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林原本的清洁

“还山林原本的清洁”,因为这个名字,去了一场很特别的活动。

分享者名叫王子人,很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人如其名,利落的短发,爽朗的性格,又带有几分书卷气,或许是学历史专业所赋予的独特气质。作为捡拾中国的创始人,她称自己“一入环保深似海”,深深扎根在了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工作中。

她对自己的介绍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累赘,反而激起了我更多的好奇,是什么让她一头扎进这份公益事业?又是什么让她坚持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有颗公益的心,能持续并将此作为毕生追求的却很少,而选择以垃圾作为公益切入点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活动之前,说真的,我并没有听说过“垃圾围墙”,分享者现场展示的一个个数据令人震惊,也让人隐约感受到了她长期以来的坚持动力:

据统计,每人每年产生300公斤垃圾,60年的垃圾总量全部堆放在赤道圈上,足以堆成高5-10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而这些垃圾不是别的,正是人类生活的产物。

中国年产10亿吨垃圾,是世界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有1/3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2/3的行政村完全没有垃圾处理系统,处于垃圾包围之中。

就连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也难逃幸免。自1921年到1999年,共有615吨垃圾残留于此,由于珠峰特有的海拔高度和环境,这些垃圾将会呆上一千年。

海洋中的80%的垃圾来自陆地,每年死于海洋垃圾的海鸟约一百万只,海洋哺乳类动物约十万只。



“如果我们不捡起来,它们会去捡"。这句话锋利地戳中了人心。

在中国,垃圾围墙已是一场比雾霾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无处可逃。

目前垃圾处理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在于:

随地乱扔垃圾、简单粗放的垃圾填埋,以及垃圾分类不到位导致的二次污染

在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占三分之一以上,这些上百年都难以溶解的废塑料,如果进行焚烧,会产生多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危害健康;如果入土掩埋,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结构,甚至污染地下水。

王子人的团队从2014年开始,连续组织了8次志愿净山活动,在总计约80公里的山野古道上,带领300余人次的志愿者用自己的双手清理户外山野散落的垃圾,其中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最小的志愿者仅3岁。随着行动规模的扩大,他们又开发了捡拾地图,发动大家将看到的垃圾堆进行随手标记,以便志愿者锁定方位进行处理。虽然做了很多,但她坦言,效果还远远不够。

在场的听众们静静听着眼前这位身材娇小却能量强大的女士的分享,有的还时不时记着笔记低头沉思。互动环节,一位阿姨分享了自己在日本旅游时的见闻,路上的垃圾箱特别少,大家的环保意识特别强,会将垃圾放入随身带的袋子中,可回到国内,即便是上海,垃圾分类也很难。另一位朋友提到自己经常在公众场合捡垃圾,可别人都会把她当成另类看待。一位老大爷拿出口袋里的手帕,强调还是多用用可重复使用的资源......

为什么垃圾分类如此之难?有人说是系统机制问题,有人说是意识问题,但无论如何,说实在的,“助力魅力自然,还原山河本色”若仅靠几个人或志愿者一定是不够的,这也不是几个人所需担负的责任,而是每个人。

现场的一个视频让我印象深刻,2008年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的环保组织为了清理国内的失控垃圾堆,发起了一个全国清理的行动Let's Do It! 一群人在一天内组织了10万志愿者,动员了全国4%的人口,一天内清理了1.2万吨垃圾。王子人的团队也正筹划着在2018年9月15日世界清洁日发起一场中国的洁净地球活动,如果13亿人一起用一天的时间来捡垃圾,真的很壮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山林原本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