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开始接触到 reMarkable 还是在大学里,它最吸引我的一点,也是我在墨水屏产品使用过程中最深的痛点——手写功能。我一直都渴望着拥有一款可以写的墨水屏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多次观望 Kindle 以后,依旧不想选择它。
为了行文方便,下文我将用 reMarkable 的简称 rM 来指代。
rM 完成了我对纸的数码化最基本的想象,极低的手写延时,让我在墨水屏上找到了仿纸的书写手感和与纸质书一样的书写体验。我试着用它做过很多事情——做笔记、看漫画、安排周计划、读论文、写批注,甚至用它来准备考研。rM 的亮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其市场定位的选择中并没有将中国大陆包含在内,导致系统中文汉化、中文文件支持、云同步等都出现或大或小的影响,部分功能难用甚至不可用,一时间让我对它爱恨交织。
源起
2012 年的一个夏天,我第一次知道墨水屏这类产品的存在,那时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电纸书,其中比较有名的品牌还是汉王、Kindle 等。受自己阅读习惯影响,读书时喜欢随手批注,若不能勾勾画画便好似这书读的不走心,然而当时的产品没有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即便后来有出现,延迟也会久到不如没有这个功能,直到 2016 年的某一天,我看到了 rM 的宣传片1 。
当时 rM 还是个众筹产品,或者说是一个概念产品,虽然预售有折扣,但是我都不知道怎么下单,因为可购买的国家里没有中国大陆,第一次能有种有钱没地方花的感觉(笑)。或许是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在 2017 年找到了代购 rM 的某宝卖家,从 3 月份付订金到隔年 3 月份付尾款拿实物,中途等了漫长的一年。
如果说众筹时的宣传片是卖家秀的话,刚拿到手的试用就像是买家秀——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功能不完善、加载速度慢,很多人刚一拿到手试用了几天就摆上了闲鱼,让我大呼后悔——早知道就不代购了,闲鱼他不香吗?
尽管初期 rM 问题多到我常常放一边吃灰,但是一直让我舍不得放弃的是 rM 团队满满的诚意,从 rM 出厂开始到今天,系统更新依旧没有停下来,功能体验也比刚出厂时好了很多。以下是 rM 从出厂至今的更新日志2 :
时间 | 版本 | 博客 |
---|---|---|
2020-02 | 2.1 | Software update 2.1: introducing cut and paste |
2019-11 | 2.0 | reMarkable 2.0 software update: new user interface, gestures, and sharing options |
2019-08 | 1.8 | Product update from reMarkable: better reading and exploration of ebooks and documents |
2019-04&07 | 1.7 | Software update: Add, Copy and Reorder Pages |
2018-10-27 | 1.6 | How to get the most out of reMarkable’s new handwriting conversion feature |
1.5.2 | ||
2018-09-17 | 1.5.1 | Software update: Fixes and improvements for a more seamless experience |
2018-07-06 | 1.5 | Product update from reMarkable: better reading and exploration of ebooks and documents |
2018-06-18 | 1.4 | Blog post 1.4 |
2018-05-22 | 1.3 | New Software Update Improves Battery Life And Increases Stability |
2018-01-16 | 1.1 | First software update from reMarkable |
初始版本 | 1.0 |
常有用户问团队会不会出 rM2,据悉 rM 官方最近把之前注册好的 FCC ID 注销掉了,看来短期内不会有新产品出来,而 rM 的高频的维护工作应该也依然会继续维持,毕竟即便到现在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功能点。
