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那个靠读《时间简史》支撑成长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01

12月初的时候,就被《狗十三》这部电影带来的刷屏效应深深吸引了。有人说这是最痛的青春,我寻思正好可以带上刚刚十三岁的娃去看,他正处在人嫌狗不爱的年纪,有一些青春的叛逆与傲娇,也有一些天真的残余与无辜。

这样一部电影正好能够让他看到另一个平行空间,了解别人的十三岁,过好自己的十三岁。不管怎么说,谁的青春期都是有笑有泪。

只是这次,导演曹保平用了一个泪点收集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阳光下孤独成长的身影。原来长大,就是一次次的接受爆击,习惯心痛吧。

看这部电影时,我特别观察了自己十三岁的娃,我能感受到他的情绪随着剧情推进而起伏,但我相信,我能为之落泪的点,他还是缺了一点共鸣。这没有关系,毕竟他还小,他的知识阅历和心理感受,可能都与这部片子里的人物差距过大,他不太可能完全看懂这部影片,但我依然相信,他能从中明白点其他的什么。

只是我现在不知道这个其他的什么是什么而已。

有网友评论:“看了狗十三,我之所以坚决认为自己不该要孩子,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实在没有把握让一个充满灵气的生命不被成长为一个认为《时间简史》只是给孩子看的、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的大人。”

这句话的表述很刺痛,也很到位。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从孩子到成人,就是一个不断失去天真变得老成而世故的过程吧。

但仅仅是这样,我想这部片子类似解读的人已经太多,我没必要再去重复一遍别人的观点。

虽然也不是为了想要证明自己的什么观点有多么独特,只是因为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和我有类似想法的文章,那我还是写一写吧。

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在泪流满面之后,突然又明白了些什么。我的“明白了些什么”,竟然是关于《时间简史》本身,这种收获让我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也让我理解了女主角李玩,在有些人眼中看到的是成人的“伪善”,其实不过是一种超出年龄的成熟。

02

这是一个十三岁单亲家庭少女李玩和她的狗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李玩的爸爸是个生意人,虽然经济状况还不错,但因为婚姻问题还是有不少的烦恼。他和妻子应该是很早就离婚了,所以女儿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城市里长大的“留守儿童”,更多时候她都是和自己相处与对话,以至于她的脸上,很难看到孩子般的天真的表情。

母亲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有着血缘关系的“熟悉陌生人”,这是从她接妈妈的电话就能看出,言简意赅,冷静礼貌。

而父亲则是她生活里的光,但这束光,每次都是短暂的照亮又迅速熄灭。

相比于早早分离的母亲,李玩还是更爱自己父亲的。这从她英语考了高分兴奋地给爸爸打电话就能看出来,她对爸爸在意的事,其实也挺在意的。

父亲选择了再婚,和一位阿姨一起生活,后来他们还有了李玩的弟弟。考虑到李玩正处在青春期,学业繁重、情绪又容易波动,全家人一致对她隐瞒了真相。

也许是出于内心对女儿的补偿,父亲突然买了一只狗送回来。从最开始的排斥到依恋,李玩和这只狗成了最好的朋友,她给这只天天陪伴自己的狗起名“爱因斯坦”。

李玩是一个酷爱物理的女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不懂的《时间简史》,却是李玩最爱的书籍。

她总是沉浸在对宇宙和平行空间的各种幻想中,试图用那些理论去解释生活中有趣的事儿。比如说,买了绿毛衣会后悔买了红毛衣,但买的红毛衣同样会后悔,这类的生活经验去解释时间简史带给她的启示。

这个早慧的女孩却很少能在生活中遇到真正懂得自己的人。

她本来是想在最爱的物理兴趣小组一展身手,可惜因为英语拉了些分,被老师和父亲强行要求恶补英语,她不得不含泪走进了英语兴趣小组。

但当她有一点进步的时候,还是不忘及时分享喜悦给父亲。这是一个过于懂事的女孩,她在意着别人的感受,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时间简史》里描写的黑洞。

话说《时间简史》是物理学家霍金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凝结了他一生的学术成果以及人生智慧,这本书里,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黑洞理论。

这里所说的黑洞,并不像孩子掉了一颗牙后留下的那颗黑洞。而是具有超高的密度和引力,不断从周围吸收物质,以至于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而形成的黑洞。

