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惊起的涟漪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人在处理己与群的关系时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我从此就常常思考——谁是我惊起的涟漪。但很明显,那些近在身边校园里的、那些远在他城的、那些曾经有过短暂交集又淡薄的,都是我惊起的涟漪。却也不止于此。

        我把过去惊起的涟漪定格在回忆里,挂在一张时间的墙上,这墙离我越来越远。我拿着弓箭射向它,开始能射进中心,后来慢慢不准了,再后来就脱靶了。以至于最后墙的尺度越来越大,那一个个嵌套的圆环像极了我仰望夜空时,一个个的星点。可是在星点存在的那个时刻,是一个个星系。

        我觉得我遗忘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这种遗忘就像是吃棒棒糖,刚开始回味遗忘的感受,后来就干脆咬碎了,吞进肚子里。再后来也忘记了吃过棒棒糖这回事了。深觉这一路走来,懂得了更多的知识、道理,但在真正面向未来时,却并没有更多的筹码、准备。最近这一年更是平添了些麻木的怀疑、天真的忙碌。面对那一圈圈涟漪,慢慢没有拿起弓箭去瞄准的时间和兴趣。但我依然相信:任由他们远去,自会有灿烂的银河与草帽星系。

        而我自己呢?在这个过程中,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呢?无论是过度挖掘回忆、还是过度解释词意,这两者都只是将一块白布染得越来越黑。填充宇宙无边无尽黑暗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那数不尽的星系。不停地经历,去代替回忆;不停地将新的事物投入自己的脑海,继续惊起一圈圈涟漪。

        在那众多涟漪互相激荡的时候,在那来不及停止的脚步声里,不必学会如何对抗遗忘,也不必学会如何解释往事,只是明白了一万字的论文要一个个字写,论证的思路要一遍遍改,论据的查找要一个个做标签。至于行文的病句,冗杂的修饰语,大抵算是惊醒了还等着做梦人的深夜笑语。

        如果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我又是谁惊起的涟漪呢?或许那些人的思路也是如此。只是太阳出来了,星星隐去了;太阳落下了,星星显现了。你说星星走了么?远了又有远了的好处。

        只愿星明,留你姓名。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谁惊起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