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画了一张快乐教育的饼,但普通人一试就是坑!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经典的印度喜剧电影,这部电影通过四个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人生轨迹,透视教育问题。


其主题是填鸭式教育和兴趣主导型教育,孰优孰劣。


男主兰彻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是兴趣主导性教育的实践者和支持者,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就是他要pk的对象。


他刚一出场就用自己极强的动手能力解决了一次危机,让高年级的学生不再敢欺负新生,后来又当众把院长怼得哑口无言,他鄙视那个每天苦学18小时的学霸查图尔,总是捉弄他,然而令学霸愤怒的是,看起来一点都不努力的兰彻总是考第一。


他们的矛盾终于在一次捉弄后爆发,查图尔说要和兰彻打赌,赌十年后谁混得好。


男主兰彻和另外两名室友是死党,但这两名室友考试总是垫底,最后在兰彻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都突破了自己。


法罕终于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热爱的野生动物摄影,拉朱突破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获得新生。


十年后,查图尔成为一家公司的副总,拥有别墅、游泳池和漂亮的妻子,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然而,兰彻却是那个让查图尔等了半年也约不到的拥有4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


兰彻还是战胜了只知道死记硬背的查图尔。也就是说,兴趣主导型教育战胜了填鸭式教育。


当然,少不了的男主抱得美人归,也成为结局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节奏明快,既有笑点也有泪点,再配以哲理性的台词,看的时候的确让人感觉很爽,然而,爽过之后,细细一想,发现这部电影讲的根本不是普通人的事。


所谓的兴趣主导型教育,坑大水深,普通人需谨慎尝试,搞不好,就会成为loser。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兴趣主导型教育非常适合兰彻这种天分极高的人。


兰彻六年时就能做十年级的数学题,这对普通人的智商是怎样的碾压?


当老师问“机械”一词的概念时,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你以为那一套书面语他不会吗?


不,他比谁都背得熟,不仅背得熟,还能活学活用,能随时给任何东西下书面定义。


比如他是这样定义书的,“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有插图的或无插图的,硬抄的或瓶装的,加套的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绍、目录表、索引的用以增长知识、加深理解、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该装置需要视觉、有触碰的感官形式使用”。


他并不是不记不背,而是只花很少时间就能记住,并在大脑中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见解。


普通人做到第一条就费老鼻子劲了,所以,并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没用,而是你记得还不够孰,领略地还不够深,所以不会用罢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查图尔的方法可能更切实际,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这些词就是说给普通人听的。


他每天苦学18个小时,不要小看他,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其实能有这样的毅力也不算普通人了。


但好在毅力这种东西可以后天培养,普通人只要愿意和自己较真,就能拥有这种宝贵的品质。


查图尔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拥有别墅游泳池的人,这已经碾压了99%的人。


我们没有资格嘲笑他。电影中为了剧情需要,故意丑化查图尔,让他透着一股铜臭气。


我认为这是电影最大的败笔,为了突出主角,刻意丑化主角的对立面,虽然能给观众一时之爽,但终究经不起推敲,也让电影所倡导的理念落地乏力。


同时被丑化的还有院长,院长作为体制的代表,是必须被丑化的人物,他争强好胜,刻板教条,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别人,不仅逼死了某些学生,也逼死了自己的儿子。


从影片来看,院长是需要被救赎的对象。其实,在我看来,校长每天花7又二分之一分钟午休,这说明他的时间管理极为精细,自己的儿子几次都没考上皇家工程学院,说明他没有徇私舞弊,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说明他对学生负责。


客观来看,院长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只是他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些改善。


倒是男主兰彻的鸡汤总让人心中没底,什么“一切顺利”,“做你喜欢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


总是信奉这类鸡汤的年轻人想必是没有被社会狠狠教育过。


其实院长已经一语道破天机,兰彻父亲的收入是法罕父亲收入的一千倍,是拉朱父亲收入的一万倍。


如此悬殊的家庭背景,必然造成某些人根本没资格为自己活,这是兰彻无法理解的。


比如拉朱,几乎处于社会底层,他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只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度日,还有一个因没有嫁妆而嫁不出去的姐姐,考上大学的他,自然成为一家人的希望。


我看不出他有什么资格为自己活,有什么资格做所谓喜欢的事情。


考上大学,好好读书,当个工程师,改善家庭情况,是他的当务之急。也是他活着的尊严所在。


至于是填鸭式教育还是快乐式教育,真的轮不上他来操心。颓废、忧郁这些贵族病,也不是他能得起的。


经过校长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拉朱决定选择传统的学习方式,走一条规定好的路,于是其他搬去和查图尔住,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风险低,收益高,很适合他。


但经过他的天才哥们兰彻几次三番的捣乱,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务实的选择,跟着哥们瞎混。


一考试,哥们第一,他垫底,最后连毕业都难,哥们给出的解释是,并不是他那一套所谓快乐学习的方法出了问题,而是拉朱家庭贫困导致心里压力太大,才成绩不好的。


在我看来,压根就是没好好学习嘛,把时间精力都花在和天才哥们瞎混捣乱上了,成绩怎么可能上去?


这就是快乐教育最大的坑,看起来很美好,普通人一试就遭殃。


再说法罕,他家的情况好一些,算是中产,父母爱他,咬咬牙也能给他买一台专业相机,让他发展爱好。


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迫切需要他来改善,父亲希望他成为工程师,自然是认为工程师是一个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


但是如果他非摄影不娶,父亲也只好随他去,挣钱不多,开心就好。


再来看看兰彻的背景,他的情况对普通人来说几乎没有参考意义。


剧情反转后,兰彻并不是富二代,而是富二代家园丁的儿子。但从小聪颖过人,代替富二代考试,被发现后,富二代的父亲不但没责罚,还将错就错,继续资助兰彻上学,但学位证归富二代所有。


兰彻虽然是底层孤儿,但拥有富二代的物质待遇,同时还不用背负父母的殷殷期望。也就说,他根本不差钱,还没人管着。


试想,他成年后如果想创业,向富二代的父亲融点资,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是普通人根本无法企及的。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才能成为乐趣,发明才能成为爱好。


反正学位也不归他,一天苦读18个小时,那才是傻。他唯一的慰藉就是学习的快乐。


所以兰彻是唯一适合快乐教育的人。他的资质和背景,注定了他的成长道路与普通人不同。


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所走的路也就不同。盲目跟随别人,才是最危险的。


法罕和拉朱要是不跟着兰彻瞎混,估计也不会成绩垫底吧。


这部电影能引起共鸣,也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和印度的精英教育颇多相似之处,让人倍感压力。


如果有人告诉你,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就能取得高成就,谁不愿意相信呢?谁又会觉得不爽呢?


但爽过之后,还得回归现实。


现实中,兰彻不可学,但查图尔可学。


该努力,还是要努力的。


公众号:寻子,这个号,只做一件事,写影评、剧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画了一张快乐教育的饼,但普通人一试就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