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认识你自己

渐渐感觉到记忆力的不足,那些看过的东西只能记住轮廓,然后慢慢遗忘。总是想着完善生活,却周而复始的原形毕露。但还是想奋力挣扎一下,所以决定开始概括出我的所解,不是内容的全部,只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版块。望能坚持走下去吧!

第一本书:《怕死》-----------“认识你自己”

1死亡宿命:继认知革命后,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我们除了会讲故事外,还会在危险消失后或还未出现时,都感到恐惧,人类既能意识到自己当下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己将来的死亡宿命。而由此人们更加致力于编造故事来安稳自己,如神灵,宗教,国家等共同体的创建。最近备受关注的滴滴事件,大家为死者默哀同时有些许声音说小姑娘穿的太少,人们总是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思维解释世界,因为这个逻辑一旦被打破,自己的命运就无法通过行善来自我掌控,他们害怕下一个受害的会是自己。

2文化世界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文化价值观。而这从小养成的文化价值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稳定的秩序、目的和意义,从而克服死亡的恐惧。例如:最近追的延禧攻略,很多人为傅恒的死感觉到遗憾,而在我看来,他对于自己活着的定义是保卫国家和守护者他爱的那个人,当他带病打仗时,未尝不是一种欣慰,他与魏璎珞此身已不可能,他也无法放下身为主帅的单子,所以坚挺是他真心的追求。

3文化产生的原动力:远古的人类,通过各种仪式,如祭祀和死亡仪式,从而获得对生死的控制感。而如今虽然大家都相信医学,但仍有部分人会通过烧香拜佛来祈求健康。以前看电视剧君王祭天感觉是一种浪费,当看到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解释时才恍然大悟,上传下效不是迂腐,仪式感也不只是生活的调剂品,更是一种凝聚剂。(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4自尊:作为女生,我对于自尊最早的接触是周边人对我的灌输“作为女生应该自尊自爱”,而对着句话的理解曾对我荼毒颇深,让我变得过分自力,想干的事情不会听别人劝非要去干,做不了的事就算一句寻求帮忙的话都不愿说出口,美其名曰给自己的安慰是别人能做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不论男女。那时的我处于《他人的力量》中讲述的孤立状态,给予受阻,接受无能的。就像袁春望那般,不与他人说话,饿的喝凉水,而且我发现电视剧里边坏的角色最后的结局非死即疯,而疯便是他人的一语击碎了他最后一点自尊,比如当袁春望被告知不是皇子,他的理直气壮瞬间瓦解。这又让我想起拖延症,其实在某方面也是过度自尊的体现,你不去做是给了自己理由我要做就做到怎么怎么样,当没有十足把握能做到那样时便不愿行动。其实成功或失败看的那么片面重要真的好吗?希望我能都能恰如其分的自尊!!!(自尊=成功/自我要求)

5如何才能获得自尊:丰富社会分工中多重身份,总有某些方面找到自我。帮助他人,体会当下自我存在。

6身体与心灵的矛盾:书中提到许多实验,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卫生巾实验”,这给我带来深深震撼。自己何尝不是装饰自己、锻炼自己,理想化自己的行动。面对肉体的生理需求,不断美化装饰,否认动物本能。为了防止肉体本能危害到虚构的意义和价值观体系,一切透露动物本性的排泄物、内脏、骨头、血腥,都会恶心。

7对死亡的思考:前些天同学告诉我一同学不幸消息,问我啥感觉,我当时很平静,我与那人可能都没说过话,只是依稀有点印象,也只是会感觉有点惋惜;而当她告诉我自己买早餐时被车蹭了时,竟有些心惊,而古人却能看穿生死,阳明先生竟能“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面对生死我们不甘,伤心何不是我们害怕,害怕在意的人离我而去,害怕自己被遗忘,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何不是自己的一片私心。

8今天听到罗胖的语音谈到怎样做自我介绍?
第一,我是谁,叫什么名字,我从哪来,这些硬信息。----作者简介(序)
第二,我因为什么机缘出现在这个场合。------初衷(序)
第三,我能给大家带来什么价值。------理论及如何实践
第四,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什么帮助。--------点赞评论转发打赏(支持)
通篇梳理下来,发现一片很多文章不也是包含着几个方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怕死》-----------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