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人,只需要一场歇斯底里的谩骂或是诋毁就足够了

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了,所有的骂声、矛头终于都瞬间转移到了那个始作俑者身上,但是触发我更多思考的并不止于她。在监控视频公布之前,环球网、新京报、梨视频、中国警察网在内的多家媒体,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在警方没有确切公布原因的情况下,都在宣称事故发生“系女司机逆行”,有的甚至模拟出了女司机逆行的动画。对于不明真相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合理化的事故原因,于是一时间攻击性言论不胜枚举,诛心的谩骂铺天盖地。

一直以来,人们如此渴望真相,如此想要接近真相,如此急凑的用尽各种办法去寻找各种形状的碎片,将捕风捉影的点不断放大,然后按照自己臆想的方向去拼凑出来一个形状。

01

小时候,我有一幅梵高星空的拼图,几千块相似度极高的碎片、晕眩的油画笔触和走向,让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程。我只能笨拙的从不同方向的凹陷和突起寻找最简单的突破口,我找到最明亮、最显眼的地方,然后开始围绕着它向外发散出一小块,模糊困难的区块我会跳过,转而去寻找下一个更明显的区块。于是就有了很多小的部分,这些小的部分远远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画面,我也没有耐心和时间继续拼,就只能让它成为碎片,成为一个未完成的片段,没有人会称之为完整的作品。

但人们在寻找真相的拼图过程中,为了完成自己心里的那个形状,往往把逻辑中断掉的那一环按照自己的臆想走向,强加上剧情使之连贯起来顺理成章,然后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宣判。这种宣判将最需要理性的一环拆除后,还剩下的就是愤怒和暴力。

02

在这个动辄【十万加】,微博热搜【爆】的自媒体时代,我们的情绪仿佛格外容易被感染,这种参与感来的格外容易。不管是什么内容,只要手机这一端的小因子们动一动手指就能凝聚成极大的力量。这些因子可能后来成为了安利因子,捧红一部好的作品,使其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里;也可能后来成为了正能量因子,温暖感动了恰好需要鼓励的人;更可怕的是这些因子还有可能积聚成为了暴力因子,成为层层叠叠最终致命的伤口,任何一个因子都可能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搜索》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可怕。高圆圆饰演的女主人公叶蓝秋是一家知名上市公司老板的第一秘书,优秀、美丽、有能力,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她被告知得了淋巴癌晚期。在失落怅惘状态下,她未及时给老人让座。

而姚晨扮演的杨佳琪作为一个拥有掌控舆论方向能力的记者,为了让自己尽早转正,利用媒体的力量将“让座”这件与生死相比渺小到尘埃的事情经过夸张虚假的报道,成功的将叶蓝秋推向公众舆论与道德评判的漩涡之中。电影的结局叶蓝秋死于自杀,而事实浮出水面时所有的叹息和道歉也都苍白无力了。

04

后来,很久以后我看了我人生中唯一为之疯狂的韩剧《匹诺曹》,事故之后这个世上充满了怒火。为了隐瞒事实,新闻人将所有的导向都指向了男主人公一家,这无因之火则只能由他们一家来承担。作为误报新闻受害者的男主角一直遭受着“冷”的暴力。因为新闻的播出,别人对他另眼相看甚至可以谩骂侮辱,母亲忍受不了选择自杀,他也隐瞒了真实的姓名。

可是当二十多年后事实的真相终于调查出来时,世上的关注和怒火逐渐冷却。人们已经忘却了二十几年前的那场事故,只剩下唏嘘。而对于一个家庭或者某一个人来说,那场暴击带来的毁灭性永远不能抹平。

剧中一位记者前辈回忆13年前的新闻报道走偏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一只狗叫了之后,村里所有的狗都会叫,但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叫。

就像小时候,班上的女生总是会一起排挤一个女生,有时候你并没有觉得那个女生有哪里不好,只是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做了。当给某样东西加上了特定的滤镜或是预谋好的结局,那么你看到的所有真相不过都是假象。当一个人开始恶语相向或是讨伐一个人,他只会选择性的看到对他有用的证据,而无视水面以下的巨大冰山。

毁掉一个人,只需要一场歇斯底里的谩骂或是诋毁就足够了。

这些糊涂的批判里藏着毒药

这些无知的善良里含着砒霜

高举正义的大旗却只跟着人流去宣判和讨伐

这也不正义,而是私刑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毁掉一个人,只需要一场歇斯底里的谩骂或是诋毁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