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娃,除了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安置妥当,作为新手妈妈,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早教?到底我希望孩子如何成长呢?
偶然间在妈妈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台湾的幼师力量强大,对孩子的幼教做得比大陆好很多。于是我开始关注台湾幼儿教育专家林美慧,她提出了“亲子未来学”理论,并且出版了畅销书《AI时代,慢养的勇气》,我觉得“慢养”充满意义,在此分享给每一位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
<1>
林美慧在一个讲座中分享了一个故事:沙坑是小朋友最爱的游乐场所。一次在公园的沙池里同时有3个小朋友在游戏。他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瓶子,想把沙子灌入瓶子中。由于瓶口不大,把沙子存入瓶子对孩子来说需要很协调的眼手配合,所以并非易事。
3个小朋友尝试了一阵子,第1位妈妈忍不住走上前去,演示给自己的宝贝,你该这样这样地用漏斗把沙子装进瓶子,很快小瓶子被装满了。于是妈妈问,宝贝,你还打算自己试试看吗?她的宝宝摇摇头,于是妈妈抱着孩子离开了。
第2位妈妈的做法是特别紧张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脏脏的沙子进了孩子的鞋子、眼睛等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于是第2位宝宝在妈妈的千般注视下对玩沙子失去了兴趣,很快也离开了。
而第3位妈妈最自在,她一直蹲在离孩子不远不近的地方,对孩子的举动不曾干预,让孩子专注地自己探索玩耍,如果孩子找到了新的方法把更多地沙子装入瓶子,妈妈就适时地鼓励。所以这个孩子是玩得最久,在玩沙游戏中得到最多快乐和满足的孩子。
首先试问你会是哪个母亲?可能大多数都是像第1、2位妈妈一样,而第3位妈妈很有智慧地“慢养”,让孩子在游戏中自我探索,专注能力最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能力。
<2>
美女作家李晓懿是我很欣赏的人,同时她也是一位女性创业者。她曾经在书籍《美女都是狠角色》中分享过她自己的故事:再好的保姆,只能分担母亲日常琐碎的照料,孩子的一针一线、一餐一饭、补锌补钙、教育启蒙,必须妈妈亲力亲为。
作为一名创业者,她曾经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无畏无惧,谁也不等,坚信人生不成功是努力程度不够;而后来当她有了宝宝,她愿意抽出自己写作和创业的时间,像陪着蜗牛散步,放慢脚步迁就身边的小人儿,敬畏宝宝的每一分成长,愿意迁就和体谅。从此她明白,世界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暂时放在一边,只为了牵着孩子软软的小手,慢慢地向前走。宝宝是否比同龄人出色她不在意,关注的是她是否比昨天的自己向前跨进了小小的一步。
优秀如李筱懿,尚且可以放慢脚步,陪伴孩子慢慢长大,我想平凡如我们,更可以多花些时间在孩子身上。毕竟若有能力,事业随时可以再来,但是陪伴孩子的岁月真的是一去不复返。
<3>
对于父母来讲,如何实践“慢养”的教育呢?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家长要学会自己“爬楼梯”;第二点是优质的陪伴和创造环境。我想特别对第一点展开一些讨论。
家长学会“爬楼梯”的意思是父母站在什么高度带孩子,孩子心理的视野和未来的格局相对也会被带到不同的高度。
举个例子,很多父母关心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英语的启蒙教育?这就取决于父母给孩子英语启蒙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有些爸爸会说希望孩子学好英语,将来能够出国游学,了解不同的文化理念和知识;有些妈妈会说希望通过英语启蒙帮助孩子轻松掌握英文原版书,因为通过阅读可以打开世界;也有家长会提到通过英语启蒙,希望孩子能够开口说、有自信地表达自己,轻松搞定幼升小的英语面试等等。
每个家长的目标不同,需求层次不同,所以对孩子英语启蒙的时间以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各不相同,自然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大不一样。
<4>
马云在大数据峰会上语出惊人: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他去玩,我保证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而林美慧在她的新书中提到: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能驾驭科技的人才,一种是可能被AI所取代的人力。我们应该以自然养育和慢养的勇气来静待花开。
我特别感慨我们这代人其实没有真正选择自己喜欢什么的权力就稀里糊涂工作了。所以我特别想实践“慢养”的理论,把选择未来的权力交到孩子自己手中。让孩子在慢养中寻找答案,去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
长大了才知道一个人能从小到大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尊重孩子的个体,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辅助他前行,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父母给他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