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两个层次(读书笔记)

  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问题的设置就是对思维的训练。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将提问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低级认知问题的提问,主要用来检测学生是都已经学过的知识,立即程度如何,其问题答案通常只有一种,学生用记忆的知识即可回答,不需要更多的深入思考,包括回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

另一层次是高级认知问题的提问,其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确定的,学生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对所学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组织加工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包括分析型提问、综合型提问、评价型提问。而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最需要的就是培养学生高级思维。

感悟: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第一个层次的提问侧重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如肖培东老师在讲《猫》时,曾利用课本上猫的图片,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判断这是文中的哪一只猫,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研读文本,在接下来重点讲解第三只猫时,学生有了前期的理解,才会对第三只猫的死亡原因判断更加准确。

第二个层次的提问则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它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引发的提问。还是在肖老师《猫》的课堂中,他问学生“第三只猫被夺走了什么?”又问文中到底写了几只猫?”引导学生探寻文中不仅有动物的“猫”,也有人类。是“猫”引出了主题:“只要人性的丑恶不改,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猫。好的文章不仅在写动物,也是在写人。”“比猫的亡失更让人难过的是人性之美的亡失。”从喜不喜欢“猫”到“人性”,从“可怜的猫”到“丑陋的人性”,极具思维深度。

所以说,判断一节课是否真正展开教学,就要判断这节课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处于第几层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把课堂的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好,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让问题把思维引出新的高度,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提问的两个层次(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