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到底对我们的思维改变有多大

《中国诗词大会》已经圆满的落下了帷幕,“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了冠军。最近在重温诗词大会,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第五场的比赛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李白说“朝辞白帝彩云间”,他辞别的对象是?有三个选项分别是白帝城、彩云、佳人。当时的我不假思索的就想到这首词的名字就是《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诗词中已经说了是“辞白帝”肯定是第一个啊。但我有转念一想不会那么简单吧。

图片发自App

答案出来后果然是A选项。但是这时出现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少儿团全部答对了,主要的错误出现在了青年团里,这些青年才俊上面,这些大学生里。

图片发自App

少儿团是一群孩子,青年团是一些大学生们。那我们这群大学生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了问题

图片发自App

对啊,和我当时的想法一些相似,是不是有什么坑啊。这么可能这么简单,不过这位同学想的的确也是太多了。

图片发自App

我最多也就想一想A到底对不对,到底是选还是不选。最多犹豫一下,不会像这位同学一样想这么多。

引起我注意的就是这一点,少儿团全部答对,错误出在了青年团上。


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化学题,经常有题目加上了一个“不”字,答案就截然不同了,不符合,不正确这些字眼一加,我们老师就会提醒我们要格外注意。

还有的题目也是在题目上做怪,要不就是转很多弯要不就是设陷阱给你几个不需要的条件,你根本就用不上,专门就是用来迷惑你的。做的多了也就有免疫力了,一看到一些很简单的题就会想这道题是不是有什么坑,不可能这么简单。

而那些孩子们,还没有准备过高考也没有承受过很大的压力,做的题目有时有坑,但是思维和我们不一样没有被限定的那么死。所以我觉得应试教育的确会限制我们的一部分思维。


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是根据原著改编的,我这个人看书有个习惯,喜欢先去看原著,如果这本书被拍成了电视剧或者电影再去看。很多严歌苓的作品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芳华》、《陆犯焉识》、《小姨多鹤》、《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还有苏童的《妻妾成群》很多很多,我看过严歌苓的不少作品,看完了后为了加深我的印象我就会翻出电影电视剧看看,当我看完以后我发现我再看书的时候一看到这个人物就会下意识的想到电视剧里的人物。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对于先看电视剧再看原著的就更可怕了,在寒暑假的时候有很多台不停的重播《射雕英雄传》,我真的只是看了几眼并没有多看,这个学期我再读《射雕英雄传》的时候一看到黄蓉脑子里就会出现翁美玲的形象,一看到郭靖就会出现黄日华的形象。我发现画面影像对我们思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印象,这难道不是和《中国诗词大会》上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吗?

图片发自App



我在读书的时候,看到过很多批判应试教育的文章,但是不以为然,我认为高考是一项最公平的竞争,不用拼爹不用看脸,实打实的拼实力。

到现在上大学的我好像真的觉得对我们思维好像真的禁锢了不少吧,没有那种天马行空的思维了,已经有点定式化了,以后走上社会了可能这种情况会更严重吧。

所以啊,以后有时间就多脑洞脑洞吧,天马行空一点,让自己的思维发散一点!让思维来一次旅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试教育到底对我们的思维改变有多大)