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写作
当下的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因为传统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财富和能力。 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然而影响力怎么构成,最重要的是两个能力,第一写作,第二演讲。——罗振宇
《周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意思是,想要鼓舞天下人都参与其中,就要靠文章的表达。
影响力是让他人追随和信任的能力。
高管演讲培训师、虎嗅、FT中文网撰稿人贺嘉老师,不仅培训过超过1000名高管学院,还培训过不少明星柳岩、皱市明、黄渤、王凯都上过贺嘉老师的课。刚开始贺嘉老师投稿虎嗅的时候被拒绝过几十次才上稿的。他写公众号的时候,也有人说他不适合写作,劝他放弃。他没有放弃,并且还成功出书,他的这本《表达力》总结了他写作的一些套路和思考,表明他的成功并非只靠坚持写作和演讲,还有深度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出现,让写作者和读者连接的成本变得极低。贺嘉老师说,“我的收入在过去的5年里翻了10倍,”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靠写作出了几本书,成为畅销书作家,还连续两年登上作家富豪榜,这一切都是从下班后写作开始的。
影响力可以换成流量,流量就是金钱。写作可以堂堂正正的塑造自己的影响力,并且把影响力变现。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二、写什么?怎么写?
为什么写作新手几天也写不出来一篇文章,有经验的写作者1-2个小时就能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因为他们有素材,有套路。
贺嘉老师在《表达力》中给出了一个写作模型:输入-目的-思维体系-输出-反馈。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输入需要的素材,经过思维体系的加工,以写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根据读者的反馈作出改进。
1、输入,写作要脑中有东西,才能够写的出来。
输入不仅仅是指看书(看书是主要途径),包括我们日常的经历,看电视节目,电影,新闻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写作者要养成随手收集素材的语文思维。听到个故事,或者一句金句,直接作记录。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讯飞笔记这样的云笔记特别方便随时随地首收集素材。刻意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慢慢就会养成随手收集素材的习惯。
贺嘉老师总结了几条素材来源:
(1)话题类:
1)微博热搜,一些热门事件,第一时间通常是在微博上被爆出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热门话题来源。
2)经典书籍,洞察人性的看,巴尔扎克,毛姆拉,喜欢侦探的看东野圭吾,阿加莎·克里斯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经典著作。
3)电视剧,电影、综艺、可以作为很好的热点话题引出要写主题。 这类视频的截图或者表情包也是很好的素材。
4)微信公众号的爆款文章,自媒体人本身就对热点事件比较敏感,看看他们都下写什么,看看同一件事,他们都从哪些角度写。这个话题你写的话,可以从哪个角度写。
(2)故事类,故事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能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还更容易引发共鸣。
1)自己的亲身经历,这类的会让人觉得真诚,但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是有限。
2)朋友的故事,很多文章的开头都喜欢用“我有一个朋友”,有很多标题也会直接引用朋友说的。写这类的故事要注意,不要透露别人的隐私,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不然共同的朋友一看就知道说的是谁,会让人很尴尬的。最好是提取某件事情的内核来写。
3)线下社群,比如读书会,分享会跟人聊天是很好的获得一手故事的途径。
4)知乎社区,知乎是现在国内最大的舆论社区之一了,而且很多热门事件,知友们都会梳理书事件的始末,来讨论。有些高赞问答下的评论也很见地。
5)Ted演讲,Ted官网上有超过20000个演讲视频,关于各个领域的都有。里面有很多故事可以作为素材。
6)视频、段视频,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买的各种网课。网课上的一些知识,举的一些例子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2、 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针对的是不同的读者群,决定我们的选题、写作内容,写作结构。
例如行业分析报告,如果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直接用专业术语写得要专业点。如果是写给大众看的比如发布在公众号上就要写的通俗易懂。我很喜欢看的一个科普号,“混子曰”,就擅长把生硬的科学知识拟人化,读者轻松有趣的就了解了科学知识。
3、思维体系,写作的体系就是文章的结构,把素材和主题联系起来,写成一篇逻辑通顺的文章。
最常见的文章结构是递进结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讲一个常见的现象,引出我们的主题。 是什么,解释这个现象,给这个现象一个定义。 怎么办,写一些干货,读者看了就可以直接操作实践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巧。
就像《表达力》说的,“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你没有试着把它们联系起来。”
4、输出,以写作的方式写出来。
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读者是谁?这个话题和角度是读者会喜欢的吗?文章结构是便于读者理解的吗?最好是不需要读者动脑子的,读者可不想看篇文章打发时间还要花很多的脑细胞。
5、 反馈,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无法进步。
什么样的文章叫做好文章,读者愿意看、能记住、能传播。看到标题愿意点开,内容里有一些话朗朗上口又很有道理(金句)一看就记住了,很想分享给别人。反应在自媒体上就是,阅读量、评论,转发量。反思为什么阅读量不高,是标题不够吸引人还是内容质量不高。
三、怎么样的文章读者愿意看、能记住、能传播?
1、参与感:热点+痛点
热点是大家短时间内都谈论的话题,你不关注平常跟身边的人聊天都聊不起来。明星、社会热点事件,能够迅速抓住人的眼球。
痛点是读者长期关注的话题,比如职场升职,跳槽,是我们很多人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和困惑的事情。
2、冲突感:求而不得
体制内跳槽的问题,选择在家乡考公务员还是去大城市打拼。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问题。
这样的冲突一直以来都是一些人纠结的。文章在说明这类的现象之余,还要给出你的建议,以及你为什么这么建议。
3、代入感:用户的问题+内心戏
孤独、焦虑这些都是现代人的心理病。贺嘉老师写过一篇爆款文章叫做《别做被小公司毁掉的年轻人》说的是毕业后进入小公司没有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最后职业发展受阻的人。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刚参加工作没社会经历,会遇到很多的坑。如果没有遇到很会处理问题的老板,自己又缺乏思考和总结能力的话,那么职场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工作了几年遇到职场尴尬的时候,才意识到要总结思考,才能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又找不到方向,或者抹不开面子。总结和分析了这类人为何会沦落至此,再给个可以实施,至少有人成功过的建议。
一篇文章读者喜欢看,往往不是文笔有多好,而是说出了读者想说的话。
为什么我们都说表达力,是影响力呢。因为只有想的清楚才能说得明白。说的清楚说明可以把一件事情理清楚,理清楚说明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思考和总结的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