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孩子远走他乡,孩子却视我如豺狼”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很多家长拿来衡量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准。

以前我也深信不疑,尤其是看到自身由于童年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影响着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验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后来我自己成为了妈妈,一开始毫无经验和头绪,父母一辈的育儿经验跟我的理念格格不入,我就想另辟蹊径。

本着我自己的孩子我要自己养,在网上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从孕中的胎教开始都是“照书养”的。

坐月子时孩子也是我一手带的,可是好景不长,孩子一百天后还是被送回了老公的老家,开始跟着婆婆生活,每年我们只有节假日的时候才能回去看孩子。

虽然跟孩子分隔两地,但我对孩子的爱不曾少过一分,每次回去我都是满怀期待,希望能和孩子亲近一下。

可是不管我如何做,孩子都只跟奶奶亲。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都说0到3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跟谁长大就会跟谁最亲,这三年也是孩子最初安全感建立的黄金时期。

记得2014年的国庆节,妹妹和妹夫带着我妈妈一块儿去老公的老家,看看孩子顺便转转玩玩儿。

姥姥、阿姨、叔叔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陌生的,我们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她压根就不肯由我们带着。

好不容易连哄带骗的把她跟奶奶分开,跟我们坐上了车,随着车越开越远,她的无助感就越来越强烈,哭得那个撕心裂肺。

我和老公本是孩子最亲的人,但那一刻孩子却视我们如豺狼一样可怕。

我有说不出的无奈:本来是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远走他乡,到头来我们却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直到学习之后,我才明白,0到3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孩子的守护神,而奶奶代替了我们的位置。

那时孩子所学的任何东西都是奶奶教的,孩子的安全感也来自于奶奶。

我们作为爸爸妈妈,忽略了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没想过没有我们的陪伴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也没意识到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否完整。

我们总觉得孩子再大点就好了,毕竟我们是她的亲生父母。

2015年夏天,孩子三岁了,9月份准备上幼儿园,为了孩子能有好的教育,我和老公决定把孩子接出来,放到离我们上班很近的姥姥家,这样最起码每周我都能回去看看孩子。

我们为孩子精挑细选的幼儿园,很注重家长的陪伴,“爱是陪伴,不留遗憾”,这是第一次亲子活动孩子传达给我的。

当时给我的震撼挺大的,回想以前,我和老公没有好好陪伴孩子成长,这都是我们弥补不了的遗憾。

当时我和老公就下定决心,只有一个女儿就够了,以后的时间好好爱她,去温暖她那个缺爱的心灵。

为了让孩子有个稳定的家,2015年下半年我们买了房子。

2017年,我们才算真正把孩子接到了身边。

这个过程充满波折,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换了三个城市,我都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图什么。

我跟孩子之间有隔阂,孩子长这么大,我几乎没怎么管过,孩子跟我的关系也若即若离。

而且,她跟奶奶和姥姥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我不能接受,为此没少批评她,在她眼里我就是个“坏妈妈”吧?

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不在,好不容易到了身边我又天天批评她。

回想起来我就跟老公抱怨,我们为了工作牺牲了孩子太多了。

孩子刚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工作也挺忙的,会经常加班,有时候回家都半夜了,早上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起来。

就连周六和周日也不能幸免,孩子希望我陪她,可是工作又不能丢下,老公也不经常回家。

孩子对我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爸爸妈妈的陪伴,这让我有些许欣慰,她不再似小时候那样只依赖奶奶了。

图片

她开始逐渐喜欢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我也在时刻提醒着老公,孩子需要我们。

错过了她五岁之前的大部分时光,我想抓紧当下,跟孩子培养好关系。

可能是太急切了,感觉婆婆的存在影响了我,她的行为阻碍了我,我跟婆婆的战争一触即发。

我很希望老公能够支持我理解我,可是他总不能时时刻刻的体谅我的感受,我跟老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那样的日子真是鸡飞狗跳。

老公不回来,我跟婆婆基本不能和睦相处,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也变得战战兢兢。

我原本是想给孩子足够的爱,哪怕之前有缺失,我觉得只要我用心,日积月累孩子最终能感受到。可是,夫妻关系不融洽,怎么能给孩子足够的信念,让她相信爸爸妈妈是爱她的呢?