在真空中,存在大量的正粒子和负粒子,它们会因为黑洞的引力,发生不同的运动,这让黑洞反而变成了一个四周发光的球体。

在巨大的引力产生作用后,黑洞时时刻刻都在向外辐射巨大的能量。

黑洞理论在李玩的生活中都得到了某些印证,所以她看似妥协的退让,只不过是她早就明白了,这本来就是宇宙的规律、生活本来的样子罢了。

03

李玩的第一次情绪失控是因为爱因斯坦丢了,很多人看到她发疯深夜寻狗的样子,都觉得这女孩太过任性。她真的只是因为狗丢了,发泄情绪吗?

不是。除了突然痛失最好的伙伴让她心碎外,她更看不惯一群大人丢了狗后,无动于衷地坐在家里,谁都不曾为这样的错误付出真诚的努力。

因为这条走丢的狗,一连串的闹剧开始了。先是爷爷在拉李玩回家的过程中因推搡而摔倒,又是奶奶出门找李玩迷了路,深夜还在街头徘徊;大人们就此怪罪李玩,“爷爷奶奶连狗都不如”。

正当李玩足够难过、内疚的时候,更荒诞的事情出现了,后母在街头又买了一条狗,谎称这就是李玩之前丢失的“爱因斯坦”,李玩明明知道不是,却要被所有人逼迫着承认就是。

李玩无法接受大人们用谎言掩盖事实,还集体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把她当成傻子,对着她演戏。

她的叛逆也是那一刻逼出来的,一个内心想要保持一些自我坚持的标准的孩子,却被大人们一次次冠上“不懂事”的帽子。

可一想到《时间简史》里说,混乱是宇宙的归宿,宇宙总是向着更加混乱不断发力时,李玩似乎也感觉到生活的混乱也终究是常态。用奶奶平时教育她的经验来说,那就是“往后这样的事儿还多得很。”

她也就释然了。

哪怕当她对这只假冒的爱因斯坦终于在某种场景下惺惺相惜,开始产生感情时,结果又因为意外,不得不与这只狗分别。

两只爱因斯坦先后离开了她,她的生活也总在失去秩序和加速失去秩序中达到一种平衡。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不叫《狗十三》,正好叫做《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这多少有点象征李玩内心宇宙中某种大爆炸的特殊时刻吧。

李玩曾经也很想和其他人有更多的交流,她会给喜欢她的男生讲平行空间,说些对方听不懂的话。发现对方真的不懂自己,即使对方给自己表白,她还是礼貌的拒绝。

她也曾在爸爸的饭局上,回答过一个长辈的提问,自己最爱读的书是《时间简史》。只可惜,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甚至被嘲笑这是小孩子看的书。

她努力了很久,当英语终于可以达到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时,当她兴致勃勃地把自己对物理的理解用英文讲述时,再一次发现无法与台下观众共鸣,最终默默的选择“退出比赛”……

这一切的一切,是李玩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也许有一天,她会遇到真正懂自己的人。

但是现在,没有。

04

李玩的冷静与客观,在物理世界中的大格局,往往也会在现实中看到别人的“示弱”而混乱。

比如说,李玩对两只爱因斯坦的怜悯;体会到爷爷奶奶带着单亲孙女的无奈;看到婚后的父亲想起前妻的泪流满面………

导演似乎正在用这种方式,试图用李玩这个发光的黑洞,照亮周围的一切环境。

李玩是在弟弟众星捧月的两岁生日宴会上,与同父异母的弟弟第一次相见。

当所有的人围着弟弟,全家人的焦点都在弟弟那里时,李玩被挤出了人群,仿佛一下子被夺走了全部光芒。如果解释这是这个家庭父权下的重男轻女,那李玩的淡定似乎就显得格外残忍。

我倒觉得,那不过是李玩自己能想明白:“黑洞本身就像一个发光的高温物体,体积越小则发热发光越厉害。”

弟弟比起她来,就算是有体积小的优势吧,这不过是自然的规律罢了。

只是一想到,李玩一次次藏起自己的内心,一次次努力改变自己,试图在混乱中达到暂时的平衡时,我还是会有一些心痛。毕竟,她也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成长本身的一切无法逃避。“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里如是说。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豆瓣电影,感谢原图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狗十三:那个靠读《时间简史》支撑成长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