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对于抑郁症的误解

    如果说"分娩体验仪"的发明,是为了消除男人对女人生孩子的偏见的话,那么我希望也能出现一台"抑郁症"体验仪,或是其他精神病症体验仪,让正常人们切身体会一下患者们的痛苦,消除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多一份包容和理解。

    不过这只是说笑而已,因为"感同身受"本就是个伪命题,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例如上面提到的所谓分娩体验仪,根本不可能100%模拟出生孩子的真实痛苦)。


    说起抑郁症,首先我觉得这个名字就起得不够准确,正常人会误以为是因为抑郁情绪导致的抑郁症(逻辑上本末倒置了),故而会说一些"你只是想太多了"、"谁都有过抑郁症"、"就是想不开而已"、"出去开心玩几天就好了"之类的安慰傻话。

    这本是好心相劝,可对于患者而言,不但没起到安慰的作用,反而使得患者更加绝望和无助,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久而久之对这类安慰话语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不再愿与任何人倾诉,不相信任何人,甚至医生。

    这种尴尬局面形成的原因,还是由于目前社会对于该方面的宣传不到位,老百姓对心理卫生不重视,造成认知上的不足。就像我无法理解焦虑症的濒死感、精神分裂的痛苦一样,毕竟我没有经历过,我能做的就是当个倾听者,并尊重他的想法,因为那些痛苦是真实存在于他们身上的。

    一个双眼失明的人过马路,大家会去扶她;一个腿脚残疾的人坐公交,大家会让座。可为什么面对一个抑郁症患者,大家普遍会认为是懒惰、逃避、矫情、无病呻吟?而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疾病?都想要他装成正常人的样子?

好比要求一个踝骨骨折的病人,只要不去想自己踝骨的事情,每天继续正常跑步,就能不治而愈。这不可能吧?

    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器质性的疾病能凭肉眼可见,而精神类的疾病别说肉眼了,连能准确检查的仪器都没有。医生在抑郁症患者面前犹如"瞎子"(非贬义词),仅能凭借患者的自述,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主观判断(误诊率很高),通常是用连续复诊排查法,才能判断出是属于单相抑郁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又或是其他强迫、焦虑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形成十分复杂:家族遗传、成长环境、性格缺陷、完美主义、应激事件……各方面因素导致脑神经递质紊乱、血清素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认知功能和躯体上都有问题。抑郁症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无力感、思维迟缓、精神恍惚、身心交瘁、力不从心、对世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感知不到幸福快乐等等,十分被动,从而看起来很"抑郁"。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社会对于抑郁症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