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回应反应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图片发自App

        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或行为的回应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回应包含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共振互动型,第二种是以父母为中心型,第三种是无关反应型,第四种是情感逆转型。

          共振互动型的父母会在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做出反应,在画室我看到有些家长回应的很好,比如孩子开心把课堂作品拿给妈妈看“妈妈,你看我今天画的画”,母亲说“看的出你画的很开心,画的什么呀和妈妈分享一下吧。”肯定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积极回应与关注。

        这是最理想的回应方式,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和外界产生共鸣,具有良好的同理心!

        以父母为中心型的回应通常表现的较为强势,会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打压孩子的自主性,比如孩子不自主的对母亲微笑,母亲却没有回应,当母亲去逗弄孩子,孩子笑了母亲觉得开心也笑了,孩子很容易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失去真自我,而形成“假自我”。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不断打压自我,学会一套取悦他人的方法,长大以后就会围绕别人的期望转,焦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努力表现出让别人喜欢的样子,但是努力表现的样子只是自己的投射,别人不一定有所期望,这样就很难与他人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

      无关反应型的回应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话或者行为所反应的内容完全不相关。在画室经常会看到个别孩子高兴的把绘画作品拿给家长看。如果家长说“呀,宝贝今天画的很棒”或者“你今天画的什么啊,乱七八糟的”,这些都是对孩子所关注内容的回应,不管回应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至少和孩子关注的是同一内容。但有些家长则会说“你看你衣服弄得多脏”“你看你的手都是颜料,快去洗”,这样的回应就和孩子关注的内容毫不相干了。

        如果孩子经常被家长的无关反应所影响,就会让孩子产生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这种“人在心不在”的家长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产生“存在性焦虑”。

        有“存在性焦虑”的人很难安静的和自己在一起,要么找人聊天,要么找事情做,有些女人一天打十几个电话要知道男人在哪里,意识上是放心不下,其实是自己的内在感受不到情感连接的存在!

          情感逆转型在于我看来是最糟糕的一种回应,这样的父母总是和孩子的感受过不去,总是要去逆转孩子的感受,举个例子,孩子很喜欢自己得奶奶,做母亲的就不停的给孩子洗脑说奶奶不好,不愿让孩子多接触奶奶。再有孩子向父母表达一些悲伤的情绪,父母就一直例举自己的不容易与付出,目的就是让孩子否认自己的情绪,应该感到高兴与感恩。

        反人类情感的人通常充满着负面的能量,因为自己无法获得爱与美好,所以看到别人的开心,希望,都会扼杀,把美好逆转成阴暗与绝望。

孩子:妈妈,你看我画的画。

妈妈: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看来你一点画画天赋都没有。

孩子:妈妈,今天我们球队赢了!

妈妈:赢球又不能算成绩。

孩子:等我毕业了,要去大城市打拼一番!

妈妈:大城市也不见得好,现在博士毕业都找不到工作。

孩子:姐姐,你看我考试考100!

姐姐:那有什么,其他人都能考100。

        反人类情感的人就是那么善于把气氛逆转为压抑的,痛苦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严重怀疑自己的感受与主张,最后可能有任何期望出现都会被自己否定了。

        尊重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回应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建立积极的回应关系,爱孩子,就是疗愈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回应反应了亲子关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