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时间的维度,看得更清楚

2022年似乎开启了比2021年更难的模式。3月俄乌局势,股市剧烈波动,疫情冷不丁再来两下子,黑天鹅一只接着一只的时候,又听到大厂的“毕业季”,把裁员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以上任何一件事情,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块巨石。

这就是我们睁眼能看到的世界,与我们隔着山海,但不知道哪一天会在我们身上到来。

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也能感受到这种沉闷,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人到中年,过去横冲直撞的那股劲,现在处处被硬生生弹回,戛然而止。

与其说我们身处窘境了,不如说整个国家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可能要下高速,上国道了。高速上驰骋无阻自然是爽,国道上一会横穿一只羊,一会一个红绿灯,这都是一种新常态。

历史的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个人能有很大的创造性去改变一些东西,但转换俯瞰的视角,个人也非常渺小。

昨天有朋友跟我聊起工作困惑。如今,公司没有前几年那么动辄30%以上的增长,但是毕竟还在保持增长,但是每年付出的工作时长更多,加班更多,繁杂事项更多,但是一年到头自己的收入并没有变多。那未来怎么办?心境上蒙上一些阴云。而自己的年纪是增长的,同等条件下,这是一个减分项。恍然之间,一种未来的路越走越窄的感受。

最近常常惆怅,该如何寻找出路?

对于这种深度的话题,我也没有很好的答案。听着他的描述,我脑海中也勾勒出了自己的样子,都是局中人,何解局中忧?

不管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对于有十几年工作积累的人来说,改变就面临着接纳新的可能性,它可能带着我们走向阳光。改变也面临需要与熟悉的味道与你已经攥在手上的确定性道别。这是历史和经验带给我们的包袱,舍和得之间,是一场思量,也是一次风险管理。这不是丢硬币,只要次数多,最终概率接近五五开。你想赢,但你输不起。

你想赢,但是最终决定输赢的除了你的努力,(世上努力的人数不胜数,成为赢家的寥寥无几)还有时运,国运。朝这个方向去思量,这是一个难以分辨的出路,一个难以坚定的选择。

怎么办?

我有一次坐船出海捕鱼的体验式经历,一开始整船人都很兴奋,感受着海浪与船的撞击,海水在阳光下剔透的反着光,摇摇晃晃得船舱大家有说有笑。没过多久,大家的话少起来了,动作慢下来,突然听得“哇”的一声,之后接二连三的也有人开始抱着桶吐起来。也有几个人没事,他们从船头走进来打量着这帮人的窘态,我有点恍然大悟。

同样海上行船,除了个体适应性之外,晕不晕船和你的视线也有很大的关系。你看着远处相对静态的东西,不容易晕;视线随着近处起起伏伏,特别容易晕。而且,看到别人晕到吐,你也想跟着吐。

这和UVCA时代的焦虑一样,拉长时间的刻度来看待自己,看待自己该做的事,焦虑会破除一大半。拿职业发展来讲,按照现在的架势,往后65到70岁退休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往后还有30-40年的职业生涯,就算现在工作经验有十几年,那你也才走完了职业生涯的1/3甚至1/4。后面的日子还长着呢,你有多大的历史包袱呢?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自己的人生战略思考。我想要什么?我有什么?我需要放弃什么?自己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答案,一切的选择都没有那么难。

我想要什么,这就是一个锚定,这个锚定目标的跨度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它就是你视线中不变的灯塔,海上行船,你盯着那个不变的灯塔,肯定能到达。如果你盯着一片云,那注定迷失在它的变幻之中。

找准不变的东西,在实现路径上采取应变的动作,拉长时间的维度,容易看清楚,容易心静,容易行为笃定。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是因为总想在不确定性中想追求兼得,然后找不到完美方案而寻找折衷,弄出很多“临时方案”,随着时间推移,就在漩涡中打转。如果能想清楚要什么的同时愿意放弃什么,所有的选择就变得磊落起来。古语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与朋友经历了这一次聊天后,他说同样的问题他找好几个都聊过,也没有让自己更清晰,今天咱们聊过后,倒是打开了心里的一扇门。人到中年,需要时时梳理,找到自己理性的目标追求和感性的生活感受中间那个能让自己心安的支点,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并愿意失去什么,比盯着哪些“远大的目标”更有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个体的追寻,它不应该千篇一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拉长时间,身边而人进进出出,但是对于你来说,需要找到的属于自己的节奏。唯一伴随你经历完整赛程的,是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拉长时间的维度,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