我一边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一边在跟老公婆婆争吵冷战,这真不是我想要的,我内心也是无比的纠结和痛苦。

家庭问题处理不好,孩子的教育更是毫无章法。

老公说我想起一出是一出,我却说他不关心孩子。

我很想让他参与进来和我一块儿努力,但很多时候因为双方意见不和,而引起更多的矛盾,他自己也不愿意同我探讨这方面的话题。

对孩子有要求,对老公有期待,希望婆婆改变,我觉得作为家庭的一员就应该为这个家的和睦做出改变。

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整个家庭氛围也日渐紧张,我也是焦头烂额,感觉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无奈之下,我开始学习幸福双翼,“谁痛苦,谁改变”这句话一下子就点醒了我,改变自己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我开始去觉察去反省去尝试践行。

生命铁三角的本质是心灵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这让我重新审视我们和孩子的生命铁三角。

三岁之前错过了,我们没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四岁到七岁本该是孩子的玩伴,只是我们没有去察觉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无意识破坏了我们之间爱的连接。

黄老师提到爱的四个特征:

第一个爱是无条件的;

第二个爱是有界限的;

第三个充足的精神滋养;

第四个恰当的物质体现。

我也默默想了这几年给孩子的到底是不是爱,这个爱有几分真几分假。

如果真爱是十分的话,我只能给自己打五分。我的爱参杂了我的要求和希望,我的一些情绪也给孩子心灵带来了伤害。

三岁与七岁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把孩子的整个培育当作是盖房子,三岁到七岁这个阶段相当于打地基的阶段。

我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当然明白地基对于整栋建筑物的重要性。如果地基没打好,这个房子就会成为一座危房,岌岌可危。

三岁到七岁这个阶段孩子会形成她的一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里非常核心的东西,如果教育在这个时候出现问题,要是补救及时还来得及,但这也得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行为由价值决定,每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之前由于我片面的理解,做了一些自以为对孩子好的事情,却忽略了怎么去处理好跟老公之间的关系。

老公曾给我们一家排了排次序,他说在他眼里我是把孩子放到了第一位,然后是我自己,最后是他,甚至我父母都排在了他前面。

他一直告诫我,不能将孩子看的太重,不然会让她有种全世界都得围绕她转的错误想法。

对于老公的位置排序我不以为然,感觉他有点幼稚。

但是他的告诫我还是听进去了,我也一直在把握这个分寸,让爱也有个度。

在学习心理年龄的时候,升级心理年龄的第三把钥匙就是次序,一个家庭中应该有它的次序“先到先得”——第一位是我,而老公应优先于孩子。

图片

我开始注重与老公重修夫妻关系,从0开始接纳老公,看到老公好的地方,接纳他不好的地方。

由于工作原因,老公不常在家,孩子会对他有怨言,开始确实是因为我的唠叨和抱怨让孩子对爸爸有了不好印象。

关于孩子的生命铁三角,有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哪怕夫妻间离婚了,孩子可以照样拥有完整的生命铁三角,健康成长。

【坏消息】:即使父母双全,如果不懂得如何去爱孩子的话,孩子照样可以变成单亲孩子甚至孤儿。

孩子今年八岁了,之前我不懂得怎么去爱孩子,没有一个具体的方针和体系给我指导。

现在我还在初学的路上,但我最起码开始做到用心去陪伴,亲情第一,做好跟孩子之间的连接,慢慢学会了玩耍。

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很多问题和冲突,我发现都可以通过玩耍来消化掉,怎么跟孩子去互动,我也一直在摸索。

在《学习的身心基础》的学习中,海英老师说可以通过跟孩子互动,做一些身体上的触摸,做些小游戏,通过游戏来增加跟孩子的亲密关系。

我开始跟孩子玩起来,我发现通过游戏我能更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也愿意跟我说更多的话了。

