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一节高阶阅读课》有感——阅读的魅力

      “总觉得自己是负了语文。我像个夸父,向着远方那个最明亮、最灿烂的太阳奔去。追寻的过程已经足够有意义,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于看故事的人。尽管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已经奔跑了十八年,但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似乎永远都在前方,我永远都在追求这个美好境界的路上”。闫学老师序中的这段话,诠释了她对理想中的语文课苦苦追寻和不懈努力,那份执着和坚持,令人敬佩,催人奋进。

        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我主要活动在低段和中段教学,对于高段语文充满了好奇!借阅了同事的《上一节高阶阅读课》这本书,更是感慨语文的魅力、阅读的重要、以人为核心的必要性,及教授高阶阅读课方法的重要性。

        闫老师课堂语文的美体现在人文的熏陶,她以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学识的广度、宽度和深度驾驭着高超的课堂。引导学生们情思涌动,循循善诱中放飞孩子们的思维。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教学设计时闫老师考虑到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认识一个“丰满、有血有肉的鲁迅”有难度,于是,闫老师从“不能不说鲁迅”“周晔眼中的鲁迅”“别人眼中的鲁迅”“鲁迅留下的”等几个环节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眼中的鲁迅,又通过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藏克家的《有的人》感受鲁迅,最后引导学生从鲁迅作品中感受鲁迅精神,做到了人文合一,用鲁迅精神教鲁迅。激发学生认识鲁迅的好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意义在于激发和唤醒。

        闫老师课堂语文的美还体现在人文关怀上,《忆江南》关注的“人”一是学生,二是作者。以诗人少年曾漫游江南,中年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筑堤建闸,放水灌田,造福一方,江南的一草一木都熟记于心,老年的白居易身体多病,仕途失意,对江南的想念日益倍增,只能梦回江南。从这个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体验诗人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诵读进一步感受诗人心中永远的江南梦。

      “江南真是那么好吗?”结合前面的铺垫学生即便是没有白居易的人生体验,他们也照样觉出了一丝悲情,觉出了梦的回忆与想象,而有感而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进而感受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美好、但又不一样的江南梦。

        这时候学生的诵读,已经不仅仅是诵读了;教师对于诗歌的教学,也不仅仅是教学了。这个鉴赏讨论的着力点在于指向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逐渐形成。

        闫老师的课,引导学生体验思维深处的泉源喷涌,感受不断到达新高度的欢欣,激励学生日日求新,心中有学生,课堂有温度。

        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的尝试着各种模式去创设我的课堂,总是在有意识的模仿,认为教师备足了教材,最大化地传递了知识,这便是有效的课堂,殊不知语文的核心素养根本未能落地,更谈不上闫老师所追求的那种美。闫老师以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们情思涌动,循循善诱中放飞孩子们的思维。我现在也在更加坚定的践行“读书燃梦”行动,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在教育教学专业上努力挖掘。闫老师体现了教学的核心价值与立场将永远是人,也只能是人。艾瑞德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都是珍贵的存在,我们坚持心中有人、儿童立场。

        这便是闫老师高阶阅读课,是有温度的,是美丽的。我们也将在不断学习与尝试中去引领学生向前、向上,去追寻那最美的语文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上一节高阶阅读课》有感——阅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