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远与近

欢迎关注公众号:满说满去

昨晚一个老大哥聊起他当年在福建光泽打工时的往事。那时候日子很穷,吃不起菜,饭也糙得很,总是难以下咽。于是,经常去捡河边的鹅卵石,就着饭,在嘴巴里含一含,出点味道,或是想象着能有点味道,勉强吃点饭下去。这不是一顿两顿的新鲜事,是长达两年时间的常态。

我对老大哥非常敬佩,联想起他现在的为人处世,我能感觉到,说起当年的情景时,他有一种回望往事寻找初心的朴素所在,那是一种人格和人品的底色,虽历经沉浮,却历久弥新。作为晚辈,听归听,想归想,我始终不知道怎么恰当描述这一场景,怎么去贴切形容这一感觉。老大哥现在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引以为豪的,并不是现在的事业,而是曾经的苦难。说起过往,他的骨子里有一种洋溢不住的喜悦。

作别老大哥时,我想起曾经写过的一句话:“有时候,幸福很简单,因为,我们经历过贫穷”。我知道,这样想,依然很肤浅,依然很冒昧,但更深层的东西,我也想不出来了。说到底,我也不曾经历过那些极端苦难的日子,不必无病呻吟。但我相信,对待生活,有些感慨总比毫无感慨好一些。

最近这些日子,发生了太多事情,一向喜欢安静的我、独处的我,完全活在一种“非我”或是“超我”的状态中,好像打自己一巴掌,都不知道疼。无论多晚睡觉,清晨四点左右一定醒来,然后就圆睁着大大的两眼,在一片黑暗中,思考工作,思考家庭,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思考生存与生活的内在逻辑。不可避免地,也偶尔会思考生,思考死,思考活着的意义。

关键是,思考来,思考去,毫无结果,毫无用处。人就是这样,我们标榜自己是会独立思考的高等动物,思考是我们的标签,是我们的骄傲。但事实上,我觉得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人是会过度思考的动物”。我们不但思考有用的东西,还思考无用的东西。很多事情,明明就不需要去想,可是又偏要去想;明明知道想多了也没用,还是禁不住要去多想。

但究竟什么有用,什么无用呢?大概我们也说不清楚。《庄子.人间世篇》说过,“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好大的智慧。不材之木,方成其寿。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木如此,人亦然。人这一生,简单得很,生死都是一瞬间的事,忙忙碌碌的过程,无非干三件事:为了自己和家人吃饱喝足,如何轻松地安然地吃饱喝足,以及吃饱喝足之后的时光别闲得让自己害怕。不得不承认,我们干的很多事,都是有意义的。但其实有很多事,也是毫无意义的,有很多时间,也是用来浪费的。就是这无用的事,就是这浪费的时间,让我们的原本单调的呆板的简单的生活,能够稍微戏剧一些,诙谐一些,有趣一些。试着想想,如果你干的每一件事,都直截了当地奔着目的而去,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真正能够塑造我们、改变我们的,是我们从忙碌中偷来的那份清闲。要尽情地学会享受无用的时光。

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这一周一周的时间,过得还挺有意义的。虽然碰到一些不开心的人,干了一些让人着急的事,但回想起来,还挺戏剧的,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这世界的山山水水,都是大自然几万年进化的结果,翻不了天。我们的性格秉性,也是几十年柴米油盐堆砌起来的,不会轻易改变。身正不怕影子歪,可是,没影子的事情很多,我们就不能那么慷慨激昂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管它有用没用,本着最原始的朴素感情去想吧,本着含鹅软石就饭的初心去干吧,这过程比结果重要很多。

人终归是要脚踏实地的。生活不乏苦难,但就像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所言,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带来的是在风雨飘摇时内心的坚定,春风得意时目光的清醒,以及接纳自己和他人、接纳这个世界本来面目后,仍然奋力过好平凡生活的意志。活着,好好活着,这是我们最坚强的宣言。就像德波顿的诗:“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真心希望,那些不开心的人,都开心一点。

这两周,央视在热播电视剧《一诺无悔》。我强烈推荐大家看看,电视演的是我的家乡,福建政和,主人公是我们的父母官,县委书记廖俊波。我推荐的理由是,这是一部略显平淡的电视作品。但就是这略显平淡,让廖俊波这一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平凡中显出伟大,在高大上中变得接地气,让我们透过屏幕看到了最真实的官场样貌和百姓生活。一句话,那些年,政和的人和事是怎么样的,电视里演得就是怎么样的,很实在,虚构得很少,让人感到亲切。

说句实话,廖书记在政和的那几年,本身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成功和成就,就在于致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看似无为,却成就了大为。看似无用,却成就了大用。能做到这一点,大概是因为,廖俊波知道无用之用的道理吧。

一个季度又开启了,时光匆匆,我们都会感觉到,自己努力的步伐,永远赶不上自己努力的想法,于是就变走为跑,乱了自己的节奏,也乱了自己的心律。励志的话说,每一天的努力都会让远方变得更近。但有时候想想,每一天的努力也会让远方变得更远。

你可以说,这是格局的变大。也可以说,这是危险的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的远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