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诗出自名声赫赫的女建筑师、诗人林徽因。
诗中婉转而炽烈的爱,充盈着每一个字句,叮叮咚咚仿佛银铃般倾泻而下。可真应了一句话“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徽因就是这么一个天生诗人气质的女子。
聪明伶俐如她,难怪胡适评价说:“林徽因就是中国一代才女。”因着她的美丽与才气,三个举世无双的优秀男人都追寻她,赞美她,为她痛苦。梁思成为和美人共进退,追寻她的脚步从事建筑行业,最终抱得美人归;徐志摩拼命写诗追求,为觅得佳人,飞机失事殒命;金岳霖为了她终身未娶,且与情敌毗邻而居,终身为友。
这个关于爱情、才华、事业、才子佳人的故事,在中国近现代的动荡大幕中展开,绝对比你想象的还精彩.......
1、出身名门,庶出的她却是父亲最疼爱的孩子
一九零四年,当林徽因在杭州的宅院里呱呱坠地的时候,一大家子人都翘首以盼,期盼着这个孩子的出生。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孩子会改变中国的建筑史、文学史,只是单纯地期盼着一个健康的孩子。
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更是如此,她是个长相美丽的小镇西施。因为林长民的大太太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因此娶了何雪媛做姨太太,旨在“传宗接代”。无奈之前生下个男孩却早早夭折。
此时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却暂时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出生,他已远赴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学。林长民,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牛人,作为清末著名的知识分子,他在民国政府屡任高官,官至部长。
徽因健康出生了,仿佛吸收了西湖的美丽与精华,滴溜溜的大眼睛充满着灵气,长长的睫毛后面闪烁着聪慧,一家人都很高兴。爷爷以《诗经》中的句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给她起名,用白话来说就是:太姒继承太任、太姜的美德,必能多生儿子。
是的,“徽因”这个极其文艺的名字,和土土的“招娣、胜男”一样,原意是希望能生出男孩,传递香火。
此后何雪媛又生了一个女儿,却在两岁时夭折,再无所出的她,顿时受到公公婆婆的各种不待见。
结婚十年后,何雪媛迎来了一位“妹妹”——上海女子程桂林,她不得不把丈夫分给程桂林。可叹的是,程桂林几乎是把林长民囫囵个抢了过去。伶俐温存又长相漂亮的程桂林,一入门就赚足了丈夫的芳心,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举奠定了家庭地位。
而后,林徽因的童年生活就灰暗了起来。二姨太和一群孩子们占据了宽敞明亮的前院,洋溢着孩子们的嬉笑声,而徽因却陪着郁郁寡欢的母亲住在狭窄荒凉的后院里。
母亲失宠,年纪尚小的林徽因,不得不靠着自己懂事起来。将父亲从二妈手边抢过来,成了小小的徽因心中最大的目标。她天生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五岁就能吟诗,因此赢得了父亲的喜爱和悉心教育。更别提她心胸豁达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抢走自己爱的弟弟们也很照顾,自然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不到十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忙于政务很少在家,林徽因作为长女就像个大人一样,处理着大家庭里一应支出人情等琐事。像极了《红楼梦》里的探春,庶出的孩子早当家,凭着自己的一身本事生生赢回大家的尊敬。
虽然林长民最爱的女人是程桂林,但在一大堆子女中,他最爱的孩子永远是林徽因,这一点,程桂林都是同意的。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父亲的爱,也就赢得了整个世界。
2、旅居欧洲,亭亭少女偶遇翩翩才子
林徽因16岁时,父亲林长民被调往欧洲任职。奇的是,他携带了一名女士同行,但却不是二姨太。不带最爱的小老婆谁呢?正是聪明绝顶又精通英文的长女林徽因。
老父亲之所以费劲巴拉地带着一个年纪尚幼的女儿出走半个世界,当然是因为觉得这个孩子孺子可教,理应扩大眼界见识,日后必成栋梁之才。这种拳拳的父爱,真是跨越百年也让人觉得真挚动人,顺便感慨下林徽因真是够优秀,连二妈都能挤走。
