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存在感,是在我成为女主人开始的

来源:网络

还没真的老去吧,却经常忆起年幼。​并不是因为多么美好,只是一些记忆太过刻骨铭心。

忆起幼时​家里的老房子,总是被父亲改了又改。比如将朝南的大门,改成朝西​;比如将原本的门,变成了窗​;比如将牛栏的上方,加上一层楼板,硬生生地多变出了一间房......

等等这些,好像改后有那么一段时间确实有几分新鲜,​有新居落成的假象,不过持续不了太久。

不过无论怎么改,都没有改掉它是老房子的本质​。无论怎么改,卧室虽然从原来的两个变成了三个,但是,也始终没有超过三个。

​关于跟父母同睡的记忆还是很模糊的,应该是有,只是不太记得。祖母去世前,跟着祖母一个房间一张床,睡了那么几年。

那几年,因为小,冬天的早晨母亲做饭,祖母可以晚起,我自然也一起,蜷缩了被窝里,迟迟赖着不起床。​那些个冬天的早晨,三十多岁的母亲,在灶台上发出锅碗瓢盆的乒乓声,虽然说做出的是勉强温饱的早餐,但印象里却是满满的生活的气息。

农村灶台

有一个冬天,因为逞能背邻居家的小男孩,下台阶时不小心摔倒,比我轻不了太多的小男孩与我一起摔倒,因为台阶的高度差,加上被压的重量,我的右小腿骨折​。当时的农村,好像还没有上医院的概念,但是不得不说这次意外着实急坏了父母,背着我,四处打听,寻找可以接骨的民间高手或者赤脚医生​。万幸的是,真的被一个民间高手所救,以至于并没有因此给我留下什么​缺陷。​真的感恩!

也是那个冬天,祖母病入膏肓​。骨折没太久的我,小腿打着石膏,与祖母同住在一间房间。那是一个深夜,睡梦中听到房间里伤心欲绝的哭声,父母、哥哥,跪在祖母床前,纸钱在火盆里燃烧着,左邻右舍热心人挤满了整个房间​。也就是在那个深夜,祖母永远地走了​。那是第一次,亲眼看见亲人的离开,不觉得恐怖,只是看到别人伤心地哭,我也伤心地哭​。

再后来的记忆,虽然说距离现在的时间相对更短,但似乎也更模糊。​就那么一天天长大,没有什么个人之处,没啥被左邻右舍说道的地方。​经常被骂、被教训、被要求干活、被提醒发狠念书......仅仅是这样。

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除了按常规要去村里小学堂念书外,每天早晨和不用上学的暑假,我是要上山放牛的​。那时家里有一头黄牛,我从哥哥手里接过这个养牛的活儿之后,它就在我的手里一天天长大​,生了孩子,然而这并不是一件我愿意做的事情。青草繁茂的春夏还有秋,每天早上5点多总是被迫从睡梦叫醒,听着父亲的催促,要去放牛​。(在老家,黄牛一般山上放,水牛一般河边放,放水牛自然要比上山放黄牛轻松些),那会儿总是特别羡慕那些养水牛的邻居家的孩子,不用从山上的杂草丛里穿过​。当然更羡慕那些不用管放牛的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家境也自然相对更好,几乎是被捧着长大的。炎炎夏日的午后,也是被催促着上山放牛。关于那时候的记忆,牛,牛,牛,几乎占据了我的大部分生活。总觉得不是很开心,总是哭呀,抱怨呀,哪有现在​城里人回忆起乡村放牛娃的诗情画意。

农村放牛场景,来源网络

直到有一天,我再次因为意外需要做截指手术​,家里没有钱,父母不得已,卖了那头老黄牛,卖给了屠宰场变成了黄牛肉。也许是时间长放出了感情,为此我伤心了好久好久​。之后,曾一个人,去到隔壁村,寻找它所生的孩子,因为买老黄牛的同时,父亲​也将它所生的幼崽买到隔壁村另一户人家。​就是因为需要钱,救我。

​从那之后吧,房子倒是没有再被改动过,可能是因为太破了吧​。而父亲,似乎也不再有去改动它的想法,得过且过吧,不超过三个卧室的房间数量,在那个阶段,似乎也不算拥挤​。

破房子就那么一直住着,直到我读完小学,上初中,再上高中​,尽管左邻右舍渐渐盖起了楼房,它却没有再被改动过。

后来,我去了外省上大学,也就是那一年夏天,大侄子出生,第二年春天,嫂子带着侄子和哥哥结婚​。至此,家庭格局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大家庭了​。当然,依然只有三间卧室。

