责任是挖掘出他们的回答下潜藏的动机,把握他们努力的方向,找出推动他们继续前进的因素,以及他们的目标和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他们所选择的未来职业只是一种在他们看来体现了优越性的职业,但从这一选择上,我们可以发现其他的发展可能,去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我们想要在这里重申,女性作为母亲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会高估。如果她能关心自己孩子的生活,为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铺平道路;如果她能拓宽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她的工作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我们的文化中,母亲的工作一贯被低估,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琐碎而无价值的职业。它得不到直接的报酬,以其为主业的女性在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然而,母亲的工作对家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父亲的工作。无论女性在家还是在外工作,母亲这份工作与她伴侣的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儿童在早期表现出对于异性和择偶的兴趣时,我们切不可将其斥之为错误、胡闹,或是性早熟,也不该嘲弄或是开玩笑,而是应该将其看作是他们为准备爱情和婚姻迈出的一步。我们不仅不该一笑置之,还应该同意他们的看法,将爱情看作一次奇妙的挑战,一次必须做好准备,并为所有人类的未来而承担的挑战。这样,我们便可以在儿童的心中埋下种子,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顺利地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和朋友彼此沟通。就算现实中父母的婚姻不一定和谐幸福,但儿童总是自发而热烈地拥护一夫一妻制,这一观察令人深受启发。

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对自身处境的解读。

友谊训练也是对婚姻的准备。在以合作为目的的训练时,游戏也许有些作用,但儿童的游戏中存在着太多的竞争和争强好胜。更为有益的是创造出两个孩子一起工作、一起钻研、一起学习的环境。另外,我觉得也不该低估跳舞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的意义——读《自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