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到高层次的世界,先提升一下自己的认知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农民说皇帝的生活一定比他们好,因为皇帝耕地用的犁一定是黄金制作的,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皇帝是完全不会耕地的,这就是认知差异所形成的差距。

美国总统特朗普选举的时候总是会选择特别有争议性的话题,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不过,需要承认一点的就是特朗普脸皮特别厚,他完全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价。真的是特朗普不在乎吗?基于人性的考虑,我认为不是特朗普不在乎,而是特朗普故意要引起人们对他的评价,特朗普的认知水平是处于大师级别的。

选举本身是一项政治性活动,普通民众完全没有兴趣去参与,但是普通民众却对一个争议性的话题特别感兴趣,而制造这个话题的人也成为他们所关注的人,这就是特朗普所要获得的效果。基于此,特朗普提出了很多的虽然看似争议但是每个美国民众又都关心的问题,即看似混乱,但是原则清晰,这就是特朗普的认知功力。

而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就要在想到的基础上迅速做到。认知的升级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去持续的去做这件事,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一点的增加累积起来将是一个恐怖的增长,且一定不要拿“天”来作为衡量自己成长的单位,要用“年”来看,这样才能看到认识水平是以成倍的方式进行了恐怖的增长。

那么,具体来说应该如何提升认知水平呢,我的建议是将你的知识当做你的士兵,将你对知识的理解当做将军,而行动则是你认识升级之战的君王,胜负成败都取决于“君王”,即不要仅仅停留在如何“想”的问题,而要考虑怎么“做”的问题。

因为认知水平的提升,不是通过“想”就能悟出的,且看似一项能力的提升,实则其涉及的是多项能力的共同升级。因为,认知能力提升的本质就是“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而“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说的通俗易懂些就是一种“超级思考能力”,就是一个在你大脑中观察和分析你“思考过程”的高级“思考”,即“超级思考能力”,这项能力只能用“恐怖”来形容-在你掌握的前提下,因为这意味着你可以不断的纠正自己在思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运用最新的知识完善你的思考能力,也意味着你的思考能力可以不停的更新和完善,所以,如果掌握了培养元认知能力的方式,也就获得了提升认识能力的一条捷径。

而关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下三点可以作为见鉴:

第一、对于一件事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然后再问五个Why;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的一次定位,而通过5个Why,则可以明确自己基于价值观判断对这件事情本质的理解。

第二、列出自己的思维错误清单,并据此检验自己履行上述第一项步骤所得到的本质理解是否存在思维错误的情形,如有,则剔除后重新履行上述第一个步骤。当然,列出自己思维清单的一个前提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我们本身就不是这个地球上最高贵的物种,况且我们的大脑也是一个糟糕的设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逐步的修改来完善我们的大脑,而大脑的完善的本质就是思维的完善。基于此,我们才会承认自己的思维偶尔一定会犯一些错误,所以,这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思维错误,而不是仅仅列一些无关紧要的所谓的思维错误来迷惑自己。

第三、询问五个不同的人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并将他们的理解以上述第一个步骤进行思考,找到他们理解的交集点,并以此再次纠正自己对本质规律的理解。当然询问五个人只是一个形式,最重要的是通过询问他人的想法,来完善自己的思维,这才是询问的本质,而且五个人不是随随便便的寻找五个人,而是有思想、有自己看法的人。

以上建议的核心就是不断探究事物的本质,并不断的纠正自己对本质规律的理解,即以一个自己创造的“超级思考能力”检测自己“思考”所存在的缺陷,进而使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得到锻炼。

当然,“元认知”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习得。元认知本身就是对“思考”的一种“观察”。举例来说,“元认知”能力就像一个看运动员如何训练和竞技的教练,它将运动员的每个动作都以录像的形式进行可保存,然后再通过慢放的形式一点点观察运动员所做的动作,最后用其观察结果再指导运动员进行高效的训练和竞技。基于上述,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刻意的放慢“思考”的速度以及一遍一遍重复思考的过程,发现其存在的缺陷然后再去修正,通过这样长时间的练习,我们的“元认知”必然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思考回路,即思考习惯,进而不断的指导我们的行为。

最后的一点提醒,认知升级的过程是很辛苦的,远远比我描述的辛苦,所以,要在这个过程中剔除一些你认为的很重要的概念,例如“毅力”、“坚持”、“努力”等等,换句说你要对上述概念进行转化。

为什么要转化呢,因为上述的这些词汇本身是让你被动的去将一件事情持续下去,但是,凡是被动的行为持续下去的可能也是最低的,所以,你应该将其转化为主动性的行为。就像吃东西一样,给你一个食物,你不需要刻意的去强调“吃”这个动作,你只需拿起来吃就可以了,且你的内心一定没有对“吃”本身而进行思考。基于此,所谓的转化也就是将需要“毅力”、“坚持”、“努力”去做的事情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即每次出现上述事情时,“毅力”、“坚持”、“努力”的行为即开始替代你脑袋中的“想法”,即其已经针对上述的事情进行了行为的条件反射。说的再简单些些,就是将“毅力”、“坚持”、“努力”内化成为了一种行为,且因为内化所以更无需再进行刻意的强调,这一点很厉害,武侠小说中的修炼至“化境”即是上述最简单的体现,即无形中包含万象。

此外,自己对此有两点感悟:

第一、把需要“毅力”、“坚持”、“努力”等需要做的事情的“外形”进行区分,在遇到这些事情时,直接调动行为做就可以了,不要去想,如果控制不住,那就让自己想吧,不要刻意压制,但是想的同时不要停止做这个行为。

第二、各找一件自己已经调用“毅力”、“坚持”、“努力”完成的事情,想象自己当时的状态,必须细致,把握细节,然后针对该状态进行记录和整理,在遇到需要“毅力”、“坚持”、“努力”的事情时,以自己记录的状态笔记为准,让自己刻意进入到这个状态,多做几次后,理论上是可以对上述行为进行内化的,就像每天写学习笔记时,先需要找到文章中让我感受强烈的“词汇”,并以此词汇进行深入思考后,我才可以进入到自己的学习状态。

至于为什么要细致呢,因为心理学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现象场”,即在特定的环境中模仿他人的行为,就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但是,你无需模仿自己,你需要的是为自己创造一个场景,让自己感受自己的“状态”。

如何创造这个场景呢,这就需要理解一下现象场的构成了。现象场这个概念本身可以用数学中的横纵轴来表现,横轴为现象(X轴,可以理解为事件或行为),纵轴为场(Y轴,可以理解为时空、场景)。在构建自己的现象场之前,先学着如何进入自己的现象场,感受一下,是从横轴进入还是从纵轴进入可以更快、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时,可以调整横轴、纵轴的强度,来感受一下体验分别有什么不同。

以我自己举例,我最容易进入的现象场就是回到童年,回到我出生的小山村,只要我想到村里的大山,我的思维就进入到了我童年的身体,感受着那种轻松、无忧、欢乐、天真的感受。所以,对于我来说,进入自己现象场的启动键就是场景,而且场景感越强我的体验也越强烈,如果将场景弱化,我的体验也会弱化,好像成为了一张照片,一个人的背后有一片风景的衬托,很呆板,没有任何生命力。所以,想要构建一个场景,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开启现象场的启动键。

看似简单的提升认知水平的一件事情,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可并不简单,这就是“想”与“做”的差距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要看到高层次的世界,先提升一下自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