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快速提升你的能力?》拆文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深的启发。我发现在这以前,我读了很多网络文章,是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个人感受和体会。这些内容不一定错误,但知识含量不高,因为其普遍性和适用范围都值得怀疑。所以也造成了我自己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缺乏普遍性和适用范围。我需要立即调整改变,感谢发这篇文章的朋友!

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


一、从个人总结、旅游攻略引入话题:内容有价值吗?

二、从不同角度说明价值的不同层次(有单维度和多维度拓展之分)

三、总结得出要读知识密集度高的书籍。

分析如下:

1.知识是分层次的

从个人角度看:现在互联网上、朋友圈中甚至许多出版的书籍大都是个人感受和体会,这些内容不一定错误,但知识含量不高,因为其普遍性和适用范围都值得怀疑。

如果你的阅读趣味是这种内容,即便你读了很多,也很难真正提升你的能力,甚至会被误导!

假如以文字量或者印刷的页码为分母,里面的知识含量为分子,大致可以计算出一篇文章、一文书的知识密度。

以这样的定义判断,小朋友们读的图画书知识密度不高。这也是因为儿童的成长阶段决定了,儿童时期更需要的是建立兴趣而不是大量获取知识。

但对于整天忙于上班养家糊口的人而言,则必须考虑你阅读(收听)内容的知识密度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获取知识。

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学习者一定会主动甄别他的知识来源,主动去学习和获取那类知识含量更高的内容。

通常说,知识密度高的内容无外乎教材、论文、抽象的概念和严密逻辑推理出的内容等,但这些内容都不太好读,研读这些内容一点也不舒服而是烧脑、费力。

这样就会造成许多人不愿意去读严肃的内容,从来不去看抽象概括性高的文章书籍,结果是,长期不去看也就看不懂了。

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是,大部分人从来没看过《三国志》,连《三国演义》也看不进去,但却能听三国演义的评书看相关的电视剧。

从企业角度说,企业内部的知识库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里面存储了太多的个人感触而不是经过评审和验证的可以直接指导工作的内容,虽然有作用,但作用有限。

当用户觉得这些内容的价值不高时,也就是他们抛弃你的知识库的时候!

2、需要去读知识密度高的内容

如果你阅读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我们假设看一本书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

你一年看10本书,就是花30个小时的时间成本。

但如果你这30个小时阅读的内容都是知识密度极低的故事、个人感触和不成熟的思考,这里面真正能获取的知识量可能是30(假设)。

但如果你读的是知识密度极高的严肃、专业书籍、文献,那可能知识量是300甚至3000。

这就是为什么你读的不少,但效果却一般的原因。

当然,上面只是一个类比!

但有两种情况例外:

第一种,你是为放松和体验去阅读;

第二种,这个领域知识含量高的内容你都看过了,你已经走到这个领域的最前面,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别人的体验来总结提升。

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对于知识密度高的内容看不懂、没有兴趣看下去该怎么办?

至于看不懂:背后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前置知识,之前的基础不了解,所以看更深入的内容无法掌握。

建议从基础开始,可以找教科书(核心概念、基础知识)先读,再去读复杂内容。

至于没兴趣,背后是学习的动力不足,而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个人目标不够清晰,同时也没有外部的压力去推动。

同样时间下,如果你读的都是知识密度很低的内容,你的长进一定不可能大。致力于有所成就的人,应该去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经过验证、体系和结构化的内容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在同样时间内比你的小伙伴走的更快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快速提升你的能力?》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