大学第二年寒假回家,​因为哥嫂常年外出务工,大侄子跟着母亲留守。就算过年时候,哥嫂回家,大侄子也是跟着母亲同睡​。而这时,父亲早已与母亲分房​。至此,老房子里的三间卧室,已经被全部利用,再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也就是这时,我深深的意识到,好像关于我睡哪里的问题,似乎没有人考虑过​。

所以,二十出头,我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没有自己的抽屉,我在这个家里不存在任何隐私​空间。印象里,有一个冬夜,我跟母亲大侄子睡在一起,大侄子半夜醒来闹脾气,硬生生地要给我挤开​。半夜,睡意朦胧,真的不知道该睡哪儿​?后来不得已,在父亲的床上,找了一个角落,将就了一晚上​。当然心中满满的委屈​。

不过好在,大部分时间在外地上学,不用经常面对这种尴尬​。直到大学第四年,哥嫂决定拆掉这座老房子重新盖楼房了。虽然那时他们手头也并不富裕,但是这似乎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少了我的卧室,而是面对左邻右舍通通住上了大房子,这成了一件比任何事情都​更迫在眉睫要做的事情。

盖房子之路也并不容易,磕磕绊绊,哥嫂钱挣到哪做到哪,历时一两年,总算完成了​。不过在卧室的数量上,除去顶楼阁楼堆放各种杂物,真正被利用或者说能利用的也就​四间卧室。不过这样看来,在大侄子长大需要单独一间房之前,我似乎还是有房间的​。

记得当时的格局安排是这样的,父亲母亲各住在一楼南北两头的那两个房间,哥嫂带着孩子住在二楼北边的房间,二楼南边的卧室,迟迟没有放床​。之前有一张旧床直接放在三楼堆杂物的房间​。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住在三楼南​面的阁楼房间里​。各种农活工具、棉花米面,也算堆得乱糟糟​。​对于那个房间,仅仅是天黑了临时睡个觉的需要,也没有任何归属感。

直到新房子盖好的第二年,哥嫂终于决定要给二楼靠南的房间买张新式床了​。印象里,说实话,这个决定有一大半是为了我做的​。在那个腊月二十几快过大年的几天,他们骑着摩托车带着我,为了买一张床,去了乡里的街上,也去了隔壁镇​的街上。好在,终于落定,由我一起参与决定,选了一张白色烤漆新式床,配上了崭新的席梦思​。至此,我终于在这幢楼房的二楼,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卧室里,一张席梦思床上睡觉了,尽管也就寒假暑假的时间,但是已万分满足​。

再后来,大概四五年之后吧,我认识了老公,​再后来,我们结婚了,在婆家,虽然是老房子,不过我们住在了主卧。也就是在这之后,我们在自己的家里,老公、公婆事事与我商量。当家做主的感觉,这会儿才有的吧​。

直到大女儿出生的第二年,我们在上海买了自己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是总归是属于自己的家。尽管购房是为了居住的需要,但是这何尝不是仪式感人生必须要做的事呢​?

我们两个年轻人早出晚归上班,俩老在后方照顾孩子照顾家,日子还算和睦,虽有贷款并不算富贵,但也够吃够用,并且一切尚算得上在计划中。

2017年,小女儿出生。2019年,也就是我们夫妻俩的第五个年头,在父亲体力付出的支持下,我们总算盖好了老家的房子,一次性装修完成,并且,在每个卧室里,都及时添置了床和衣柜。这样,不管是孩子姑姑回娘家小住,还是来亲戚,都不至于住宿紧张​,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盖房子、装修、买家具,花了不少钱,虽然对我们夫妻俩来说,略显吃力,但是也踏实。起码,我觉得,这些都是成为主人之后​,应该做的事吧。

写到这里,发现真真实实记了几笔流水账,回忆回忆当年的心境,感触颇深。其实也感慨,整个成长过程中,被尊重的感觉应该是比较缺失的,所以在我原始主见的形成阶段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直到我长大,直到成为自己家庭的主人,才找到这种感觉。

经历的分享,是回忆,有总结,好的坏的,都已经是记忆吧,总归不能再成长一次。只是,如果我们身边,有正在成长的孩子,请一定要尊重他,哪怕仅仅是一件小事,让他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存在感,是在我成为女主人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