硬件配置3
配置 | 具体参数 |
---|---|
尺寸 | 177 × 256 × 6.7 mm(6.97 × 10.08 × 0.26 英寸) |
重量 | 350 g |
屏幕 | 10.3 英寸单色数码纸显示屏(黑白), 分辨率 1872 × 1404(226 DPI) |
压感 | 2048 级灵敏度 |
书写延时 | 55 ms |
RAM | 512 MB DDR3L RAM |
存储空间 | 8 GB |
CPU | 1 GHz ARM A9 CPU |
电池 | 3000 mAh 锂离子电池 |
操作系统 | Codex(基于Linux) |
文件支持 | PDF / ePUB(迄今) |
尺寸与重量
rM 的重量偏轻,只比 Apple 新出的 iPad mini5 重了 50g左右,而若是与同样大小的 iPad Pro 10.5 相比,后者明显要比前者重很多。
床
重量/g | 尺寸/英寸 | |
---|---|---|
iPad mini 5 | 299 | 7.9 |
reMarkable | 350 | 10.3 |
iPad | 467 | 10.5 |
在重量上的优势使得 rM 更适合(单手)手持阅读,且更加便于携带,这对于每次去图书馆需要背着 N 个课程笔记本的我来说,实在是对于双肩的一种解放。
屏幕
rM 的屏幕是黑白显示屏,有着 2048 级的的压感灵敏度,分辨率 226 ppi,书写延时 55 ms,这些优点使得 rM 除了做手写批注和做笔记以外,也是一个画画的好选择。 rM 屏幕上的阻尼非常舒服,配合原生笔恰到好处,很容易就能写出漂亮的字迹。
手写笔
据说 rM 的手写笔使用的是类似于 Wacom 的电磁原理,所以灵敏度也很高能达到 2048 级,为了手写体验,这款笔的笔尖是可磨损的,用了一段时间后要替换笔尖,但是无需充电。
我尝试了一下和 Apple pencil 对比了一下长度,只是多了 pencil 笔头的那一部分,笔长可近似一般长。
看了一下官网发现又出了一根黑色的笔,不知道操作体验会不会有所出入,等待其他买过的有志之士来测评吧。
存储空间
rM 有 8G 的存储空间,除去系统文件占据的空间外实际可供发挥的空间在 6.53G 左右,已经能存不少的文件了,毕竟一般一个普通的 PDF 文件大小最多也只有 100M+。
但也有自身的潜在问题,细心一点的人会发现删文件的时候储存空间并没有被释放,这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当我们没有开云同步时删除的文件,系统这里会自动备份,而不会立即释放空间,以确保文件安全,直到进行云同步。这样一来国内用户就很头疼了,rM 活脱脱就像个饕餮,只吃不吐。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SSH 删除文件,或者另类上网实现云同步,折腾必不可少。
电池与续航
rM 刚出厂时由于软件问题掉电特别快,之后由于系统的维护更新,续航基本能得到一定的保障,由于我的使用习惯是不用了就关机(或是让它自动关机),所以一般充满一次电能用很久;若是持续航的话,使用一天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还是觉得它掉电快可以关闭它的 Wi-Fi,毕竟在大陆联网只能实现更新,并不能使用它的云服务。
包装与设计5
rM 的包装走的是极简风,开箱之后就能看到手写笔和 rM ,拿开 rM 会看到后面的数据线,说明书以及一盒笔芯(附加一个取芯器)。
从 UI 到工业设计,rM 调性一致,传达出了 rM 的品牌理念——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营造工作中 flow 的状态6 。
使用体验
书写体验
rM 有七款基础笔刷可供选择,以支持不同的工作需求,各笔刷可以选择三种粗细和三种颜色(黑、白、灰),整体上很像一个搬到了墨水屏的精简版 goodnotes7,由于墨水屏独有的优点再加上相应技术优化,其仿纸体验可谓优秀,甚至在书写的时候,可以听见写字的沙沙声。rM 上书写的阻尼感让我很轻松就能写出好看的字迹,而这种轻松感却是我在 Apple pencil 上不容易找不到的。
和 goodnotes 一样,rM 自带的模版种类多样,从待办清单、计划表,到普通横线笔记、康奈尔笔记、网点纸、方格纸,再到无透视 3D 画纸(用于画 2.5D 插画)、透视画纸,基础功能一应俱全。
做计划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习惯,当事情太多时就会在 A4 纸上列一下周计划,以避免有什么疏漏或安排的不合理,但是时间一久缺点也很明显,每次画计划表格都要画很久,画的丑了总是忍不住想重新画,费事费力,计划还未必落实好时间反倒用来画表去了。
刚拿到 rM 的时候,我就在尝试用它替代,得益于 rM 自带了周计划模版,规划起来要省心很多,修修改改也比平时在纸上省事。