父女二人乘坐游轮至法国,后在英国伦敦住下。林长民在伦敦的寓所里接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而林徽因就担当起女主人和翻译的重任。按访客的爱好进行接待,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整个一标准的社交达人。
来拜访林长民的人中,就有著名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此前在美国读过经济学和政治学,这次来英国是想追随自己的理想,来学习文学的。他和林长民一见如故,聊天文聊地理,最后林长民把自己陈年的那点风流韵事都一一告诉了徐志摩。
他俩好到什么程度呢?两人会互通情书,林长民扮演“已婚男士”,徐志摩扮演“已婚女子”。
乖乖,文化人可真会玩。眼看着两人好地跟基友一样,徐志摩却把视线移向了好友的女儿。这时,徽因十六岁,正是林家有女初长成,电光火石之间的一个回眸,就击中了徐志摩诗心荡漾的心。
二十四岁的徐志摩温文儒雅又知识广博,他和林徽因谈着雪莱、拜伦、济慈等大诗人,沉浸在新式的浪漫情怀之中,而剑桥大学古老的石头房舍、静静的绿野,给了这对才情兼具的青年男女最好的恋爱舞台。
她敏感,他炽烈,她美丽,他英俊,两个人一起看夕阳下金光粼粼的湖水,一起在诗意荡漾的湖边谈诗歌、谈人生。
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
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
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爱情甜蜜如斯,林徽因与徐志摩讨论雨后的虹,康桥的梦。很多年后的1931年,林徽因仍写了一首诗,来怀念康桥时期的她与志摩。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徽因之于徐志摩,是灵感缪斯般的存在。遇见她之前,他学的是实用学科,过的是普通生活,遇见她之后,身上的诗人气质被女神唤醒,变成一个崭新的人,如鱼得水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
才子佳人确实惺惺相惜,谈情说爱也固然美好,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鸿沟却始终存在。徐志摩是个有家室的人,已有一个孩子,而且妻子正怀着二胎。
爱情还是道德?这是两人需要面对的重大抉择。
这个抉择对诗人来说简单至极,他追求“爱、信任和自由”,为了爱情甘愿粉身碎骨、不怕世俗眼光。他为和林徽因结婚,横眉冷眼怒对妻子张幼仪。一句“堕胎有危险,你就不堕胎;那坐火车有危险,你就不坐火车吗?”伤透了张幼仪的心。
婚,终究是离了,这中国近现代第一宗离婚事件。痛的是张幼仪,急的却是徐志摩。他要赶紧恢复他的自由身,赶紧去追寻他心中的女神——林徽因。
诗人是感性而热烈的,而徽因身上有的却不仅仅是感性。因为她叫“徽因”,被赋予了男子的希望和使命,在人生纷繁复杂的岔路上,她不能走错,她必须充满魅力赢得世人赞赏,必须光芒万丈。
林徽因深深地知道,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在社会舆论上意味着什么,她也深深知道,自己需要面包和成就,不止是诗歌的缥缈。十六岁的她,哪个少女不怀春,她却只能,忍痛拒绝。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3、徽因的内心:我不敢犯错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去北京听林徽因的演讲,乘坐了一架邮政飞机。梁思成负责去机场接他,从预定的3点等到6点,却不见飞机的半点影子。
第二天,飞机失事的消息传开。梁思成负责葬礼筹备,在失事地捡回一块飞机残骸,带给妻子林徽因。
林徽因把那块残骸放在卧室里,保留了一辈子。
爱还是不爱?一目了然。
我们经常探讨林徽因的美貌、多情、才气,但她的过于完美让我们几乎忽略了,林徽因也是个人,也有成长经历中的痛苦。
年少时,和母亲独居后院,孤单寂寞的心痛。不够聪明不够伶俐,就不得大家喜爱的恐惧。所以,她坚强、聪慧,但她不能在人生中任性,否则可能会失去拥有的一切。
她爱徐志摩,在他死后还写到
别忘掉,为一把过强的势情。
同在流水似的,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那真
一样的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爱而不得,纠缠之中,徽因用那一块飞机残骸,在乱世逃避中,仍保留着内心的一块纯净的土——那是康桥最纯真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