以前的我不太愿意去跟孩子疯玩,觉得幼稚,自己放不开。

现在,我也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了。

当我发现孩子不开心了,不管是在外边受了委屈还是在家里受到爸爸的批评,我的一个拥抱、一个安慰的亲吻,都可以舒缓她受伤的心。

在我的怀里她感受到了安全,哪怕是在她哭泣的时候,这样的一个怀抱也能很好的治愈她。

当我开始做到亲情第一,我跟孩子之间的话题也多了。

她在学校的时候,跟小伙伴遇到了矛盾,每次很生气很愤怒的时候,我也能先做到觉察孩子的情绪。

每次接她放学的时候我也会问她在学校开心吗?跟同学相处怎么样?她不管是收获到新友谊的开心,还是拌嘴吵架的懊恼,她都愿意跟我分享,她开始信任我了。

刚进学校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同学,老是借她的学习用品。孩子也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可是同学老是借了之后不知道还,还说弄丢了。

孩子很苦恼,不知道该不该借,心里很矛盾。

她跟我说了她的烦恼后,我都是先抱抱她的,给她爱的支持,尝试用341肯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先肯定她的这种矛盾情绪,感受她的这种苦恼;

然后肯定她的动机,她是想帮助同学的;

她做的好的地方是,她认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帮同学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友谊。

当我肯定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她的情绪就不会那么激动,也更愿意跟我继续聊下去。

我问她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她的答案是想。

我就建议她尝试着去跟同学沟通,在借东西之前要约定好还东西的时间?如果她是真的需要,那这次就送给她了,但是下次希望让她家长给她准备好足够用的学习用品。

孩子没有争吵,没有埋怨,用她自己的方式和同学达成了和解,她也收获了这份友谊。

我和孩子之间还是会遇到一些矛盾,比如看她写作业,明明是她不按要求写,还说我要求太严。

我现在会先让自己平静一会儿,再跟她说:

“我是第一次当妈妈,我没有经验,我没有学习过怎么当一个好妈妈。

你是个学生,有老师教你知识,我没人教,我想学习怎么当一个好妈妈,我现在找到了学习的地方了,不过我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难免还是跟你闹些不开心。”

当我真实的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孩子,孩子很感动,不计前嫌地给我一个拥抱说:“妈妈,我爱你。”

在学校和同学讲起我的时候,她是自豪的,她告诉她的好朋友:“我妈妈在听课,在学习当个好妈妈!”

她还问别人“你妈妈学习了吗?”

我从孩子身上深深地体会到:当一个生命感受到爱和力量时,它的内在一定会充满向上的动机。

孩子也教会我什么叫无条件的爱,我的一份如实表达,就能换来孩子的理解和拥抱。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爱孩子,她也把这份爱给传了出去。

她们在住校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她的爸爸妈妈一周才接她一次,每次我去接孩子的时候见到她,她都在抹眼泪。

有次我忍不住摸摸她的头,告诉她:“阿姨知道你很伤心,是因为你想妈妈了。想她了就给她打个电话,告诉她你想她,妈妈会理解你的,说不定她就会来接你了。”

孩子看到我这样,她就把我给她带的吃的分享给了那个小女孩,还主动跟她做起了游戏。

孩子告诉我说,在那之前,她们宿舍的人都不喜欢她,没有一个人愿意跟她玩,也不愿意跟她分享吃的。

孩子是第一个愿意跟她接触的,最后,我的孩子成功的走进了那个小女孩的内心,小女孩把她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图片

最让我高兴的是,以前比较敏感内向的孩子,在学校里收获了很多友谊,她也学会跟同学相处,提起朋友她充满开心和自豪。

  

我的心底无限感慨:

幸好我们没有继续把“为了孩子远走他乡”当做不管女儿的借口;

幸好我们在孩子对我们已经渐行渐远时,及时接她回家;

幸好我在家里鸡飞狗跳时,开始学习如何科学地爱孩子,不再继续用自以为是伤害孩子。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孩子远走他乡,孩子却视我如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