记笔记
我尝试将旧笔记在 rM 上重新记了一次,并用 App 扫描了出来,效果如下,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纸质笔记扫描版、rM 上的笔记、rM 笔记的扫描版。
由于喜欢做笔记,我一向对于做笔记的本子纸质、笔的书写舒适度比较看重,左图中的本子偏滑,书写字迹和后者比稍逊一筹。对比可以看出,rM 的书写手感甚至可以媲美中等偏上的纸质书写手感。但是 rM 的弱势也很明显,rM 笔迹边缘不流畅,所以写大字宏观感觉不错,但是一旦写小字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而且右图最后一行也能看出来,rM 对于屏幕边缘写字不是很友好(上下左右都会出现),容易出现字迹变形的情况,若要避免这种情况,写字时总要有意识的不要超过「安全边界」,着实影响体验。
rM 的防误触还是要比我想象的要好,写笔记的过程中我很容易就碰到下方的翻页键,但它并没有在我写的尽兴的时候突然跳转页面,让我颇为满意。
出于对无纸化办公的偏爱,我用 rM 的原生云服务将我的笔记导了出来,如下图所示。导出笔迹效果不甚理想,视觉效果还不如在 rM 上看到的舒服,甚至用 App 扫描出来看起来也比直接导出要好,或许我们真的要像对待实体纸一样对待他(笑)。
绘画创作
除了以上功能以外,rM 额外提供了「图层」支持,为 rM 上的绘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仅限于图层的新建、隐藏/显示和重命名,不透明度等功能调整目前还尚不支持。
我尝试在不同的画布上画了一些出来,让大家来看一下它的绘画体验效果。
阅读体验
读电子书我一向喜欢 PDF 格式的,它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原书的排版,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字的堆砌,还有排版装帧,最大程度上感受纸质书带来的质感,而这是其他格式(包括 ePub)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格式的文件大多尺寸都在 B5 以上,对于显示器尺寸要求比较高。我用 rM 展示了读论文、看漫画、读书三种场景的屏幕展示,格式均为 PDF。
在 rM 上阅读有一个很有趣的一点,在阳光直射下读书不仅不会反光,字迹反而会更清晰,背景反而不那么灰;而在点光源下,屏幕反光会更加明显,这种特性使得室外阅读更加舒适。
rM 不提供背光功能,也就是说日常使用要和普通纸质书一样,要有足够的光线,整体上更像是一张纸而非一个数码产品。
云服务 & 文件传输
云服务是 rM 在国内市场最受人诟病的一部分,rM 官网提供的云服务终端包含 macOS、iOS、Windows 8/10 与 Android 等终端,按照官方的介绍来说,只需打开其中任一个客户端上传文件, rM 中就会自动出现,然而由于——基于我国大陆特殊的网络条件——rM 选用了大陆所禁止访问的第三方服务(如google storage api等),该服务一诞生就被隔在墙以外了8 。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不方便使用云同步用户的考虑,官方又开了 USB 文件传输的方式,但该功能并不那么完善(还尚且处于 beta 版),传文件也并不那么尽如人意,首先一个最常见的 bug 就是,超过 70 M 的文件一般是上传不成功的,文档越小上传得越顺利;同时不能多文件一起上传,否则你就会像我一样一一排查哪个没上传成功……
更不要提最近我更新了系统以后,连 USB 传输的专用网址都进不去了。
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rM 云服务的其他衍生服务也一起 404 了,如绘画实时同步、分享单页 / 单个文件等,颇感遗憾。如果你可以搭配「流畅」的上网环境,可以一试。
说在后面
rM 是一款数码小众产品,既拥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秀手写体验,又有着一些娘胎里带着的硬伤,自持有它开始,折腾之路就必不可少,亮点很惊艳,BUG 又很突出,是个好产品还是坏产品无法一言以蔽之。
对于国内用户而言,它着实不够友好,难用的文件传输,404 的云同步,困难的购买方式与麻烦的中文支持操作,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探索了无纸化办公的另一种可能。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争议声存在——在数码这么发展的今天,「纸」这类传播信息、文化的媒体是否会被取代,毕竟我们再也难以有那么多森林提供给我们制造一代又一代的书本、纸张了,那么纸的下一代承接方式是什么?
会有人站出来说,纸无法被替代,无论是纸质书的手感、气息、排版还是那种专注的感觉,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被取代的。话虽讲的没错,可是如果我们回顾「纸」的发展历史,从甲骨、石碑、器皿,到布帛竹简,再到造纸术的发明,这一代代的迭代中,如果我们投身于那个时代里,会不会也有这种类似的想法呢?像「竹简」是不会被取代的,「甲骨」已经是很好的文字承接方式了?是不是我们现有的局限性才让我们产生「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种想法的呢?
纸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终有一天会有一款新的信息承载物作为主力,就像虽然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没有胶卷相机的更能接受时间的洗礼,但依旧会被时间淹没,历史的迭代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不能满足新的时代的需求。
那么,纸向何方?
现有的数码产品不足以对纸造成威胁,虽然一些看小说、看漫画的功能已经被手机抢走了一大部分,但是当我们做创造力比较强的事情时,总是会优先选择在纸上写写画画而非电脑,先在纸上写写总比先在电脑敲敲更先有思路,仿纸笔体验最优秀的 Apple pencil 的阻尼依旧会被人吐槽,纸的地位依然未能被撼动。
墨水屏的诞生让人们开始思考无纸化生活的又一方式,仿纸的阅读体验让「沉浸化、无干扰、信噪比高」成为卖点,墨水屏会取代纸吗? 我不知道,至少目前不会。
rM 结合了电纸书与数位板的优点,提供了基于上一代阅读器而言的一种新的尝试。我期待着墨水屏市场的后续变化,或许在我有生之年「纸」的地位仍旧不会被撼动,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一次次探索,让我们的多种生活方式成为可能。就像我们可以用平板考研,用手机背单词,用电脑做生产力,而这一切,在 20 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附录
附录一:rM 现存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于 rM 的中国大陆用户而言,大多问题都集中在不提供中文支持(其中包括中文显示,中文输入法,中文系统,中文文字识别)、原生云同步 404 、传输文件不易等问题。
中文字体支持
由于没有中文字体支持,rM 中不能正常显示文件的中文名,中文的 epub 文件无法阅读。该问题可以通过用 SSH 添加中文字体来解决。 对 SSH 使用不太熟悉的可以参考如何为 reMarkable 添加中文字体(该方案仅限于 Windows)
文件传输
想原生云同步没有可以魔法上网的路由器,想 USB 传输结果屡屡不成功,rM 的深度用户提供了第三种解决方案—— Harecoffee。 作者在官网介绍了自己开发这款软件的原因:
RM 是我最喜欢的电子阅读器,很少有用到如此棒的产品了,遗憾的是云服务不在国内,大陆人民上网是比较辛苦的,并且我希望有一些个人需求的小功能。 这是一款很棒的产品,所以我并不准备破解,修改它,我希望在不修改任何程序的前提下来实现同步功能。 使用 Harecoffee 本地传输文件、连接到我们搭建的云服务和 APP。
这款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文件上传,笔迹同步,以及一些其他高级功能(rM 2.0 目前已支持触屏翻页)。
附录二:拓展阅读
相关论坛
- reMarkable website
- 油管
硬核玩家
- Github:reMarkable
- GitHub:reHack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